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titan wrote:如果真的對台灣灰心....(恕刪) 這社會上就是因為顛倒是非與畫唬濫的人佔了絕大多數.......言必行且起而行的人變成不正常了......哈!移民方式很多種,離不開賺台灣財倒是真的.........但人不用住在這兒.........哈!
看個人需求與經濟能力吧~!!像我工作內湖區/老婆工作信義區/婆家士林區/娘家大安區,不買北市真的就很不方便,看您要犧牲坪數換取燙金門牌,還是犧牲交通便利性換取較便宜的房價。台北市適合自己工作機會真的比較多,我是這樣認為。
achitsai wrote:二代健保最忙的居然是記帳會計師相關業者......厲害~~~~~~~民眾完全沒法去了解醫療能有什麼品質,但要花心思去了解要怎麼去繳保費......未免太內耗國力了吧???...(恕刪) 沒錯!會計記帳業者最近常趕場上課,可是對二代健保還是似懂非懂。至於一般企業就更似懂非懂了,等到二代健保正式上路,應該可以天天上新聞頭版~~
房市小牛 wrote:沒錯!會計記帳業者最...(恕刪) 跟我往來的客戶裏還有人趕著今天結束掉公司,然後另開新公司,為的都是二代健保,更不用說先前一堆人解定存單了.......好厲害的公務員,可以搞的人仰馬翻然後什麼完全沒進步........哈哈哈!台北市的基礎建設真的不錯,主幹街道都是乾淨的,也看不到什麼招牌.....因為不准掛......所以店面也作不了生意,對自住來說真是再好不過的城市今的報紙還有寫台北是世界十大夜城之一
住台北市,完全是機緣問題?如果上班、求學、家族...與台北市產生地緣關係,那能買台北市沒問題,就買吧這個城市只是在歷史的節點到了滿水位,所以需求到了頂點早期來台北的人,只是買了簡單的一間,無論後來最否改建,但多數仍住台北市民國60年尾~75年左右,台北到年初三都像空城一樣,82年初三要請同事吃飯,還找不到餐廳大家一直搬進來這個城市,從敦南、木柵、景美、松山、內湖,每塊空地都開始蓋房子,多是很醜的公寓但一些高級地區出現,從新生北加蓋子,敦化南路打通到和平東路再到基隆路建國南北路開通,大安森林公園出現,台北的天龍區隱隱出現但多數的台北市民並未搬出,我們這一批5字頭的新台北人開始在台北置產,離父母親近一些80年後的台北開始給台北二代人擠滿,我們的父母不用過年再回南部大年除夕到初三,台北主要閙區都是滿滿的100年開始,二代的下一代也進入職場,台北沒什麼地方可以買房子了天龍區的公寓及偏遠區的小透天也開始改建,但因為一代的父母不一定願意所以都更的速度不夠快,二代換屋及三代買屋都沒有物件,只有任市場操作其實台北仍有許多房子及土地,但第一代來台北打拼的人仍在這個第二故鄉他們南部仍有老家,是個回去也無味的老家他們的子女買不起台北市,或是等待繼承家產天龍區有著最便利的生活機能及醫院,未來20年內,有條件的退休人員仍會選擇住在這些區域直到他們不在住台北市~~~是我們的負擔及夢想,是不是天價或是給人炒作,都不是我關心的,因為要照顧家人我還是要想辦法住進來
achitsai wrote:跟我往來的客戶裏還有人趕著今天結束掉公司,然後另開新公司,為的都是二代健保,更不用說先前一堆人解定存單了.......好厲害的公務員,可以搞的人仰馬翻然後什麼完全沒進步........哈哈哈!...(恕刪) 解定存單外開公司,店面的還得替房東先繳2%補充保費,之後薪資,獎金問題也還一卡車沒想到還要公司關掉重開?這個厲害小弟是有聽說這次補充保費對營建業影響特別大,至於為何我就沒深入了解了
其實版上網友、特別是會積極發言的其身份組成本來就和社會大眾不同發言偏向看多房市 (請注意是"發言")一點也不意外反正現在台北市交易清淡有意買屋的自住者繼續住老家或是租屋有意賣屋的還是續繳房貸堅持高價咱們靜觀其變eddie1999 wrote:目前看回文, 好像還沒有網友看了本討論串而動搖.....
huron wrote:其實版上網友、特別是會積極發言的其身份組成本來就和社會大眾不同發言偏向看多房市 (請注意是"發言")一點也不意外反正現在台北市交易清淡有意買屋的自住者繼續住老家或是租屋有意賣屋的還是續繳房貸堅持高價咱們靜觀其變...(恕刪) 積極發言的都偏多?..... 我看到的不覺得是如此 ^^"我剛看了一下您發言的主題文章篇數也不少, 可是你也不看多吧.有意買屋的, 負擔得起的人, 還是在買. 負擔不起的, 繼續住老家或是租屋才對.
你的意思是有能力買的繼續在買而沒能力買的不買?哈哈常聽到這種說法但是不太認同可是我倒希望事實是如此就讓有錢的自住者和投資客繼續買一直買將台北市全部買光財力有限者完全退出台北市那會是美事一樁也符合我發本文的初衷eddie1999 wrote:積極發言的都偏多?..... 我看到的不覺得是如此 ^^"我剛看了一下您發言的主題文章篇數也不少, 可是你也不看多吧.有意買屋的, 負擔得起的人, 還是在買. 負擔不起的, 繼續住老家或是租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