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高手 wrote:
我在想 當你先說「樓主的觀察實在不精確不深入」 敢這樣嘲笑別人 想必你應多精確 多深入 結果 落差頗大
噗.... 生氣了!
你連這一句話都有問題,說你不精確不深入是事實,但不表示我在暗示自己很厲害,你在罵總統無能的時候,難道是在告訴別人,你比他會當總統?
都告訴你我很少買賣房地產了,只是覺得你的邏輯實在怪的可以,還要自稱高手。
說你不精確不深入,是因為你把79年蓋的豪宅,拿來與去年賣的豪宅印象價相比,說是電腦時代的跌價,網友查證後發現,這分明是20年的舊屋,在這麼不景氣的時候,居然還可以賣到56萬/坪。
你拿舊豪宅法拍價比全新豪宅售價,新豪宅的售價還未經查證,這是錯誤一;
拿這樣想像出來豪宅的跌幅,去嘲笑買北市精華區一般住宅的人,這是錯誤二,
點出你的錯誤,就生氣了,一下說不懂一,不懂二,最後還真的說我像小學生嘞。
不想回答你問題,是因為你連開宗明義的錯誤都沒有回答,一味的拉長戰線,答非所問,用揶揄意測來逃避小學生的問題,這就是高手的風範嗎?
唉 用你的口氣問你 稍稍分享一下你的 區區散戶(不是政商關係良好的建商)就能讓住宅容積率增加而已 有這麼難? 吶喊?
好啦,就來回你這個問題,答案你也知道,當然是沒這麼簡單囉,但是在幾個情況下,即使容積率沒有增加,精華區的老公寓仍有增值空間,其一、原先的容積率沒有用完,其二、未來地目變更有希望,其三、政策性的放寬容積率限制。
其中第一項是最具效益的,第三項,是上次大選,其中一位候選人的重要政見,當然有難度,也很難等。不過以台北市平均屋齡超過30年,容積率不放寬的話,即使經濟再強,建商也沒有改建意願,長期來看,個人認為,政策應該會傾向逐步的放寬,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台北市已經沒有大筆空地了。(以上有錯,請指正)
你朋友買老公寓前沒有細算一下有沒有立即改建的效益,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會被騙,輕易用揶揄的文句,推翻所有在精華區買老公寓的人,根據的還是自己想像的豪宅跌幅,實在不是高手應該有的風範。連小學生都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