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er0625 wrote:
沒坐過捷運的內湖人~...(恕刪)
內湖的房價有沒有那個價值
其實也不用得到你的認可
只要來買的人認為有價就可
你來買了,不會因你而漲
你不來買,也不會因你因降
市場的價值在於大眾的認可
而不是一兩個人的看法可以憾動的!
Reich wrote:
因為木柵線沒有軌道,車子輪胎直接在混凝土基座上跑,文湖線有鋼軌,穩定度比較高,鋼軌比混凝土車道耐用度高太多了。(實際的差異,光是加速時對輪胎的耗損就優異很多,輪胎汰換都是要錢的,這些細節某些只用政治眼鏡看所有事情的人懂嗎?)
車廂的厚度是木柵線是非標準,文湖線才是符合露天中運量車廂的標準厚度,至於為什麼覺得擠,那是因為有椅子,國外中運量都是短程,大家都是用站的。但是文湖線全長超過25公里,所以有椅子才是符合需求。
至於解決太擠的問題,當初就是規劃以每72秒一班車,每車次三列六結車廂的方式解決,來站乘客快速運走,每個車廂沒那麼多人就不會擠了。
Cena_John wrote:
講那麼多不就是為了捍...(恕刪)
B.B.club wrote:
你真正說到很多人的心痛了, 捷運的鐵道技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為何到現在沒有個類似台積電這樣的計畫去培養公司和技術人員呢 ? 說得難聽點, 南韓的鐵道技術都比我們好 ! 甚至可以出口 !
只是現在的時空背景容許這樣的政策嗎 ? 這樣的公司可能要先賠錢10幾年才有賺頭, 我們的民意有這樣的遠見可以答應嗎 ? 你看看國光的自主生產的疫苗都被人罵成這樣了, 假如內湖線的例子是由本地公司包辦所有軌道, 訊號系統, 那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早就可以藉著這個機會搞垮公司, 在現在台灣, 想要作長期政策扶持某公司或是某新興產業, 想都別想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