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房價的震撼

emmer wrote:
不過, 純粹是個案, 供大家參考
...(恕刪)


寫的很好,
這樣買房子才是健康的心態.
真希望大家都能有那麼健全的想法, 房價也不會節節昇高了.

我也正朝這個目標前進.
emmer wrote:
看完這篇, 覺得樓主...(恕刪)

emmer大這一篇經驗分享的真好
好久沒看到言之有物的東西了

另外stephen02大提到的月繳7~8萬
這就算是雙薪家族也是很大的一個負擔...
看來這篇是給金字塔偏上的人討論的吧...

這篇的論點是在『房價』永遠上漲的根本上
很巧的是...我爸也是這麼想
生意越作越大
公司跟房子也越換越大
後來換到整棟都是自己的公司跟土地時
經濟突然出問題了
撐不過這波段
(大環境的影響,當時新聞也有報,很多大老闆流落街頭,宣告破產,我爸就是其中之一)
繳不出房貸,銀行是不會跟你客氣的...
一生的積蓄就這麼沒了...
接著痛苦的10年我就不想再說了...

最後我爸的觀念也改了
他說:這世界上,沒有永遠會賺錢的生意,也沒有永遠都會漲的房價...要賺錢就是要走的比別人快,跑得比別人早...

千金難買早知道啊...
p.s.不過換個角度想,我爸從此不用交際應酬,酒喝少了點,倒也是好事一件...
錢,再賺就有了,健康,再多錢也買不回來...
emmer wrote:
3. 不怕搬家了(換屋族心態): 以前認為房子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買的時候, 會非常保守, 深怕繳不起很丟臉, 落的家人無可依歸, 怕的要死, 不過, 現在不怕了, 這次買的時候連風水都沒看就下手了, 因為地點好, 萬一風水不好或隔天被裁員了, 賣掉它就好了, 便宜賣? 不可能, 因為我買的時候, 就準備了15萬作了一個防火牆(6x2.5), 萬一不行, 6個月內, 依這地點, 不可能賣不到好價, 而且, 這少說是3年後寬限期過了之後的事, 3年內, 我只要負責把15萬防火牆加到48萬就好了, 頂不住, 賣了它, 至少可以賺到住免錢, 房子不比股票, 都是找有緣人的賣, 可以等, 一定會等到有緣人, 捨不得賣, 沒關係, 永和也可以賣, 進可攻, 退可守...(恕刪)


想不到不只我一個人是這樣的算法
小弟也是從小在北市長大
但能力有限所以82年在北線買預售
經過10多年後終於在這波[瘋潮]換回北市
雖然只是文山區但是卻沒有增加太多的負擔
原自住賣的價格不錯現自住買的也比同社區成交低
唯一不好的是又要多背10年貸款還是會害怕收入問題
但就如emmer所說小弟已經計畫好12個月以上的預備金
真的有萬一頂多賣了換現到時看工作在那邊
再決定一下步該怎麼走反正小弟是一人吃飽全家就吃飽
未來萬一結婚相對雙收入經濟會更穩定也就更不怕了
lucars wrote:
emmer大這一篇經...(恕刪)



原來你是貧窮貴公子 ^^
記得有一個記者 (?中博) 他老豆是在重慶南路上的貿易公司老闆 ,後來也是經營不善~~倒了..


要賺錢就是要走的比別人快,跑得比別人早...

這句話真是致理名言 ;十幾年前當老師 好當又爽歪歪 .現在考個十年不見得考的上 .就算考上了 .弄不好會被家長告 ....就算躲過這劫也有可能面臨廢校的危機


有空大家可以翻一下 本站之前文章 ,再次強調 歷史事會重演 , 但不是一字不漏照抄 .


反正再過四年 ,就是WW I 百年紀念 ,這次不知又是啥碗糕等著我們 ??
想當富爸爸 wrote:
看得出閣下對「噴出」...(恕刪)


您好,其實,我是不喜歡噴出的

只因愈是少量成交所墊高的價格

代表的就有持有這種高價的人並不多

雖然房價有僵固性

但少人持有人成本同高的相挺

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造成成低者的小獲利賣出

卻會造成後面買進者的嚴重損失

這樣,房價就容易快速的回檔

可能就會導致失控

如果未來可能會噴出,不止會讓我現在動彈不得

也會增加未來長期持有的風險

所以我一直也不想噴出,因為這樣走不遠


但為何我會挑向上噴而不是向下噴

因為少人買是不一定會讓房價下殺的

多人賣時又少人買才會出問題

多人賣的原因很多

但由於房價是一個高總價的產品

不像股票說停損就停損

不到最後關頭

很少人會用停損的方式出場

而停損通常來自於
一、"突然"的大型金融風暴

二、"長期"的經濟看壞

三、為壓制通膨的升息

才會導致賣房屋大量出現

不過如是一

這個金融風暴的時間還要夠長,長到讓持者撐不下去

而且還要"很多"的人撐不下去

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前一波的金融風暴就是太短了,所以沒有大量的賣屋者殺出

如果是二

就我膚淺的認為

在現在兩岸的情勢緩和的情形之下

未來十年內應都還算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時間

所以我也挑向上看

如果是三

這就是現在的最大隱憂

也就是因為這樣而導致的資產價格暴增

最後就像大家說的泡沫成型



但麻煩之處在於,房價的上漲都會導致通膨而使現金持有者的實值購買力的快速下滑

所以目前也只能挑繼續持有實值資產靜觀其變了

因為再怎麼樣,也比被通膨吃掉的好~

但有沒有風險呢?

其實風險很大

因為只要一個不小心

你的損失也決不會是少少的一點點

所以隨時都要有過冬的準備~



一個未來還沒發生的事,如果你還要規畫未來的事情時

其實都是用猜的

當然,當你決定人做任何事,都有其考量

考量完後,就挑其中"自已"認為最有利的一邊去執行

這個執行的結果,也常有不合自已意的地方

但所以沒有所謂的對或錯,也沒有所謂的真理

只要自已未來不要後挴就好~
lucars wrote:
另外stephen02大提到的月繳7~8萬
這就算是雙薪家族也是很大的一個負擔...
看來這篇是給金字塔偏上的人討論的吧......(恕刪)


月繳七八萬

在全台而言算是金字塔偏上的人是沒錯的

但在台北市而言就還好了

對一些超過四十以上的人

可能有為數非常多的人都有這個能力了

只是他們要不要做而已

可能你還年輕,覺的沒有未來

但也許不用十年

你就覺的這是很容易的事了~
stephen02 wrote:
月繳七八萬在全台而言...(恕刪)

小弟確實還沒年過40
不過我周圍有些朋友快過40了還是領著3萬多的薪資過活
(兩夫婦一個月加起來不超過10萬的大有人在)
更不用講小弟自己開的工廠底下一堆臨時工
按件計酬領1萬2萬的...

科技業我不敢說
不過大部分傳統產業的薪資真的沒這麼樂觀
負擔的起的雖然不是少數一二十個
但也絕不可能是過半的多數
(甚至有沒有1/10小弟都懷疑...)

儘管從台北市來看
除了當老闆與少數人以外
小弟我還是覺得7、8萬有點負擔偏高
(不過如果當作投資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這也是小弟個人經驗、長輩、朋友以及網路上的討論得知
或許生活圈不一樣
價值觀也會不一樣吧
就像我爸當時每個月花個幾萬(還是十幾萬...忘了)當家長會長、工會總幹事、義消隊長、獅子會成員一樣...
他也覺得沒什麼...
只不過現在回頭一看...
真的覺得當時花錢如喝水啊...
(人生的高低起伏真的不是你所能預料的...)
土地有限~夢想無限~房價直線(上升)~

大台北地區平地就這麼大~

能蓋的房也就那麼多(不然不用蓋捷運把焦點拉到林口/土城/淡海)

20~30W一坪剛好是以前搭公車30~40分鐘左右能到的距離

現在請用捷運計算30~40分鐘的車程剛好也是價格落在20~30W的區間~

一般的房價(不要跟我說豪宅啦)取決於方便性~越方便就越貴~

就像竹科附近一帶~被竹科帶動後房價也頗高~

為何大家要執著於買台北市/北縣,圖的不就是方便(或許你的工作就在這)

如果我工作在桃園生活圈也在桃園就算我有能力我也不會花一坪50W以上去跟人家搶大安區中正區~

如果錢多到要當投資客~我也只能祝福你~不要遇到像SARS的狀況~
emmer wrote:
看完這篇, 覺得樓主...(恕刪)

我和樓上大大正好相反,我是6年前買北市的公寓,也是因為有了2個小的,現在有換屋需求了,想要換北縣的新大樓...並不是被洗出去了,因為要買北市標準3房的新大樓也是買的起,只不過就是小了點,我想住更大一點的(大一點的廚房、大一點的房間、大一點的衛浴、多一間視聽室等),畢竟未來15年是我們家庭生活的黃金時期,我可不想花個幾千萬住個什麼都小小的空間(假如還沒車位的話,那就...很慘)。

台北市現階段的推案就是兩極化,符合我需求的,權狀至少要80坪,幾乎都是豪宅級的案子,總價又遠超過我的負擔,中古的價錢符合的又大部分沒車位,那怎麼辦呢?只好往北縣重劃區移動了。

有一點我贊同樓上講的,就是現在購屋的話,風險承受度會拉高(就是總價提高的意思啦),把每年的支出拉到收入的上限,也就是每年只求打平,不求結餘,因為已有預留一筆不少的準備金。真的不行的話,就像樓上說的,賣掉新房子就是了,大不了打回原形搬回台北市的公寓就是了。

那都沒有存錢,以後退休金怎麼辦?
賣掉台北的房子就是退休金了呀(不是沒有存錢、是存進房子裡去了),搬去中南部養老去也。

stephen02 wrote:
您好,其實,我是不喜...(恕刪)


您好
相信您做投資客已經有不少時日
也有蠻豐富的經驗了
但是就如同大家都知道的
房地產與股票有許多根本上的不同

股票是純粹的投資工具
很少人會看著自己所持有的台基電、中華電、中鋼、台塑股票微笑的吧
但是房地產對許多人來說,至少對大部分從沒想過要當投資客的人來說
並非單純的投資工具,而是生活必需品

如同您所說,房產有其僵固性
對大多數人來說,上面這句話實實在在成立
但是事實上,腦袋裡對房產最「不僵固」的
恰恰就是如您一般的投資客

因此,很殘忍也很弔詭的
行情往上噴出的時候
口袋滿滿的投資客多半並非如您所說的會以小小獲利就滿足喔
他們敢追漲,敢掃貨、敢卡位,敢吹泡泡
靠著內線消息跟媒體、銀行的特殊關係,他們賺到大的
留下身後數百萬苦苦追趕自己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價的 老百姓

等到行情即將反轉向下的時候
投資客其實最敢殺出、敢變現、敢汰弱,甚至也不一定留強
反正房子在他們眼中只是不帶感情的「投資工具」而已
不帶感情的決定,動作最快
因此投資客就算賠,也賠不了多少錢
留下的,還是身後那些苦哈哈追趕房價的普通老百姓
他們多半沒玩過財務槓桿,卻被高房價所限,不得不辦房貸,玩槓桿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玩槓桿
他們自以為(眼中帶著淚光)....終於、終於辛苦一輩子,買得到喜歡的房子了....
沒想到接到最後一棒

泡沫破了
美國那些付不出房貸而被趕到公園住帳篷的可憐人 (雖然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有幾個是投資客呢?


普通的平民老百姓、上班族
他們把房子當成是「美麗家園」,而不是「資產配置」
所以他們不太懂得「獲利了結」,他們多半就只有那麼一棟房子,所以也沒什麼好了結的
他們更不懂得「追漲殺跌」,他們要嘛空手、要嘛也就只有那麼一棟房子,沒錢追 也沒東西殺
他們更加不懂得「反手對作」「放空避險」「逢低吃貨」
都說股市裡散戶玩不過主力
房市裡,不把房子當投資工具,不想玩槓桿卻被逼著非玩不可的平民百姓
永遠也玩不過投資客
這點跟股市倒是蠻像的...


投資客不喜歡噴出嗎?
除非
除非他們以他們過人的經驗與超人的冷靜、果敢強大的分析能力
嗅到了 「末升段」的味道....



很多表面事物背後藏著的東西不難懂,但要學會 獨立思考....
  • 5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