dulinsu wrote:若真要就民生社區之範...(恕刪) 剛好dulinsu大提供這份資料,借用這份資料作說明.依據這份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在86年7月1日的公告,撫遠街、延壽街、敦化北路、松山機場南側為民生東路新社區,這個區塊是在松山機場南側的撫遠街沒錯.另外根據社會局公文中的民生社區範圍(藍色道路所圍區塊),莊敬里(以紅色方塊標示)就位於民生社區區塊的右上角.希望有助於澄清這個問題.
lienly wrote:右上角紅色那塊要不算民生社區, 那價格可能會低一點 真的嗎? 大概只有仲介才會去強調這點吧?如果房子不買賣,真的沒差.lienly wrote:但若不算民生社區, 那該算何區? 叫做機場特區嗎? 機場特區? 那範圍可大了.可能整個民權東路沿線都涵蓋在內吧.
照樓上蠢蠢運動版友的資料圖片來解釋,要解釋民生社區的區域,可以想一下以前的環境,大概就可以了解。東西端比較沒有爭議,敦化北路跟撫遠街之間。撫遠街再過去就是基隆河了。北端:民權東路空軍基地以南可是最早是沒有從敦化北路到三民路這段民權東路。也沒有民權大橋,只有現在大橋下自行車道旁土地公廟的一座吊橋連結對岸。印象中有一道黑色圍牆,走民生東路四段131巷〈鬍鬚張〉,左轉民生東路再左轉到民生東路五段27巷〈聯一牛排〉。再切到民權東路,右轉沿著民權公園及民權國小到三民路。再轉到三民國小後面一直到撫遠街400巷到基隆河。把機場的界線圍出來,圍牆內算機場的區域。所以會有民權東路空軍機場以南的區域畫法。但是應該說機場以南會比較適合。其實以北真的也沒多少房子,就撫遠街底這一個區域。有板友認為這區不算民生社區!其實這裡的房子,大概也是同一時期興建的。應該都屬民生社區規畫的時期。你可以去看撫遠街403巷的房子,跟新東街6巷的房子,是同一型式格局的!應該可以同理可證。撫遠街底那區域,算是整個民生社區蓋的比較擠的地方,巷子比較小。也可以發現,整個區域從頭〈敦北開始〉住宅面積都比較大!一直到尾端,三民路撫遠街這頭,越來越小。也可能有當初的時代背景。以前在撫遠街底有不少的對空機槍碉堡,現在大部分都拆掉了。現在看到的敦煌跟科技大樓,以前都屬於空軍基地範圍。光復跟民生東路口有一個大門有衛兵在站。都算是空軍基地的遺跡!松山醫院舊稱空軍總醫院,應該也有它的歷史意義。民生東路這段的圍牆拆掉前還有很多噴漆畫畫!很多人去拍照,會讓人以為是在國外的感覺,在民國七十幾年那個時代算是先進的。南端就是延壽街。以前的延壽街以南屬於眷村的區域。所以現在的延壽街健康路之間一整條都屬於眷村改建。這眷村的區域從撫遠街一直到民生國小。現在延壽街72巷的位置以前叫婦聯四村。有一個公車總站,是不是○東的總站,我已經忘了。〈不過民生社區活動中心這塊地就曾經是的○東總站,在它還有分左線跟右線的時代〉還有一個籃球場、一個菜市場。整個邊界也大概是圖片中下方的藍線。這是我印象中的民生社區區域,大概就是民生東路從敦化北路進來!眷村跟機場、基隆河圍起來的區域。跟圖片中整個外圍藍線所包起來的區域差不多。若有錯誤也歡迎指正。那民生社區範圍到底有多大,在板上也是一直有爭論。其實真的沒差。住的高興,買的人高興就好!住民生社區好的地方是:綠化、行道樹、公園外!我覺得是人行道的概念。出了民生社區!真的找不到這麼健全的人行道系統。不同於別的地方,這附近的房子也都沒有騎樓。不管走在哪一條街上、巷子裡,真的都沒有負擔!不必擔心後方來的車子。公園真的是小而美又多,富錦公園系列!台北市找不到像民權公園一樣的社區運動場。有壘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田徑場。至於房價!真的是越疊越高!有沒有價值!個人需求跟觀念吧!
willy891285 wrote:可是最早是沒有從敦化北路到三民路這段民權東路。也沒有民權大橋,只有現在大橋下自行車道旁土地公廟的一座吊橋連結對岸。 民權大橋剛蓋好時,還在唸小學.趁著大橋還沒通車.放學後和鄰居一起把腳踏車,氣喘吁吁的牽上去,再從橋頂痛快的滑下來.當時橋上滿滿都是年紀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巷子裡也常有成群小朋友打球.反觀現在,幾乎沒在巷子裡看過小朋友打躲避球.除了少子化,不容易湊隊.也反映出這真的是有年紀的社區了.當年第一批白手起家的住戶,現在大概也都退休了.當年的小朋友大概也都各自嫁娶,為人父母.而當年的民生東路"新"社區,轉眼也過了四十個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