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回應]自住沒差討論串

zaza213 wrote:
你文章看完再回吧...(恕刪)

看完了 確實有些誤解 不過重點是你沒算房屋折舊
五百萬套房,投資自住皆不宜,買房盡量別考慮。
如果真的那麼划算,銀行不會先嚴審套房貸款。
年輕人不要因為總價便宜就下手,
除非,你是那種銀行不幫你把錢扣掉,就完全存不了錢的人(可以先考慮基金等)。工作也要夠穩定。
說話要有良心。
財務工程 wrote:
[我說]: 購屋族需要為了一個不合理的房價, 背負20~30年的房貸. 值不值得這樣做
生活不是只有住, 是食衣住行育樂的結合, 為了住, 犧牲其他五項, 個人認為不值得

當然不值得,不過真的不是每個客人都抱著享樂主義的想法,也許原生家庭給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吧!
若說我,是個阿宅,有固定居所可以不用常搬,也不太有食衣行樂的花費,真的。(該哭嗎)
[我說]: 得到其它食衣行育樂的補償,
不是說了嗎,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要房子做什麼

哈哈哈 是啊是啊 想得開的話怎麼花都好,像我覺得一買車就折舊,還是很多人買,我就沒辦法。(不環保)
阿房子大家真的很計較... (我內心獨白,不是要惹人生氣)
[我說]: 15year 前, 買在桃園的包租公/婆 又得到什麼
說說我的例子吧!! 我的房東 15 year 買在桃園的新光三越對面,
當時買 18.X 萬/坪, 目前市價 7.X萬/坪. 那時的貸款利率11%~13%,
若說桃園不能跟台北並論. 那ok 我們試目以待

這時候能不能說:若是自住就沒差了...(欠打)
我目前租的地方 17000/月 (含管理費, 車位) 共 62坪, 住的還算可以, 每天開車到台北上班
我只要看到我同事住在台北那種舊公寓(4X 萬/坪), 巷內停滿了車, 每天找停車位的日子, 就另人受不了
大半的積蓄就貢獻在那個舊公寓上(30坪), 我認為不值得

你這個比喻就太讚了真的,雖說購屋教戰一向是地點!地點!地點!!!! 但我真的覺得住得爽比較重要。我同事住新店山區,她很高興每天晚上都有無限夜景跟有錢買不到的寧靜,誰管他那邊的房子將來會跌會漲呢?
這樣很好!而您這樣也很好,穩定的房東,舒適的空間,負擔的起的租金....
dee83631 wrote:
我買房子是拿來自住的 , 又不是投資的 , 為何要停損?
要說這話的前提是 , 自住的貸款已經付完了 , 你每個月不用再付房貸 ,
這時不會有被法拍的風險所以沒差. 但若是還在付房貸 , 而房屋現值已經小於購買時的價值且
差距不小甚至可能低於房貸金額 ,再加上經濟不景氣而減薪/無薪假 , 請認命的認賠出售吧 ,
萬一交由法院/銀行來法拍 , 價格又不足還清房貸 , 這時就會感嘆萬金難買想不到阿.....
...(恕刪)

感恩啊!很多屋主也缺乏這樣的警覺...
ahuirandy wrote:
哪一家的仲介 哪一區的
很坦誠~~ GOOD~~...(恕刪)

只是覺得不需特別強調,但如果大家認為很重要,那就公開也無妨。至於哪一家...還是讓我稍微隱形一下吧...^_^ 有需求另外PM我好了 (但我一整個不活絡在01)
joshman wrote:
我倒是同意樓主的「負擔的起」和「住個十幾年以上(這才叫自住吧!)」,負擔得起,當然壓力不會大,才能住的安心安穩!住個十年以上,誰知道十年後會怎樣??還擔心漲跌?
當然自住沒差也要買個合理價位!因為現在的價位多是違反「負擔得起」的原則。所以當然要殺很大,殺不用錢........真的喜歡,貴了點,也要買的甘心......這樣才會住的爽...爽爽的住十年以上...這個才叫做「自住沒差」啦.........

謝謝,這些真的是我的想法哩,您有抓到我唷!
zaza213 wrote:
一間套房500萬,租金大概1萬5/月
若是自有的話,其中利息支出,包括頭期款財息損失,大概1萬/月,稅金大概1仟/月,成本大概1萬1/月
自住的話
每個月負擔房貸大概27500,
雖然每個月要支付的金額比較高
但是其中16500是把錢存下來,11000才是有去無回
買房子自住跟租房子比,沒有寬限期的話
每個月自住負擔雖然多了12500
但是整體資產卻比租房子多了4000
...(恕刪)

感謝精闢分享~
Harris_Lin wrote:
我同意的部份是:
你(業務)和我說,這間房子,過幾年一定會漲!
但是,漲了有什麼用?
我一家大小都住在裏面,就算漲了,我也不可能賣掉啊?賣掉了,我一家大小要去住哪?
...(恕刪)

若客戶是第二間房子以上或有投資想法,才提增值觀念,若是自住,多從保值抗跌說起。我也是基於您這樣的觀念呀!謝謝分享~
大家好像都忘了一件事
沒有壓力之下,租屋客1年能存多少錢?
現在多的是1個月賺4萬六萬,寧可去買車買鏡頭買名牌包
沒有存款只有卡債

92年時我買第一間房子含裝潢370萬,自備款50(當時可貸9成)
租屋時我一個月要付12000的租金含管理費
買屋後一個月約繳18000含管理費

自住四年中間有大筆償還40萬,一個月變成繳1萬6千多
後兩年租人一個月16000,管理費另計
等於後兩年這房子是房客在幫我養
今年一月初以480萬賣掉
扣掉還沒還銀行的220萬
我手頭上還有260萬
扣掉當時的本金50萬
等於我這六年多了210萬的存款

在92年之前,我工作了九年,前6年平均月收入4.5W,後3年平均月收入8W
但是這九年我的存款只有20萬,因為沒有壓力所以我每個月都花得很開心
92.7剛好領到一筆20幾萬的獎金
SRAS時每天無所事事路上開車亂晃
經過永和某建案進去逛逛
發現40幾萬就可以買房子(當時)
所以第一間房子也是一個機緣下買的

房子買了,花錢的心態也改變了
若不是永和這間房子,我都不知道原來自己六年可以存210萬
而這只是房子的部分,還不含自己這六年中戶頭多存的錢

我還是覺得看你自己是怎樣的人吧
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買不買房也沒差

至於那種說自己戶頭8位數存款一個月賺多少我忘了的大大
不是每個人都跟他一樣賺這麼多錢,還有千萬數字是怎麼存下來的??
光靠薪水??我很好奇...
財富的累積有很多的方法
投資基金.股票.房地產
投資自己.投資店面生意都可以
就算都不想投資,覺得擺爛爽爽的也可以過一生那也OK啊
流浪漢公園橋下為家,餿水度一餐也是過日子

還不都是自己的選擇~

poles1 wrote:
看完了 重點是你沒算...(恕刪)

我沒算房子折舊
我也沒算土地增值
還有工程受益費稅額增加減等都沒算
沒買房子留現金的我也沒算通膨等部份
而是用最大部分會影響的變數來比較
要考慮這麼多變數
會考慮不完的
所以最後的價位我是以不增不減計算
就會計的立場來算
可能2-30年就沒殘值了
但是房子用個30-40年的多得是
未來這部分的折舊就是0了
即使現在設算下去
未來還是可以回饋回來
如果大大是法人要置產
我可以幫你就會計帳來分析
如果是自然人的話
請不要混為一談了

你一直改文章
我回的很辛苦
500萬套房子是舉例
回算到一般房子
或許租金比例會下降
居住穩定性也會提高
不管房子金額多少
觀念是一樣的
不然我舉個5000萬的房子
請你把所有的數字乘個10
謝謝
kate518 wrote:
大家好像都忘了一件事...(恕刪)

大大說的沒錯
當初幫我弟付頭期買房子
就是希望他可以享受租金跟利息間的價差
結果寬限期間
每個月的價差大概6仟,都是花掉比較多
現在寬限期到了
就等於讓他強迫儲蓄
而為了有相同的生活品質
他就又會想辦法生錢出來
??
abenho wrote:
自住可能沒什麼差
但貨比三家少吃虧

哈哈哈 對對對(含淚點頭)

yeng131 wrote:
仲介:你們這個社區現在很好賣耶...一坪可以開到30萬左右哦!以你之前買的價錢來看的話,起碼每戶可以賺快10萬元
屋主:可是我如果把房子賣了,我就沒有地方可以住了...而且要再去買到地點和坪數都OK的房子,賣掉房子的錢可能還不夠買新成屋,那我何必賣掉自己的房子,去買一樣舊或更舊的房子住....沒意義嘛.........

經紀人笨,但不怪他。這種事很講天份滴....

WonderDragon wrote:
買房子真的自住沒差嗎?還是阿Q心態?!

哈哈!矮唷,說精確一點,應該是自住就不要把漲跌放心中...晚一點買當然有機會更便宜,但要是已經看上喜歡的,也無需刻意放棄(殺價是要的沒錯)畢竟同品牌LCD每一台長相規格都一樣,但房子可都不一樣哩。
再說得更精確一點,自住沒差,但沒有急著要住,就慢慢看。:)


calvinshiu wrote:
說真的.....如果買房子我需要20年才還的完的話,那我就暫時不考慮買......所以我也別想買台北市就是了..XD,像我現在自己住的這一間買了約6,7年吧....其實早就可以還完貸款了.....只是因為利率低....所以錢先留在身邊,而房子的總價也是增加的......我買的時候是前波的低點.....我看不出來有任何可能可以回到當時的價格.....連蚵仔煎都漲那麼多...呵呵.....有人期待法拍屋可以讓房屋價格往下掉....可是我發現.....第一..大家喜歡的社區法拍屋少.....再來是好的法拍屋也很快就被搶走......總之就是現金不夠.....不建議買......而且一定要買好社區+好地點.....通常這樣的房屋抗跌好漲......

拍拍手!!!
財務工程 wrote:
我剛剛試算一下,利率以目前我貸款利率計算(0.87%)
----------------------------------------------------------------
可否告知那一家 ?

我有客戶去年轉貸遠東商銀(三百多萬),今年三月起利率0.81%(當時的時機讓銀行誤判市場趨勢搞出個賠錢專案)

Angelasun wrote:
看完這篇之後,有以下感想:
1.有種,承認自己是仲介,您有那服務,我想找你帶看
2.言論公允,應該是沒去吊蝦場,也沒信邪教
3.如果仲介也把自己當買方,就不會勢利眼,眛著良心,姑娘你要好好活著,別陣亡了
4.我在現實世界遇到的仲介如果是你,我就不會這麼討厭仲介了,虛擬世界,...萬歲

1.仲介也是人(您要看哪呢)
2.什麼?(嗚...先承認我看不懂)
3.這就請各位大大另闢專文討論了,有什麼方法能讓不勢力眼的經紀人不陣亡?(劉健明:「我只想做個好人,怎麼就這麼難?」
4.其實真的是看人耶,一個仲介不好不等於全部的仲介不好,一家麵線難吃不等於全台灣麵線都難吃...
(還是謝謝您的鼓勵,我會努力)

kate518 wrote:
大家好像都忘了一件事...(恕刪)

我只能說,我欣賞你的選擇(即便只是因緣際會)不見得買下去就會犧牲二十年食衣行樂等享受。
總之,買或不買都各自要找到最有利自己的方案才好。並不是買一定糟,或不買一定好。
(或相反!!!) ←超怕被斷章取義圍攻的...趕快補充
我贊同樓主的說法

我覺得太多人把買屋自住跟投資劃上等號了,買屋之前一定要用投資的角度去審視,但是自住的這棟房屋本身並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我拿"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裡提到的一個觀念來說明,所謂投資是指建立資產,而資產是指能產出現金放入錢包的,自住的房屋符合資產的條件嗎?當然不符合,不但不能生錢,反而還每個月都要從你的錢包拿錢出去(付房貸),所以是負債。

很多人因"富爸爸、窮爸爸"這一系列書而開始房地產投資,但是作者也特別提到在從事房地產投資之前請先擁有一棟自住的房屋。為何鼓吹要建立資產不要建立負債的作者會希望讀者先擁有一個視為負債的房屋呢?因為那是一個"家",一個家人安定居住的地方。

我自己30幾歲結婚之前都一直是租房子,我的收入不算少(年收>100),但是我只租6000元的雅房而已,因為我覺得一個人住,生活過的去就好,何必多花錢,更何況我就跟其它精於計算投資報酬率的人一樣,在台北市買房子怎麼算都不划算,還是存錢投資比較有利。

決定結婚時,我就決定要在婚前買房子了,我用投資的角度去選擇我要的物件(地段、環境、機能、未來性),當然我還是要算算租金報酬率,不過並不是絕對報酬率(怎麼算都還不如不要買,買中華電放著領股息就好),而是相對報酬率,也就是相對比較好的(幾顆爛蘋果中挑一顆較好的),最後買了明德捷運站附近的舊公寓。

我當時連同裝潢花了約800萬,以租金行情25000來算,租金毛報酬率才3.75%,真是低到不像話,不過現在居然漲到1000萬,但租金並沒漲,毛報酬率只剩下3%,真的是頭殼壞去才會去買來投資。

但假如我是現在才要結婚,那我會不會買,答案是:還是會,因為有需要、且負擔的起。
也許有人問我現在房價不貴嗎?當然貴,我5年前就覺得台北市房價太貴了(租金毛報酬率才3.75%,全世界哪裡有這麼低的租金報酬率的?),更何況是現在,不過房價會漲還是會跌不是我能夠控制的,做好財務評估跟控管,不要買超過自己負擔(房貸小於年所得1/3)的房子就好。



吶喊 wrote:
500萬的20年本利和 610.09502萬(1%定存20年不變)
每月5500 20年本利和為 146.0586833萬
稅金差異及維修折舊成本,就按原PO 以20年200萬計算。
裝潢的花費比較主觀,有人50萬搞定,有人300萬還要追加,建議將上述基本面釐清後,根據個人的情況斟酌編列。...(恕刪)

請問前三項加起來後已經大約956萬..裝潢就假設用您的平均值吧,175萬吧(50+300/2)..
956+175=1131萬,我20年手上現金總共1131萬,比1000萬的房子多一點吧!!
您的房子雖說20年後是1000萬(房子沒漲沒跌,但是您總共房貸繳了多少利息??),方便算一下利息再扣掉,購屋者的房子還剩多少錢??這樣大概差更多吧...
我想這還是沒量化出風險值,20年後手上的現金就已經遠超過房子本身的價值了...??
風險我簡單的量化是,就是您自已每年繳多少保費就把他加進去吧,萬一自身產生意外,保險剛好補足房貸,這樣合理吧??
倘苦我這時買下您的1000萬房子,你損失600萬房貸的20年利息..而我似乎還有不少節餘不是嗎??
不過還是謝謝您努力幫我推算出來..如果有誤..歡迎再指正..



看著大家圍繞著報酬率折舊率來解釋自住沒差,既然是討論,我就說說我身邊週遭的朋友同事的買房動機,首先說明的是都是第一間房子,所以都是自住。有外地來的高雄台南宜蘭花蓮人,有在地的台北縣市的人,外地來的買在台北縣市大部分都沒有地緣關係,所以首先考量的都是離工作地點越近越好,再來根據負擔的能力來決定離工作地點的遠近,而老家就在台北縣市的人,首先考量的都是離老家近。可以就近照顧父母,小孩出生後如果父母可以幫忙帶那更是方便,大部分買的都是電梯大樓有車位,因為小孩接送有車位比較方便,下雨天更是需要。雖然苦哈哈的繳房貸,但是大家有小孩後所有的考量還是以家庭為重。時間是最貴的成本!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