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房價省吃檢用, 少外食, 少開車, 少出國旅遊, 拼到37~40歲還是有點困難當然要還是有人會說,沒錢就不要住台北市...~WISH~ wrote:我來推一下, 與樓主年齡類似的, 年輕時應是省吃檢用, 少外食, 少開車, 少出國旅遊, 拼到37~40歲終於買下第一屋.如今, 時代變了, 要美食, 要開四輪, 要年年出國1~2次...買不起房, 希望房價大跌, 要政府要想辦法~
phila wrote:現在的房價省吃檢用, 少外食, 少開車, 少出國旅遊, 拼到37~40歲還是有點困難當然要還是有人會說,沒錢就不要住台北市... 沒錢本來就不要奢望買台北市,不然呢?我也想住台北市、開賓士、戴勞力士、穿Prada、提LV....但前提是,我要有這個能力吧.....想買的人,沒有不希望房價便宜的。但,什麼是便宜?一般媒體常用[要不吃不喝幾年才買的起]來說明。問題是,我要不吃不喝20年。偏偏就有人只要不吃不喝5年,就買的起了....結論是,自己的斤兩要知道。PS: 我也真的買不起台北市。只好買台北縣。
如果大家都可以接受炒作,也就沒什麼好哈啦囉cplien wrote:沒錢本來就不要奢望買台北市,不然呢?我也想住台北市、開賓士、戴勞力士、穿Prada、提LV....但前提是,我要有這個能力吧.....想買的人,沒有不希望房價便宜的。但,什麼是便宜?不知一般媒體常用[要不吃不喝幾年才買的起]來說明。問題是,我要不吃不喝20年。偏偏就有人只要不吃不喝5年,就買的起了....無言結論是,自己的斤兩要知道。PS: 我也真的買不起台北市。只好買台北縣。好窮
kanting wrote:看了此處一些文章, ...(恕刪) 推~~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還是搞不清楚的人^^ 說的太有道理了~~呵呵小弟的感想: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1467923
每個人都可以設想一個心裡面或是夢裡面的"烏托邦"但是回到現實世界之後終究得照著現實環境的法則面對最為"真實"的"現況"所以與其抱怨而坐困愁城不如積極一點的面對高房價的現況或是先存錢蟄伏一陣子或是再仔細搜尋物件畢竟如果不要太挑就算是大安區的精華地段也是有便宜且接近法拍價的低價好房呀自己可以去591找找就知道我沒有亂說如果每個人都想買豪宅或是一定要大坪數的物件那當然是機會渺茫不要太挑的話其實是有房子可以讓大家選擇的
starry570 wrote:不要太挑的話其實是有房子可以讓大家選擇的 沒錯不過就像大部份人一開始找房子一樣剛開始條件總是一大堆像是要有電梯,不要四樓,不要頂樓,生活機能要好要有學區有市場,保值性要好,要三房以上,坪數要大...而且越看眼界越高(仲介一定會帶去看超出你預算的房子..讓你心癢癢)...最後是會覺得房價太貴...甚至很多年輕人想買的第一間就是新成屋勉強接受華廈..根本不考慮老舊公寓..所以房子買不起客觀點的說法是"想要的房子買不起"..回歸現實發現買不起時就只有三個比較有建設性的選擇1. 不買..繼續存2. 捨去一些條件找看看..3. 不要限定選台北市
房價高了、地價高了、超乎正常行情,自然會往下修正,這個叫做市場機制,沒啥大不了的!與其現在討論房價是否過熱過高,手上有房子自住、有房子投資的當然不希望房價下跌,正常心理現象而已。手上沒房子的,還在幫房東付貸款的,當然會希望房價盡快反應薪資水準,讓門檻降低,也算正常現象!我常跟朋友分享一個觀念,在正常的貨幣政策底下,只有稀少的資源值得長期持有,因為這些資產會跟著物價波動,比較難大量複製!所以,土地、房產、貴金屬都是值得長期持有的資源,至於汽車、奢侈品、消費用品啦~~~能省則省囉!這些東西只會跌不會增值的!共勉之~~~
幾年前,我從台北市搬到新店,因為覺得新店的房子又大又便宜(相對台北市),這應該就是大家所說的輕移民,這風潮目前似乎暫時不會停止,因鄰居一問之下很多是跟我一樣從台北市搬來難怪大坪林附近房價漲幅快1倍(20變40)景美區預售已有開價88,應該回不去台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