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不要買總價超過兩千萬的房子

ccoocc wrote:
+1

重點是台灣房價高 薪水卻沒漲

被剝削的薪水回到大老板口袋

大老闆再去買豪宅 支撐高房價

如此循環......

至少日本人的薪水還追著房價漲(恕刪)


這大概就是日本能撐這麼多年的原因了吧!

如果台灣人的奴性沒那麼強,貧富兩端的戰爭應該會提早爆發!
以樓主這樣的計算方式
真的不要買超過2000萬的房子
負擔會太大....
如果是這樣2000萬應該會是房價的一個支撐跟壓力

不過身邊的不少同學跟朋友包括我
工作10年
不考慮投資光薪水早就超過這數字了
更何況還有更多老闆以及會投資收入更高的人
所以房價一直高漲也是正常的
??
Wall.E wrote:
要我有2000萬
我寧可買大安區破公寓
也不願買野外的地寶人蔘
大安區破公寓等我老了後
都更案也該談的差不多了
留給下一代剛好
...(恕刪)


好見地,買房不僅僅是"自住"如此般單純,誰不希望陽台看出去好山好水好清新....但還需考量未來"投資"發展潛力...
地點,生活機能,學區規劃,交通便捷,商業繁榮如果不錯 ```當然會抑制下跌,甚至漲價,只要有人類的地方這是自古不變,四海皆是.....除非某天開始大多數人都認同住在海拔1000m以上;上班,上學,去小7,唱KTV沒大眾運輸工具,車程超過2小時才是王道.

當我們拼死拼活買第一間樓時,很多人是在買上述好區段的樓作為收藏,保值,投資,贈與節稅財務槓桿規劃.甚至當行館或招待所..是他們的第2,3,4,5間....還買到海外去....或是你google一下參考某國家前總統....

為什麼有錢的人會更有錢,因為他們的父母當年有想法有做法,他們自己有守成,沒揮霍.所以一代資助一代.
買不起他們那間社區...想辦法當他們1公里內的鄰居總是大家的願望.跟著他們腳步和眼光投資來自住不會差太多吧.
咱們這代真的沒本領一定要住野外或是無殼蝸牛沒有關係,我認了.但是千萬要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正確的理財投資和生存觀念,我們的下一代將來也許是受薪階級,也許是白手起家,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他們最後還不是得回來跟我住荒郊野外...咦....而且以後幫我掃墓比較方便又不怕塞車喔.....

那到不如真有機會的話,供一間有潛力,抗跌,需要財務槓桿的樓.....我寧願搏搏看.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跌了,我請教大家2000萬的房子,依照樓主假設的家庭薪資條件要跌到多少才會下手 ? 他會跌深,勢必有重大利空, 國家政策,金融機構,市場機制等條件可能有變數. 那時大家還敢下手買嗎 ? 是要富貴險中求還是等每天晚上聽名嘴的分析 ?

開板大可能沒看到今天的新聞
可以用google搜"香港居民買15坪房子 46年才能還清貸款"
裡面有句話
"王艷指出,香港房價大漲,與越來越多中國富豪來港購房也有關,不少中國富豪購房後,好像儲存黃金一樣不租不賣,無形中也減少市場供應。"

現在台灣就是如此,好的房子大家都懂得像儲存黃金一樣不租不賣,你說要它如何跌??
稍微回個10%,就有一堆銀彈等接手了.



原因不在房價漲,而在台幣不斷貶值,且被低估了很多(可自己查證國外報告).
大家都有錢,錢變多,沒地方去,就只能買房來屯了.



除非,台北市可以自己每年變大5%,否則,高房價本來就是自由經濟下的產品,所以,別想太多.
先從買的起的小坪數買起吧, 當做一個投資, 用房養房, 等到幾年後房價漲了, 再把現有房子賣掉去買新房, 只要是地段好的房子, 就只會漲不會跌, 幾年後漲個一倍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我是白手起家
年紀輕輕就靠股票投資有上億資產
所以
儘管房價再高
我當然知道一定有人買得起
但我講的是通例

你認為年紀輕輕能夠有上億資產的有多少人?
不要說上億了
我想超過兩千萬的都很少
所以超過兩千萬的房價
是"利基市場"
不是"大眾"市場
這是"資本利得"
不是大眾市場 遲早就是撐不住

你不可能期盼所有民眾都有獲得資本利得的能力
大部分人投資股票和房地產
不被套牢就偷笑了
還想賺錢

不是專門投資房地產的
多半以為自己可以用曾經出現在看板上那個最高價位賣掉
用一個賣不到的價錢計算自己身價
"以為"自己很有錢
都只有賺到"爽"

房地產就像是買賣未上市股票一樣
買賣盤相差40%
成交一張
然後大家都用那一張來算自己身價
自己在爽
想就知道不可能用那個價錢賣掉
很多都是建商的人頭自己在左右手作價做量
那也僅限於他自己手上的貨
作價做量打廣告是為了跑貨
你以為人家會幫你的房子作價做量?
不信你賣賣看
只要有人急著賣
股票和房價就直線下跌

所以想清楚
要接你賣壓的人在哪裡
這些炒房價的
目標市場就是想倒給我們做股票的
因為他們認為賺資本利得的人好賺
是大盤子
不過
現在量一縮 貨倒不出去了
每個都在緊張
房價何時會跌
簡單
股市跌 房價就跌了
因為沒有買盤了
哪需要十年
CYCLE比你想的短的多

因為房地產市場是高槓桿
你自己算算看就知道
房貸九成 你就可靠槓桿貸出1*0.9+1*0.9*0.9+1*0.9*0.9*0.9+........
=1/(1-0.9) =10倍的槓桿資金
所以不要說多有錢多有錢
那都是銀行貸出來的錢
再有錢也都是靠槓桿
槓桿就是賺的時候大賺 賠的時候也會大賠
是槓桿 就禁不起升息
所以不要相信房地產不會跌的神話

你會說 很有錢的人可以不用槓桿
你想想 扣除掉大股東先賺一手把土地高價賣給公司的部分
建商賣一個建案的淨利率是兩成
用最大槓桿理論上可賺到得是兩倍
即使再有錢 哪個會不用槓桿
誰願意為只賺兩成的生意冒那麼大風險

你可以想想
兩年前 海嘯時 房地產價格在哪裡
上次大選前 房地產價格在哪裡
SARS時 價格在哪裡
都可以看到的過去
就選擇忘得一乾二淨
那麼 無論你投資什麼
都不會賺錢
看來樓主對自己的論調很有信心
所以要把最後回文 另節錄一段發一新帖的

在新帖回復的疑問 我就不贅述重複了
不過上文中您提到您年紀輕輕身價過億 wow~
假如這是真的 我從你的文字中有些疑問

若不是您本來就有幾千萬(多少年輕人有幾千萬本錢??), 您應該是風險愛好者 才會喜歡以小博大
快速累積資產過億 但是你的論調卻又遠低於您身價成因的保守??

利基市場/大眾市場/資本市場的部份我也有疑問
2000萬用年輕人的角度確實要"存"很久
但是在我老家芝山岩 或是前一個更老家內湖路一段麗山街口
很多鄰居親友是已經擁有房子很久了 當時的成本很低 大約200多到400萬
這時的房價 有過2000萬的不少 但也沒賣也沒換 就住著

錢 房貸 租金 對這群人來說 都不是重點
前面不少 中間沒了 後面沒有因為自己住
我不懂的是這算甚麼利基市場?

股票的價格制訂您很清楚
所以有10張100張成交決定價格漲跌的
有10000張50000張才決定一天漲跌的
例如晶華 你可以覺得它價格不合理 但是那也得擁有者願意下殺才較不合理
例如力晶 你可以覺得它價格偏低 但就是有那麼多人願意早早賣出 才會飆漲不易


基本上
風險的大小 並不來自於投資的商品本身
而是來自於 你是否具備了解市場的能力和知識
所以你可以說我是風險愛好者
但是就我的認知
我認為投資股票是沒有甚麼風險的事
因為我的專長在此
風險來自於無知 和對市場的不了解
所以沒甚麼好奇怪的

同樣的
房地產投資也是這樣
你問我 手上是不是沒有房地產
為什麼要講這些影響行情的話
多半手上有貨的人 都不願意講
可惜你猜錯了 我已經有房了
而且還有在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兩間房
這是我父母留給我的
沒甚麼好說嘴

基本上炒房地產 對整體經濟的好處真的很少
壞處可是一大堆
房價提高後 將會帶動 基礎薪資和各種生產要素的上漲
一旦房價漲幅超過生產力增幅
企業只好外移
接下來 就是一連串的苦果(請看日本和1989-1999年的台灣)
失業 長期的不景氣 房地產的長期空頭
為什麼 因為消費力全都被花在不能創造生產的房地產上
而大戶成功炒高房價 賣房給你後
他就把錢都捲走了
這些本來可以投資在生產事業上的錢
就消失了 匯到海外去

還有你的利基市場 大眾市場的問題
如果你是自住 不買也不賣
相信房價漲跌 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 你是投資 打算低買高賣
那就是投資的資本利得
那有啥好講 你就是低檔買了想要未來高檔賣
那就是交易
交易就要專業的技能
不具備專業技能 就有風險
而這些技能不是每個人都有(就像有人喊房價永遠不會跌一樣)
就不是常態 就是利基市場
所以你不用舉一堆投資客的例子
來說 這是每個人都應該炒房賺差價 這樣就每個人都可以買得起房啦

我並不把房地產當投資工具
也沒有買房壓力
但看到一堆似是而非的言論
我相信我講的很中肯
windwaltz wrote:
為什麼 因為消費力全都被花在不能創造生產的房地產上
...(恕刪)


其他的我沒意見,但這句話就不合理的

l新房子在建造之時

所要經過的行業就有營造業(水電、空調、木板、廚具、地板、砂石、家具等等....)、運輸業、原物料、廣告業

、仲介業、代書、銀行等

等到中古屋換手

又有前面的行業再來一次

這怎麼能說不能創造生產呢?

只是這些的生產和大家想到的不同而已

這一樣是養活了很多的人,而這些人也有錢了之後,才又去消費其他東西的

光是拿中古屋的換手來說好了

只要大家都不換房子了

你就看看要有多少人會失業

獨厚房地產政策下場,可以看看"復活島"的悲慘下場.
復活島就是岸邊矗立數十個巨形石頭彫像的那個荒涼的海島.
原本島上經濟非常繁榮,資源也豐富,但後來一堆大戶人家以興建巨形石彫人像來彰顯本身的財富地位,導致島上人民競相投入身家財產及資源人力,視此為主要就業機會及累積財富的主要手段.當泡沫來臨時,島上的人發現,其它各行各業已然消條,天然資源已被耗盡,財富是虛的,生活無以為繼.餓死的餓死,偷拐強騙樣樣來,能逃的逃.造就了今日荒涼之島的美名.一股腦的發展房地產,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在資金面上排擠了其它更有價值的各行各業.吸金的後果,換來一棟棟成本低廉不值錢的水泥叢林及挖了又鋪的破馬路.土地的原本價值只在人們一來一往的交易炒作之中.可悲.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