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討論 台北市房價

房市高手 wrote:
我在想 當你先說「樓主的觀察實在不精確不深入」 敢這樣嘲笑別人 想必你應多精確 多深入 結果 落差頗大

噗.... 生氣了!
你連這一句話都有問題,說你不精確不深入是事實,但不表示我在暗示自己很厲害,你在罵總統無能的時候,難道是在告訴別人,你比他會當總統?

都告訴你我很少買賣房地產了,只是覺得你的邏輯實在怪的可以,還要自稱高手。

說你不精確不深入,是因為你把79年蓋的豪宅,拿來與去年賣的豪宅印象價相比,說是電腦時代的跌價,網友查證後發現,這分明是20年的舊屋,在這麼不景氣的時候,居然還可以賣到56萬/坪。

你拿舊豪宅法拍價比全新豪宅售價,新豪宅的售價還未經查證,這是錯誤一;

拿這樣想像出來豪宅的跌幅,去嘲笑買北市精華區一般住宅的人,這是錯誤二,

點出你的錯誤,就生氣了,一下說不懂一,不懂二,最後還真的說我像小學生嘞。

不想回答你問題,是因為你連開宗明義的錯誤都沒有回答,一味的拉長戰線,答非所問,用揶揄意測來逃避小學生的問題,這就是高手的風範嗎?


唉 用你的口氣問你 稍稍分享一下你的 區區散戶(不是政商關係良好的建商)就能讓住宅容積率增加而已 有這麼難? 吶喊?


好啦,就來回你這個問題,答案你也知道,當然是沒這麼簡單囉,但是在幾個情況下,即使容積率沒有增加,精華區的老公寓仍有增值空間,其一、原先的容積率沒有用完,其二、未來地目變更有希望,其三、政策性的放寬容積率限制。
其中第一項是最具效益的,第三項,是上次大選,其中一位候選人的重要政見,當然有難度,也很難等。不過以台北市平均屋齡超過30年,容積率不放寬的話,即使經濟再強,建商也沒有改建意願,長期來看,個人認為,政策應該會傾向逐步的放寬,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台北市已經沒有大筆空地了。(以上有錯,請指正)

你朋友買老公寓前沒有細算一下有沒有立即改建的效益,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會被騙,輕易用揶揄的文句,推翻所有在精華區買老公寓的人,根據的還是自己想像的豪宅跌幅,實在不是高手應該有的風範。連小學生都看不下去。







吶喊 wrote:噗.... 生氣了!
你連這一句話都有問題,說你不精確不深入是事實,但不表示我在暗示自己很厲害,你在罵總統無能的時候,難道是在告訴別人,你比他會當總統? 都告訴你我很少買賣房地產了,只是覺得你的邏輯實在怪的可以,還要自稱高手。
說你不精確不深入,是因為你把79年蓋的豪宅,拿來與去年賣的豪宅印象價相比,說是電腦時代的跌價,網友查證後發現,這分明是20年的舊屋,在這麼不景氣的時候,居然還可以賣到56萬/坪。
你拿舊豪宅法拍價比全新豪宅售價,新豪宅的售價還未經查證,這是錯誤一; 拿這樣想像出來豪宅的跌幅,去嘲笑買北市精華區一般住宅的人,這是錯誤二,點出你的錯誤,就生氣了,一下說不懂一,不懂二,最後還真的說我像小學生嘞。 不想回答你問題,是因為你連開宗明義的錯誤都沒有回答,一味的拉長戰線,答非所問,用揶揄意測來逃避小學生的問題,這就是高手的風範嗎?

好啦,就來回你這個問題,答案你也知道,當然是沒這麼簡單囉,但是在幾個情況下,即使容積率沒有增加,精華區的老公寓仍有增值空間,其一、原先的容積率沒有用完,其二、未來地目變更有希望,其三、政策性的放寬容積率限制。
其中第一項是最具效益的,第三項,是上次大選,其中一位候選人的重要政見,當然有難度,也很難等。不過以台北市平均屋齡超過30年,容積率不放寬的話,即使經濟再強,建商也沒有改建意願,長期來看,個人認為,政策應該會傾向逐步的放寬,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台北市已經沒有大筆空地了。(以上有錯,請指正)

你朋友買老公寓前沒有細算一下有沒有立即改建的效益,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會被騙,輕易用揶揄的文句,推翻所有在精華區買老公寓的人,根據的還是自己想像的豪宅跌幅,實在不是高手應該有的風範。連小學生都看不下去。


呵呵 怎麼會生氣 你太大看你自己 只是覺得 敢說人家「 不精確不深入」 想必應該自己很很精確 很深入 結果看完你這篇 真的笑出來

你一直在扯新舊豪宅 很離題 如你所說 一味的拉長戰線,答非所問,用揶揄意測來逃避問題,這就是吶喊的風範嗎?

好啦好啦 就算舊豪宅 也是豪宅 還是建商自己保留最精華戶 房市才剛跌 8個月 都只剩 56萬/p 那些幾十年舊公寓(他們有比豪宅高級?) 憑什麼開天價? 唉 腦筋請開通一些 精確一點 深入一點嘛

唉 你自己也說增加容積率不簡單 呵呵 你還說「長期」來看 這個長期用的妙 另一個 30年嗎? 容積率放寬已經聽很久 是一項對建商很肥的政策 但普羅小民是很難受益

還有 之前聽你提了一堆經濟現象 以為你很精確 很深入 居然連簡單供需原則都不懂 台北市這幾年已經蓋不少新房子 空屋率不低 加上 現在房地產相當不景氣 現有就很難賣 不斷降價 假如 放寬容積率 只是增加更多賣壓 讓房價跌更兇 你還覺得幾十年舊公寓 有那種價值嗎?

你阿 如你所說 一味的拉長戰線,答非所問,用揶揄意測來逃避問題 而刻意忽略 連最精華戶的豪宅都剩這種價 那些老舊沒電梯 沒管理 又改建要如你所說 必須長期來看 的公寓 能剩多少價值?

還有 炒土地持分 上一波就用過了 很多人套到這一波 因為要改建談何容易?



吶喊 wrote:
好啦,就來回你這個問題,答案你也知道,當然是沒這麼簡單囉,但是在幾個情況下,即使容積率沒有增加,精華區的老公寓仍有增值空間,其一、原先的容積率沒有用完,其二、未來地目變更有希望,其三、政策性的放寬容積率限制。
其中第一項是最具效益的,第三項,是上次大選,其中一位候選人的重要政見,當然有難度,也很難等。不過以台北市平均屋齡超過30年,容積率不放寬的話,即使經濟再強,建商也沒有改建意願,長期來看,個人認為,政策應該會傾向逐步的放寬,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台北市已經沒有大筆空地了。(以上有錯,請指正)

你朋友買老公寓前沒有細算一下有沒有立即改建的效益,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會被騙,輕易用揶揄的文句,推翻所有在精華區買老公寓的人,根據的還是自己想像的豪宅跌幅,實在不是高手應該有的風範。連小學生都看不下去。
!...(恕刪)



老公寓和都市更新談............何容易!

都市更新談了好多年了,看看台北市有幾個真正成功的例子!

大安中正區有好幾個都市更新在談,結果...................

老公寓不管是自建、合建或是委建問題一牛車!

台北市這幾年看到的推案還是以政府肆出的公地為主,要不然就是地點不錯,

住三老公寓改建難上加難!


台北市一坪沒有漲到100萬/P要改建難啊!
對 住三要改建 機會真的很小

要買老公寓還是事情要評估改建效益

住三真的是難上加難
房市高手 wrote:
呵呵 怎麼會生氣 你太大看你自己 只是覺得 敢說人家「 不精確不深入」 想必應該自己很很精確 很深入 結果看完你這篇 真的笑出來


高手真的很愛笑也,看人家買中古屋也笑,被說是「 不精確不深入」也笑。

這一篇已經沒有討論的價值了,就事論事的問你推論的根據與邏輯,結果只會搞人身攻擊,

有沒有注意到,我沒有質疑你不懂房市也, 只是對於你的推論根據覺得有問題「 不精確不深入」,如果不同意,不是應該捍衛你的推論,舉出令人折服的數據或是理論嗎? 這才是高手的風範吧!

一味的質疑別人甚麼都不懂,還很會copy-paste 別人的文句,就算我真的是甚麼都不懂小學生好了,可以改變你一開始推論與查證不精確的事實嗎?

目前情勢混沌不明,即使是經濟學家也很難預測景氣,市場總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各有各自的理論,就你一開始題目的初衷,不就是想要討論台北市房價嗎? 反對你的推論就搞人身攻擊,倒底是哪一種高手啊?

吶喊 wrote:高手真的很愛笑也,看人家買中古屋也笑,被說是「 不精確不深入」也笑。這一篇已經沒有討論的價值了,就事論事的問你推論的根據與邏輯,結果只會搞人身攻擊,有沒有注意到,我沒有質疑你不懂房市也, 只是對於你的推論根據覺得有問題「 不精確不深入」,如果不同意,不是應該捍衛你的推論,舉出令人折服的數據或是理論嗎? 這才是高手的風範吧!
一味的質疑別人甚麼都不懂,還很會copy-paste 別人的文句,就算我真的是甚麼都不懂小學生好了,可以改變你一開始推論與查證不精確的事實嗎? 目前情勢混沌不明,即使是經濟學家也很難預測景氣,市場總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各有各自的理論,就你一開始題目的初衷,不就是想要討論台北市房價嗎? 反對你的推論就搞人身攻擊,倒底是哪一種高手啊?


我發現你最厲害一點 就是做賊喊捉賊 你對於跟你不同推論 就先人身攻擊 笑別人 「 不精確不深入」

當別人 以彼之道 還施彼身 你又在那哀哀叫 裝受害者 說演技 你也算是一流 但這對討論房地產價格 沒助益

景氣都已經這麼慘 你還說 「 目前情勢混沌不明 」 唉 難怪你一直轉移焦點 不針對人家問題辯解

還有 你回去看看 你自己每篇回應中 從沒提出 你所要求說的「 令人折服的數據」 (呵呵 可不要被逼急 拿些口耳相傳的數據歐)

唉 連個容積率放寬 你都說「長期」來說 會放寬 原來你所謂令人折服的數據 是指這個? 很不幸 「長期」不算是 令人折服的數據




ROBERT wrote:
看法拍資料,三拍拍定...(恕刪)


我阿姨去年買的三重中古透天也是一樣, 一拍二拍都流標, 三拍一口氣來20組人, 害她只能聽法拍顧問的建議, 把價格出到比二拍還高, 才順利買到.

Behonest wrote:雖然很明顯你有自己強烈的預設立場,想藉此事來強化解讀"豪宅價跌",但當我們釐清以下幾點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同樣的訊息,市場普遍的解讀剛好跟你想強調的相反("豪宅價位有撐")
1. 這是民國79年已近20年屋齡的中古豪宅,建材結構和折舊耗損等因素,不能和現在的新豪宅相提並論。
2. 56萬一坪的標脫價是被車位稀釋後的,不然實際上是60萬一坪。
3. 法拍標脫的價格會低於市價很多,而且本標案吸引18組競標,標脫價還高於底價45%,不是流標。


房價下跌 已經是常識 豈是我個人能預設立場 難道 你很喜歡預設立場說 房價沒跌 不然怎會有這種怪想法? 呵呵

台北房地產 也才壞 8個多月 這間是豪宅 還是「最精華戶」 有專用電梯 就只剩 56 萬/p 呵呵 房價還真有撐啊? 8個月 還真短啊

唉 那種口耳相傳的市價 已聽太多了 真的是隨人胡謅 憑空創造 呵呵 之前最流行不就是說 因為有簽保密條款 所以 不能公開成交價

雖然 法拍會有原屋主怕人家標走的不捨情結 又不想還銀行這麼多錢 而找人頭競標 會把幾拍後的價格 稍微拉高的這種特例 但整體說來 法拍價是比較透明 比較有參考價值

房地產 也才垮8個月 豪宅都只剩這種價格脫標 也沒多光榮 當然 是比流摽好一點


chian wrote: 93年的四十幾萬/p,到現在98年五十幾萬/p,看來還漲很多~~~)


經歷這房市大多頭 像這種這麼精華戶 還是豪宅 增值幅度 我算過 目前年成長大概只剩 4.5 % (假如房價再跌 很快就負的)

說真的 比起 股票每年只要撈到一隻漲停板就 7% 還可縮手不做 還不如

而且房子又難賣 又要扣一堆費用 實在不是很好投資

仁愛鴻禧 是不是豪宅? 我不知道
56萬一坪 買不起

如果我有錢 我會買仁愛鴻禧, 但不是56萬一坪
如果我有錢 我不會買豪宅, 因為那會成為歹徒的目標. 有過慘痛的經驗.

哈哈, 我覺得我好像在說廢話.

忽略我的存在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