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ama wrote:其實,大台北地區又不(恕刪) 豪宅都是買來給佣人住的啊澳洲有不少河邊的大豪宅(有的有直升機停機坪...平常都是只住佣人的...........所以去澳洲的女生小心被白垃圾騙了那根本不是他的房子/車子說好聽的他只是個管家............
Teton wrote:…但坦白來說我們幾個高稅率的級距threshold還是太低,明顯欺負高級與中高級打工仔,他們絕大部分不是富豪,但政府都不去找真正富豪與地下經濟不繳稅的人開刀,其實沒有做到公平... 這些話看了實在太有感了,我有實際年收入超過千萬台幣,但是報稅所得只有60幾萬的朋友,子女在台北市上私立高中,還可以獲得學雜費減免,也有年收入破5000萬台幣,但絕大部分收入靠泊在香港,在台灣的帳面所得只有200多萬,用來資助其他家人,然後每年轉個20萬美金左右的境外所得回台,作為自己的零用錢,每次碰面我都要他們請客,因為他們在台灣享受的健保與各種福利,都有我的贊助。
吃太飽撐著 wrote:這些話看了實在太有感了...(恕刪) 的確很多高薪人才收入都在香港或新加坡,享受著低稅率!台灣政府的觀念太落後了,沒有跟國際接軌,以管窺天,所得才美金8萬以上就進入高稅率,無法跟這些亞洲低稅國家競爭,更慘的是,連美國也沒法競爭,我們最高40%稅率的收入標準(15萬美金)在美國只是中產的22-24%稅率(夫妻合併),以前馬還增加45%級距,其標準在美國只有32%,更是離譜!但馬還是不去對資本所得、海外所得、地下經濟動手,一上任還反向幫富人大幅降低遺產稅,真不知道他在搞什麼 台灣至今還是無法吸引高薪高階人才來台灣長期居住、繳稅與消費,這都處理不好,政府還老是喊金融中心,搞笑騙選票兼吵土地,數十年來始終如一,只會欺負老實人
maxwu123 wrote:問題是大多數人都不是高級打工薪水仔 高級打工薪水仔就住高級打工薪水仔的房子,像我這種低級打工仔就認份的住在臺北市1800萬左右的30多年老公寓,室內面積一樣也是30坪3房2廳,租個車位月租4000可能比新大樓每月的管理費還便宜一些,而且垃圾、廚餘、回收也有配合的業著幫忙處理,只是停完車要辛苦點走些路,回家前還要爬個樓梯練腳力,說實在一定還是新大樓住起來舒服,但我就是低級打工仔,我就認份住低級打工仔的房子,住得也是很快樂呀~抱歉,好像文不對題,但是找不到刪除文章的方法,就當作經驗分享一下好了~
您就死守您那三分之一理論吧⋯⋯月入兩萬是三分之一,月入二十萬也三分之一?月入兩萬的人花一萬二能活,月入二十萬的人要花十二萬才能活?一個月六萬生活費屌打一堆人了!一間三千五百萬的房子,照三分之一理論,一個月要賺42萬以上才能買?醒醒吧⋯⋯cj-lover wrote:別亂寫月付14萬,就(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