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有個有趣的觀點如果有個人的病痛也許是心臟病或腎臟病或脊椎受傷過等等或其他能走卻不適合久站但外表不老 外觀看不出 平常喜歡打扮自己讓自己氣色看起來比較好的人也不方便給你看傷口告訴你疾病只為了證明這個人比老弱孕婦更需要博愛座人擠人時他她坐在博愛座,你會當正義魔人叫他她別"佔用"嗎? 或是整個車廂人人都該用手機拍下來丟到Youtube讓媒體玩"抓到了"一起踏伐這個"外觀"看起來沒有病痛的人,這樣嗎?也許他每次坐博愛座都要秀出愛心貼紙,讓人知道他有外觀看不出來的疾病(另一種歧視?)台灣社會的慈濟善是用"外表"來認定,也許我們都該先檢討自己態度的過與不及,就在判斷你要行使任何行為之前
好的習慣培養不易,要花很久的時間建立及使用者的共識共同培養,但破壞往往在一念之間, 在一些歐美國家的地鐵上不時會發現食物的殘渣及飲料的痕跡, 這時就會想到臺北捷運的好處, 偏偏有不少人一直吵著要開放飲水吃藥的,一些民代還藉機炒作新聞, 捷運管理單位一定要堅持下去....
kewenlian wrote:走路靠邊本來就是正確...(恕刪) 你沒考慮到電扶梯的載重嗎 這樣一來重量都會壓到其中一邊導致電扶梯壽命減少 就像柏油路為什麼要一直更新除了地下管路要換 也是因為車子在上行走 因為不當地甩尾 重壓而讓柏油品質下降 需要再補給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