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hsuan wrote:
每次聽一些住北市的朋...(恕刪)
從102年底開始新北市的房價何時有比北市上漲力道強啊!板橋(除新板特區有到單價8字頭外) 新店 中和 永和 三重 新莊好一點的房子,到了每坪單價60萬之後,那就來看看還有多少力道可以再從單價60萬持續往上衝。連新板特區幾年前就有建商開價每坪百萬了,但到了現在新板特區單價依舊上不到百萬。
從2008年開始,雙北的房價大幅上漲,的確新北市在這幾年上漲幅度超過北市,但那是因為新北的房價基期本來就比北市低很多,但這一年來雙北的房價趨緩下來,即便是所謂新北好的區域(包括新板特區),漲幅力道已經沒有比北市高,北市多數的房產絕對還是比新北市來的穩定。
所以在政府接下來有(某些政策)下,看看你的言論還能持續多久,新北的漲幅要一直持續比北市高跟穩定,除非首都改到新北,讓新北有比北市更大的首都格局建設,否則新北跌,北市還不一定會跌勒。
回應版主:新北的漲幅力道已經沒有比北市來的高,如果夫妻工作在內湖 南港,我是覺得東湖康寧路一帶哪裡可以找找,如果超出預算,房價較內湖低的汐止,的確也是可以考慮的地方。
LV9875 wrote:
從102年底開始新北...(恕刪)
從過去來看,新北第一圈的最大利多就是離北市很近,到市中心的地理距離比一些北市較偏遠的區(北投/文山等)都還要近,可以說幾乎是共同生活圈,所以三重,永和,中和,蘆州等地產生比價效應,有些新案價格甚至已經超越北市郊區.
從未來看,新北房價的下一個驅動引擎來自板橋與新莊兩個副都心發展的程度,如果能達到像日本新宿,六本木等副都心的發展水準,新北的房價絕對還有成長的空間!
但如果談到房市投資的邏輯那就是低買高賣,我認為夾在副都心中間的區域最具投資報酬率,左邊可以依附成熟的舊北市商圈,右邊可以吸納新興的副都心就業人口.
再更長遠看,新北臺北的合併是勢在必行的都市計劃,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以版主的需求應該還是期盼房市的未來增長價值,那具備發展題材的新北部分區域我認為是更符合版主或年輕人的長期規劃,畢竟人年輕資金少,硬要擠進台北市大概也多是發展性差的區域或是老老老公寓,10~20年後誰要接手? 除了那跟中獎券一樣難的都更案以外,不然“窮得只剩下北市門牌”的意義又在哪裡?

pohsuan wrote:
從過去來看,新北第一...(恕刪)
你所說的三重 永和 中和 蘆洲新案價格建商是很敢開價,但成交價格跟漲幅力道,這一年你去了解看看,再來說是不是真的比北市的漲幅力道還強。
講到城市發展,新北的有些區域是會有不錯的發展,但如果要說房價漲幅力道要比北市強,那就來看看新北好的區域房價漲勢接下來是還能有多強。而且不是只有新北在發展,本身條件基礎就比新北好的北市,士林 北投 大直 松山 南港 信義 等地也都陸續會有大型公共建設跟開發案,所以北市也不是發展停滯不前。
講到你說的勢在必行的雙北合併,這話題早就是冷飯熱炒,從民國50年代士林 北投 內湖等地併入北市之後,幾十年來就一直有人希望在讓北縣其他區域併入或者是雙北合併(家裡長輩有人在北市府服務過知道相關的消息),但許多因素考量,所以之後連個紙上規劃都看不到,所以就來看看你的(勢在必行)是不是真的能成真。
本來版主要住北市或新北市,這是個人的意願,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對或錯,但從你的發言來看,你卻可以講到未來好像只有新北會有城市發展,以及不是住北市新屋的人,就好像都是在等都更以及只是為了一張(北市門牌)而已。但新北各地的(老老老)公寓我看比北市還多,住在那的人口比北市多,所以你最後的哪些問題,去問問他們不是更適合

kuohtseng wrote:
版主住的區域最近幾年...(恕刪)
大大對我目前住的地方似乎很熟...

其實個人對哪個區域的房價漲跌並沒有很大的興趣,並不想利用房價漲跌來賺錢!

當初會購買小套房的確是以理財的角度出發的,但是是評估租金與未來的可用性,所以才會一出社會工作,就借錢來買房。
住過幾個地方,覺得交通方便性真的是蠻重要的,離市中心近一點還是方便些,上下班跟大多數的人反方向也比較不塞車。附近的河濱腳踏車道,三不五時騎腳踏車上班也很舒服方便。這也是一個不想離開這區域的一個主要因素!

現在已朝將二間套房重新裝潢成三房的方向進行,地下停車場的需求,想一想其實等小朋友過二年大一點,應該就還好了!(其實應該說不是有錢人, 只能說有一好沒二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