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都更也輪到我家了, 但......

ace ventura wrote:
其實都更建商都很難獲...(恕刪)


都更對於建商能不能獲利,就要看政府的容積率補助和海砂屋或危老重建補助能拿到多少。
如果基地夠方正,座落位置又夠好,建商基本上就是搶著要,因為你們不可能走都更的權利變換程序來進行分配,這樣建商不會想下場踢球,一定是協議合建,至於合建的分配比,嘿嘿,這就要看全體住戶怎麼跟建商來瞧。
全體住戶的共識夠,分配比例大家也都有默契,那建商可是賺不少,扣除前置作業、搬家補助、送審計畫等等,絕對有賺的拉,俗語說,賠錢生意沒人做,敢跳進來跟住戶談都更,內部早就已經精算過了。

內政部 危老條例 懶人包
影片會說話,睜眼說瞎話上來消毒最不可取
看過這種案例,原住戶人人叫好沒人要簽,最後建商用小小的地蓋華廈,原住戶跳腳也沒用
NYPD SWAT wrote:
都更對於建商能不能獲...(恕刪)


有成案的都更

建商一定有賺 (廢話 賠錢生意誰作?)
但是這種個案是建商賺,住戶也滿意 (如: 不用多出錢 有車位 1:1) 的, 少之又少
更不要說像文林苑那種釘子戶一戶就夠了 大家都不用玩

這就是台北市都更很難也很少的原因 (台北應該都更的房子至少幾萬棟吧! 幾十年來都更了幾棟?)
我覺得政府如果可以更積極的推動說明由住戶自行用土地去代款然後拿來自建都更應該成效會是最好,只要花錢找建商設計跟蓋房子。

我家目前大樓就是有鄰居再提自建,很剛好有一戶鄰居年輕時是建商。

但似呼自建就算土地去跟銀行貸也是要自己再掏一些才夠,目前還不確定剛開始討論而以。
不太懂樓主在意的點是甚麼?

A. 在意主建物坪數
等新大樓蓋好後賣掉,附近買一個差不多坪數的老房子,應該還是賺不少
還可以把買到的老房子好好裝潢一下

B. 在意土增稅、房屋稅、管理費等
同上

C. 在意安全
那就住在新大樓裡吧

很多人都只在乎自己損失了甚麼
都沒想過你是用一戶屋齡超過3、40年的老房子去換一戶全新的新成屋
看安全在你心中值多少錢吧!
不要等到屋子都被判定為危樓了才來後悔
原住戶自己當建商自辦都更固然是最理想
但現實上卻是最困難
問題都出在人
假設公寓三十戶來說
相當於是三十個人合夥做生意
三個人合夥意見就不合了
更何況是三十個人

政府如果開個都更公司
收取合理利潤
有專業有公信
原本找建商都更擔心被坑
而自辦都更能力有限互不信任
有了公營都更公司後都不成問題
自辦都更絕對是遍地開花
國庫市庫賺到翻
但政府不願意與建商爭利
大把利潤讓建商繼續賺


stevengis wrote:
我覺得政府如果可以更積極的推動說明由住戶自行用土地去代款然後拿來自建都更應該成效會是最好,只要花錢找建商設計跟蓋房子。

我家目前大樓就是有鄰居再提自建,很剛好有一戶鄰居年輕時是建商。

但似呼自建就算土地去跟銀行貸也是要自己再掏一些才夠,目前還不確定剛開始討論而以。(恕刪)
政府(公務員)有什麼動機要把都更辦好?這些整合30家不同意見的事誰會自願來做.....?

huron wrote:
原住戶自己當建商自辦...(恕刪)
jason000111 wrote:
政府(公務員)有什麼...(恕刪)


我覺得是政府成立都更公司然後不用去整合住戶的意見,而是由住戶自己整合好後去找公立都更公司談。然後公立都更公司再教它們怎麼作怎麼作
是的
今天都更最大的困難在於整合住戶意見
住戶意見難整合主要是缺乏信任
交給建商擔心被坑
交給特定住戶擔心被賣
公營的都更公司具有公信力
能獲得住戶的信任
住戶間自己溝通整合完成
專業的部分由都更公司來做


stevengis wrote:
我覺得是政府成立都更公司然後不用去整合住戶的意見,而是由住戶自己整合好後去找公立都更公司談。然後公立都更公司再教它們怎麼作怎麼作
stevengis wrote:
我覺得是政府成立都更...(恕刪)

理想是很好, 但實務上呢"公營", "都更公司", 賺了錢算誰的, 虧了錢算誰的, 這年頭每個屋主無不精打細算, 政府要虧錢嗎?
現行以法律規範及政府審核流程的方式在資本主義的"民主社會(臺灣人自以為有啦)"已經是最佳的方式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