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cyhou wrote:
我的仲介業務員應該有...(恕刪)
沒錯, 這的確與我所知道的仲介一樣. (發生這狀況時,絕不接電話)
建議你, 找另一個人打電話到公司, 詢問案子並指名之前帶看仲介為該員,
則應該有辦法轉接到他手上的電話...
接上去後, 先平心靜氣的帶入話題. 再給他錄音留證據.
樓上的Klaw 是學法律的, 可能知道你怎麼都會站不住腳, 名字都簽了.
當時, 我也是簽了名了..., 不過我把他的手段從頭到尾,與他在談話之中 全確認過了.
等於說, 他認罪了~ 因此, 反而是我要告他才對.
仲介不實.....~仲介不實......~欺騙消費者
唯有你掌握他仲介不實的證據, 才有機會 全身而退.
不然, 你一輩子都會想到這件事.
至於房仲的類似糾紛, 他們完全沒有在怕的. 只因為, 你簽了名~~
對了, 突然想到. 從要約書給你看到的首日,到今天是否己經超過審閱期,
你可以以還沒超過審閱期為由, 主張該合約無效.
我記得,房仲應該有要你簽,已閱讀過且審閱後同意等...的簽名. (這條沒有效力! 知識家,有說~)
但, 只要從你看到合約書 到今天為止, 還沒超過法定的審閱期, 則你立刻寄出存證信函,主張無效.
寄給自己, 對方, 消保官, 郵局.
或許你還有機會~Good Luck~
Klaw: 還請多多提示我們一些法律相關知識, 這樣下一次才不會重蹈覆轍
另外, 你覺得 我的案例裡,需加強的是那一個部份, 以保障超級弱勢的消費者.
賣方:原想實收5000萬
房仲: 想開價6000萬
此時, 房仲應該會請賣方填寫委託書, 一張簽名但沒有價格
另一張也簽名 ,填妥5000萬. 且日期均已壓定.
當買方, 欲以4800萬成交的時侯, 房仲會電洽賣方 若OK則填上金額,等於買方要約書一成立,
買方其實一定跑不掉了.(日期早已壓定)
當買方,欲以5000萬成立的時侯,其實買方也是跑不掉的.
當買方,欲以5500萬成立的時侯,房仲則直接填入5500萬,等於買方要約書一成立,買方也跑不掉.
(房仲再賺500萬與賣方分帳)
總之, 簽下要約書, 買方跑不掉. 永遠弱勢的消費者.
房仲,這個行業...實在太.....

在100%確定要買的時侯才簽, 千萬別相信另一組也在看的類似鬼話. 畢竟這不是2400元的東西, 是不用經過大腦的.而是一輩子辛苦賺來的2400萬.
stacyhou wrote:
我雖然問了仲介
但他的回答是避重就清,刻意帶過
你如何證明呢?
這要看合約怎樣寫, 交易過程的證據有多少, 建議將手中有的資料, 請專門的律師, 幫你確認一下, 卡實在 !!
另外, 你說2坪多, 屬於梯間, 請問, 這應該免費嗎? 所以你說你虧損100多萬, 這說法也是有問題, 因為你不可能不走樓梯, 不搭電梯, 直接從陽台跳下來, 實際上, 要乘以一個折數, 比較客觀!!
從另一個角度看, 現在大樓, 也沒習慣將公設與室內實坪, 分開計價, 除非哪一天, 台灣不動產這方面制度, 改變成沒有公設, 只有實坪計算, 多灌2坪多, 確實就不合理 !!
只能說, 這是整體制度面結構性問題, 事實上, 公設計算方式, 也不多見, 海外大多都是實坪計算, 室內幾坪就是幾坪, 比較沒有這些, 大樓規劃的好, 實坪單價自然比較高, 規劃不好, 單價不佳, 也很合理, 這些本來就應該是建商要承擔蓋屋賣屋的風險, 可台灣, 都將這些風險, 丟給消費者去承擔, 導致一堆一案建商, 蓋一蓋之後, 急忙交屋收錢, 後續的公設與驗屋時該處理的事項, 不是拖, 就是皮, 等保固期到了, 公司解散, 住戶就只能靠自己了 !!
所以, 購屋的成本, 還要外加這一筆風險成本, 建議仔細驗屋, 或請有這方面專業的技師, 或是信任的水電, 花點錢, 請他們內外仔仔細細的驗, 一間2千多萬屋, 驗屋這筆錢, 不能省, 10萬元, 驗到翻, 反正已經就事論事, 驗屋, 絕對是你可以主張的權利, 所有驗屋的證據, 都要留下來, 只要仲介當初提供的屋況調查表, 有任何不實之處, 你通通都可以主張你的權利, 我沒記錯的話, 這是屬於不動產經紀人的責任範圍之一, 屋況調查與確認, 光憑這一點, 你就可以要求服務費折讓, 與時間耗損下的利息費用, 不是仲介要付, 就是賣方要付, 但前提是 : 屋況確實驗出問題 !!
如果沒問題, 代表屋況佳, 你未必真的買貴了, 若是自住, 你不用擔心到處漏水, 問題一堆, 若是投資, 光出示驗屋證明, 轉賣, 這也是一項極大優勢, 事有兩面, 角度看你怎樣觀察了 !!
當然, 如果200多萬, 你輸得起, 買個爽快, 也未嘗不可, 不如聘請律師去處理, 你不用再煩惱, 反正最多就是輸這些, 有甚大不了呢? 這波股市, 有人賠的, 恐怕都不只這些呀 !!
alladdin wrote:
素啊, 今天跌掉我同事三台摩托車~~~
在打文章的同時, 他說己經賠了100k了....!
價格, 最好不要緊盯, 賭性一起, 十賭九輸 !!
根據過去經驗, 10年中, 都會有幾次大波段起伏, 在低檔, 築底部平台過程中, 起碼都有好幾個月, 緊盯價格, 反而看不清楚狀況 !!
不如自然點, 讓外界聲音自己進來, 不要做任何判斷, 簡單抓緊一個原則,
1. 當進來的聲音都喊賣, 就該去看看這個市場
2. 當進來的聲音都喊買, 代表該賣了
每次都很靈, 可以試看看, 但不是一,兩天, 聽到賣, 就跑去買, 那就太過關心了, 應該是你根本就不關心, 生活照自己的步調過, 若不論到哪裡, 總是到處聽到, 且連續好幾個月, 那就真的可以去看一下了 !!
這樣情況, 10年應該會有1,2次, 平日還是要努力工作, 投資, 偶爾為之, 適度閒錢買一些, 擺著賺股息, 繳繳保險費, 管理費也不錯, 這樣比較愉快一些, 所以我特別喜歡買股性特別牛的股票, 但每年幾乎都會賺錢的公司, 產業景氣好, 就多領一些, 不好, 就領少一點, 吃得久, 比較重要, 反正也沒想過要靠這個來過生活呀 !!
我應該算是懶人一類的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