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thdiana wrote:
寬限期不是限制投資客的最佳利器,尤其對於業餘型的投資客,很多都是擁有高自備款的半自住型投資者,而這些業餘的投資者才是最近房價亂漲的元兇,因為市場資訊的不了解與風險控管的不合理化,所以這些業餘者常有進貨嚇死人出出貨笑死人的價格.....而這些人很多都不見得知道房貸有寬限期呢.....重點在利率,美國雖然存款利率曾經逼近0,現在在1上下打轉,但房貸利率仍高達4-5%之間,還是多年來最低的放款利率水準;台灣呢?現在2%就嫌高了,貸1000萬每月利息支出才2萬,本利攤不過5萬多,對於有正常收入的業於投資客來說,輕鬆的很....但利率要升高,我一定第一個開罵....因為我也有背貸款啊.......
房屋貸款分為「自用」和「非自住」。
未登記為自用住宅的房屋,不能申請「自用」住宅貸款。
「非自用」住宅貸款,利息要比「自用」住宅高,至少也要多 2%。「非自用」貸款至少要四成自備款。申請「非自用」個人貸款金額(包含向其他銀行貸款),不得超過年收入三倍。
銀行要每年看房屋稅單,確認房屋仍登記為自用住宅,不提供或未登記為自用住宅就強制轉為「非自用」貸款。
上面幾項做到,大概可以洗出不少投資客。不過政府大概沒有這種膽量吧!
http://phecda.blogspot.com
ginthdiana wrote:
這....這位網兄,你不會是認真的吧???台灣什麼多?人頭最多......台灣的法律早就對於空地與非自用住宅課以重稅了,光非自用住宅的房屋土地稅就是自用的數倍之多,空地稅更不用說,所以許多還沒準備蓋房子的空地,都會暫時轉作停車場用......台灣房市的問題,說穿了,貨幣政策就足以降溫,只是軟與硬著陸的差別而已......(恕刪)
台灣的土地稅和房屋稅跟國外比其實非常低,因為台灣的土地稅和房屋稅計算基礎是土地公告現值和房屋評定現值。房屋評定現值只有市價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而已。這樣子就算台灣的稅率和國外的稅率一樣,對投資客來講還是不痛不癢。
房屋稅率是自用住宅 1.2%,非自用住宅 1.2% to 2%。哪裡有差別?更不說計算基礎和市價差那麼多!
而且用貨幣政策,升息,來調整。除了打擊投資客,一樣會打擊到只是購買自用住宅的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一點都不划算。只有限定提供高息的房屋貸款給投資客,才真能打擊投資客,又不損害一般購買房屋自住者。
http://phecda.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