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a001 wrote:
但是總歸一句, 我實在太喜愛內湖四期的環境了, 在同樣價位的情況下, 這裡絕對是居住的第一選擇...(恕刪)
我也是喜愛四期的環境, 雖然一點六一八大大說的不方便也是事實
剛開始確實曾因忘了一瓶醬油, 猶豫是要走? 騎車?還是開車到最近的松青超市買
後來是開車去的, 但從此也養成列下購物清單的好習慣, 就很少再發生類似事件
住這裡, 有種回到以前在美國留學時的生活型態, 甚至打算不再換屋了
其實, 如果這裡有天有便利商店或小吃店進駐, 我可能還會不高興,
因為怕小商店人來人往會破壞了這種優質住宅的感覺
另外, 一點六一八大大說的沒錯, 拿這兩者比較實在不適合
兩者調性幾乎對比,
在搬到四期前, 我住20幾層大樓的社區,
光是住戶品質很難維持一定, 欠繳管理費的, 租屋客來來去去等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房子量大, 賣壓大, 住戶多, 素質不整齊, 管理不好, 都對增值有影響
商業區能否成功繁榮, 還要等時間驗證, 動畫不過是廣告, 台灣的商圈很多
但缺少特殊性, 新板特區能否成為北縣的信義計畫區, 我也樂見其成
說到學區, 如大大不介意國中的部分是最好的,
我會擔心女兒上國中的交友問題, 所以中學是選擇私立學校
內湖的達人女中, 士林的衛理都很好, 交通也方便
to bmwfanatics,
樓上大大說的不錯, 可以考慮看國醫靠麗湖這邊的區域
desertmoon wrote:
哈哈 竟然有人說:『將來新板特區的潛力當然是高出內湖四期一大截(內湖四期僅僅只有"住"的功能』
這也說的出口?新板環境的壓迫感跟定位的完全錯誤,怎麼看都賽不過內湖,單住宅環境跟辦公區分區,
新板已經大輸了!有錢人當然選內湖。
內湖四期或新板特區熟好熟壞見仁見智,像開版的人就偏好前者,而我只就將來"重要性"和"定位"來對於開版者所提"潛力"這個主題概念加以論述,得出新板特區"發展潛力"當然高出內湖四期的結論。(就像回到100年前,有人問"曼哈頓"和紐約某個環境不錯的郊區那個潛力高一樣的道理)
你實在不必因為自己主觀上"極度"討厭新板特區,加上放假消息被我踢爆而惱羞成怒,再來用這種口氣來這兒破壞原本可以理性討論的空間吧?

新板特區立體城市加上夠強度的生活機能如同太古城與奧運等地方,
vs.
內湖四期一個低密度開發的區域的生活逸區如同像跑馬地一般,
規劃設計方向差距這麼大. 說實在沒啥好比,
太古城與奧運是香港住宅租金報酬率回報高的地區,
跑馬地本來也就是香港的一些名士共同選擇.
姑且不論那些位於半山或者repulse bay等地區的豪宅,
就個人觀點, 以上這兩個地區都並非所謂打造豪宅的地區,
原因無他, 既並非建在山坡地(Hill)有著獨一無二的天然景致,
也不是鱗比節次的莊園社區.
但也都算是符合現代社會各層面人需要的優質規劃.
倒是值得看看在住宅開發觀念落後先進地區多年的台灣,
在新的規劃下能否營造出更優的風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