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你家附近的停車格,是否市府未公告就收停車費了


vincent700523 wrote:
超級支持這條政策的...(恕刪)


贊同+1
我家附近的狀況也超糟糕的!
特別是路邊亂停...唉~
路霸的狀況超誇張的!
還有直接把車牌拔掉的!
新北市的市長加加油吧~
*^* wrote:
這些巷弄就是依都市計畫為維持計畫的巷弄寬度, 在早年申請建照時建築線就要向內縮, 等於是把私有土地拿來作巷弄用, 但是政府卻不肯付錢來徵收. 反觀同樣是供公眾通行的路街在拓寬時, 政府則會出錢來徵收.

也許有人會說巷弄是供巷弄住戶用, 政府不該出錢徵收, 其實持平來說應該視情況而定, 很多巷弄是兩頭各銜接一條馬路, 巷弄已變成兩條馬路間的穿越道路, 多數穿越的人車可能都不是巷弄的住戶, 這種巷弄的私有地不徵收就比較說不過去. 如果是一條死巷, 只有巷口接到馬路, 這種巷弄才有可能主要是巷弄住戶自己在使用, 不徵收還說得過去.

其實巷弄收停車費在郝市府時代早就有限度在實施, 但是僅限於是巷弄內的國有地的圍牆外所劃設的停車位才會收費, 因為國有地因建築線內縮所讓出來作巷弄的土地, 即使被劃作停車位它還是國有的, 不會有所謂產權與徵收的問題, 市府在國有地上劃位收取停車費沒什麼法律爭議. 當時郝市府也同時在巷弄內的未徵收私有地上劃設停車位, 但是因為怕產權問題而沒有對這種停車位收停車費, 免得產生法律爭議甚或訴訟, 郝市府這樣考慮必然是有徵詢過市府內法務單位的意見. 雖然這樣的停車位不收費, 但是劃位還是有它的宣示作用, 就是有產權的地主可以在上面停車, 但卻無權像路霸那樣佔為己用, 第三人與地主在這種停車位上停車的權利是平等的.

如今柯市府要在這種有爭議的土地上收費, 將來勢必會有不少地主要去把市府告上法院, 可以預見他們主要的不滿將會是: 1) 我在我自己有產權的土地上停車竟然還要被你市府收費, 2) 而在我有產權的土地上所收取的停車費卻是被你市府拿去, 難脫不當得利之嫌, 3) 你市府用我的土地去營利, 有了財源卻還不將營利所得的錢用來徵收我已被徵去作為公用的土地. 以後法院遇到這樣的案子會怎樣判竟就很有趣了, 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本樓最有價值的論述
中原一點紅 wrote:
還有你所說的建築物退縮的部分,其實在興建的時候早已經將退縮部分的榮積用盡,甚至還有因此取得政府的獎勵(例如沿街步道式開放空間獎勵),當初申請建築執照以及請領使用執照時都有但書也取得同意,請問這樣還有問題嗎? ...(恕刪)

您的觀念比較新, 您可能不知道早在容積率與建蔽率的規定實施前的數十年前就有建築線退縮的規定了, 應該說是早在有都市計畫開始時就有了, 那時哪裡有什麼獎勵, 哪裡有什麼補償, 要你退縮就要乖乖退縮, 想等徵收? 慢慢等吧.
基本上這種免費車格都是萬年車...(老婆娘家這邊之前有一塊地,裡面大概有一百多台車,一天幾乎動不了一台車),旁邊還有一個死巷子大斜坡(基本上是只能直進直出,老婆的好技術就是那邊練出來的)

之後換成一個小時20元,呵呵....每天上班後至少有60個位置任我選~~

與其免費但是找不到車位,我還情願付錢有位子節省我時間

粉多人連一天50元都不願意停
50*26=1300
租停車位都沒這麼便宜
所以很多人本車都不開
只是相對覺得貪到小便宜...
人就是很奇怪,

佔公家便宜習慣了就變應該,

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自己愛停免錢的,

出門辨事,玩找不到停車位又覺得別人的車都霸佔停車位。
我家巷子從九月中開始收費(內湖區),大約在八月中就看到電線桿上,還有停車格內的"百年不動汽車"上面都夾著通知單,宣導開始收費的訊息。幾乎每隔一、二天就來夾收費宣導的單子。

開始收費後,停車變的容易許多了,以前佔著車位完全不動的車都不見了,街道的景觀也變好了。
yehzeyeh wrote:
柯市長將郝市長原本...(恕刪)
我也贊成使用者付費,甚至機車,大型重機,都收費
但我希望對於路邊攤,人行道的,捷運的,夜市的
也希望能夠徹底執行,不一定要取締,但政府為什麼不能跟他們收費?不是可以增加收入?
結果變成是店面的店家可以增加收入
士林夜市以前是可以停機車的,結果後來不行,然後變成專用人行道
因為裡面人行道擺攤所以不好走,變成用馬路來當人行道?然後馬路車道變窄了?這樣不是很奇怪?
久了以後就變成文化,然後就變成合法
*^* wrote:
您的觀念比較新, 您可能不知道早在容積率與建蔽率的規定實施前的數十年前就有建築線退縮的規定了, 應該說是早在有都市計畫開始時就有了, 那時哪裡有什麼獎勵, 哪裡有什麼補償, 要你退縮就要乖乖退縮, 想等徵收? 慢慢等吧....(恕刪)
你說的應該是都市計畫容積率實施前的情況,當時如果我沒有記錯,應該是用「面前道路寬度」計算可興建高度,再加上建蔽率。所以退縮的部分已經被當作「空地比」(建蔽率),可興建樓地板面積仍然早被用盡了,沒錯吧!

台北市實施容積率應該是全國最早,沒記錯應該民國七十幾年就已經實施,我上述根據路寬計算興建高度甚至可追朔到民國五十幾年升格直轄市前;除非你的建築物是北市升格直轄市前已興建完成,那我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

yehzeyeh wrote:
柯市長將郝市長原本...(恕刪)


支持使用者付費!!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