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

台北市的高房價是錯的


你可以暗箭傷人的稱呼別人惡質政客
卻不能接受騜這個字

難道這就是你僅有的肚量!?

不過我還是要給你祝福
因為聽起來你也是個房市投資客
槓桿玩的大
市場上去的時候說話總是最大聲的
市場下來的時候
也是最沉默的

苦行僧001號 wrote:
光看你用 「騜」這個字,就知道你是哪種貨色的人了,根本懶得跟你討論。

zaza213 wrote:
仔細想一想
現在需求因為三代同住的比例降低而增加,結婚要有自己房子的需求越來越大,加上M型社會的效益,消費能力也M型化發展,建商會蓋大坪數的房子或小坪數的套房,大坪數的有的是有錢人買,小坪數的有的是買不起的人租,所以供給也往兩邊發展,導致中間坪數的房子越來越少,而這些坪數房子是廣大欲購屋自住戶最適合的大小,所以嫌房子貴的聲音越來越大


台北市新建案的趨勢,是往富人俱樂部&粉領主管族的方向走。大坪數的豪華房子,賣給富人。小坪數的精美套房,賣(租)給白領或粉領中高薪族群、或租給外商外派者。

台北市中坪數的房子,大多是老公寓。但老公寓的房屋機能,並不符合一些年輕購屋族群(30~40歲)的喜好。例如:樓梯狹小、沒有電梯、沒有管理保全、沒有清潔人員處理垃圾、沒有停車位等等。

中坪數的新建案,因此較多出現於台北縣。由於北市這種中坪數新成屋案子有限且昂貴(畢竟好的地,蓋大坪數豪宅賣好價錢才划算),所以水漲船高,北縣的中坪數新屋房價,也不可能太平價。

想要買較平價、實坪較多的房子,要不就降低標準,選老房子住、要不就再選遠一點的新成屋。至於期待都會區的新成屋價格被打下來,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苦行僧001號 wrote:
呵呵,你以為這票空頭大軍是什麼善男信女?要是時光倒流兩年,我看現在這些喊空的餓狼,也會不惜一切傾家蕩產的借錢來買房產「投機」了。
...(恕刪)


這讓我想到最近看書看到的一樣東西:

------------
錯誤輿論效果:

我們通常會高估了與我們態度與想法相同者的人數,這種偏誤就稱為『錯誤輿論效果』。例如,支持死刑的美國人多會認為同樣支持死刑的人好像比反對者多;而大多數的青少年吸煙者也認為在他們的學校裡,抽煙的同儕比不抽煙的人多。

這種偏誤的結果會使得我們對自己的決定比自己應該做的事還感到安全。它會讓我們在應該旁觀時反而身陷其中。

摘錄自『金融心理學』

------------




題外話:

我覺得房價已經沒啥好討論的,該有的內容前面那些樓也都談了不少

大家改變話題來談怎樣在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做避險如何?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HaHaSue wrote:
錯誤輿論效果:

我們通常會高估了與我們態度與想法相同者的人數,這種偏誤就稱為『錯誤輿論效果』。例如,支持死刑的美國人多會認為同樣支持死刑的人好像比反對者多;而大多數的青少年吸煙者也認為在他們的學校裡,抽煙的同儕比不抽煙的人多。

這種偏誤的結果會使得我們對自己的決定比自己應該做的事還感到安全。它會讓我們在應該旁觀時反而身陷其中。

摘錄自『金融心理學』...(恕刪)


這個真的很棒

所以很多在圈內的人常常以為自已是旁觀者,是理智的

結果原來別人才是在外圍看著"圈內的你"的人!
特偵組 wrote:
大大,購屋能力與利率...(恕刪)

在平價住宅上是這樣說沒錯,因為一般中產階級淨資產有限,拿去付頭款跟裝潢就所剩不多,每個月的房貸支出要靠薪資來支付,而房貸利率會影響到每月的支付額,因此購屋能力與利率有關。

3000萬的房子應該不算是平價住宅了吧?

拿年收入來計算非平價住宅的可負擔的金額是有盲點的,因為年收入看不出來淨資產有多少,而淨資產才是買房能力的關鍵,會買3000萬房子的人淨資產會有多少?以貸款7成來說,自備要900萬,手上淨資產只有900萬的人會就這樣給他花光,然後去買1間3000萬的房子嗎?

我是認為會買3000萬房子的人,手上淨資產應該會超過2000萬,或甚至更多,因為能夠存下這麼多錢的人,理論上不會冒太大的風險讓自己手上可運用資金太少(扣掉900萬自備款+裝潢)。

所以利率對這些高淨資產的人來說是有影響,不過並不會太大,拿貸款3000萬來說,利率2%跟4%一年的利息支出差60萬,對這些高資產的人來說其實是還好。
stephen02 wrote:
這個真的很棒

所以很多在圈內的人常常以為自已是旁觀者,是理智的

結果原來別人才是在外圍看著"圈內的你"的人!
...(恕刪)



究竟是圈內還是圈外

我覺得沒啥好爭論的,反正各有各的想法

我只想說

反正以後就會見分曉了


總之

周轉率高一點才是真理阿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HaHaSue wrote:
大家改變話題來談怎樣在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做避險如何?
...(恕刪)


小弟不材

就我所知的避險,是為了避免動性風險所做的"反向高槓桿"的防衛作法

也就是說,如果方向對了,你這個反向防衛的就一定要提列損失

方向錯了,可以由這個讓你減少損失

不過

我們非法人,沒有流動性風險的問題

操作的動作只有二個

不是賣就是買

其他的都只是增加操作成本而已



另如果購買同向商品

金融風暴來臨時

只有那個跌的比較深的問題

報籌高的跌的重,報籌低的跌的淺

這也就是為何大家會在金融海嘯後錢進房市的原因

因為房市就是比較低報籌低風險的投資物品


有人可能認為房市是高報籌

但其實這是錯的

他不過是投入的金額比較大而已

再外加貸成數的放大而已(約五倍)


如果有人有興趣,想試試那個報籌較高

一次投入500萬台幣(假設你買2500萬的房子)

試試看這個報籌如何,你就會發現

買2500萬的房子獲利100~200萬是如此的小

期貨一天最大的幅度就可以讓你獲利超過700萬

不過我猜大部份的人沒那個心臟
stephen02 wrote:
小弟不材就我所知的避...(恕刪)



多謝

我考慮想做的是外幣定存

最近想買書來研究一下

因為覺得再這樣下去

現金放在國內好像還蠻危險的(怕銀行倒,金融重建基金額度夠不夠應付我很懷疑)


我是沒打算要拿來大賺特賺啦,不要讓我的錢蒸發掉就好了

沒想過投資不動產,因為額度不夠,也不想擔這個風險(ok,我看空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stephen02 wrote:
小弟不材就我所知的避...(恕刪)


以前認識的朋友 在地下期貨 , 是有看過有人 8萬元 ,連壓 5 次都對 馬上變成 1百多萬 ..
(機率3 %)

房屋 ,最差的情況是拿來自己住 ... 買貴,土地還在 (以台灣現況而言) ,所以是低風險
但如果是高額貸款 會被法拍 那又是另外一種情況 ..


台幣破30 , 就這8 年區間而言 , 跑去做外幣定存是很合理的 ...

銀行會不會倒 ?!! 也要彭老大點頭 ,金管會不管 ..

這幾年景氣循環那麼快 ,也沒幾個人能完全預測未來10 年會怎樣 ..
外國給的經濟數據 就跟 給外部單位的財報一樣 (要盡信而不信)


這波房價漲 跟連動債也有關 ...我之前有說過 ,連動債雖倒了一堆人 ,但是還有一堆人活的好好 ..
放在銀行又沒利息 ,剛好 那一陣子沒人敢進場買房 ...於是乎就這樣 北縣市 房價在一年內狂漲 ~~
(以上僅指出其中一個例子 ,當然建商那也有其它不同情況)


還有市場不是用看出來的 ,還是取決供需...

現在經濟體系變數太多 ,長期有時候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

苦行僧001號 wrote:
你怎麼不說說 01 的空頭大軍有哪幾種人呢?
1.看錯市場錯失機會者。
2.大聲喊空等待進場套利者。
3.期待天下掉餡餅讓自己能住進台北市精華區,進而大撈一票者。
4.對整體市場看空,對自己所住(或所買)區域大力作多的假空頭。
5.認定房產是投機,卻在股市大力坑殺散戶、大賺黑心財者。

呵呵,你以為這票空頭大軍是什麼善男信女?要是時光倒流兩年,我看現在這些喊空的餓狼,也會不惜一切傾家蕩產的借錢來買房產「投機」了。



空頭大軍還有一種人

" 金融歷史研究者 "...能夠見證幾十年來的泡沫生成與破滅也是一種機會

而現在台灣的經濟學家似乎沒人敢出來大聲說台北房市是泡沫
沒有發揮學者的良心...也或許是沒人願意當烏鴉

而政府的政策早就被人看破手腳...現在央行信用管制證實無效後
台北房市泡沫即將變得更大更瘋狂...

而你所謂的房市空頭有更多是希望能找告安居樂業的地方...這也變成大家遙不可及的夢想

至於羅伯希勒在美國有推出作多美國房市多頭指數及做空商品

如果有作空台北房市的標的...我倒是很想投資
  • 5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