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房價已經被炒高了,怎買得起?

第一間房賺得很漂亮,但是第二間房,應該是會賠............1650/65= 25萬/坪

同意+1
riklin wrote:
第一間房賺得很漂亮,...(恕刪)


你好 我也不知道 一坪算多少錢耶 因為
那間房子裡頭包含 家具 裝潢 車位 電器<冷氣 冰箱 燈具 全套的廚具.........> 當然是建商附的
不過 相信 羊毛出在羊身上 出那個價位 就是連上述一併購入 當然 裝潢 也是有經過自己的意思 選定
的確 我哥 的第一間 是 賣的很漂亮 第二間 購入 就看個人觀點了 他 很開心 就是重點
本來 他的設定 就是自住 沒打算用來投資 更沒想要 賺錢 所以囉 管他房價 會升高還是降低
住的開心 重要

小杯子 wrote:


我姐12年前:買...(恕刪)


12年錢買在關渡,房價都沒回來過,我覺得這個不是時機的問題吧,應該是地段的問題吧,古今中外買屋不變的金科玉律~三個字!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地段,地段,地段!
systembt wrote:
地段...(恕刪)

不要有地段迷思 這是炒房地產用的
沒錯 是有影響 問題是你不知道二十年後這個地段會變好還是變差

剛剛看到另一個討論無殼蝸牛的文章說得好
以前的好地段是萬華 火車站等
後來是忠孝東路
現在是信義區

最近很流行捷運 問題是用不著多久台北會到處都是捷運站
買在捷運站會賺? 別傻了 早就漲過了
除非是你買了之後 政府突然要在旁邊蓋捷運站
不管什麼時機看房,都會覺得貴啦..
自住的話,在能力範圍內都可以進場,
若以投資為主,時機就很重要了
看了樓上的論點,有點不太認同,一直在說買房子自住沒差,任何時機入場都OK。當你買房子貸款500,你鄰居只要貸款300萬;你房貸要還20年你鄰居只要還10年,真的沒差嗎?

應該要修正為買房子,買了以後自住才沒差,買了以後不管你要換房子或是自住到死才沒差吧。當你第一次買房子或是投資是差粉多的。
那是"開價"被炒高.
不過現在開價有些跌2~3成了.
仲介常跟你說:自住沒差。

這句話的完整句子其實是:自住(人)沒差,但錢有差。下回記得叫仲介不要省略句子的關鍵字。
poles1 wrote:

不要有地段迷思 這...(恕刪)

噗~真巧,你看到的那篇剛好也是我寫的,我那篇想表達的是,地段好壞是會隨著時間與經濟變遷而改變,但是他改變也是有道理的,照台北的過程看來,從開始的萬華,到東區,到現在的信義區,接下來我想會進入一個新的型態,也就是商業娛樂住宅分開,也就是國外的生活形態,因為人的生活習慣與觀念的改變,所以未來在台北所謂好的住宅區,與好的商圈會是分開的,不像從前所謂的好地段就是住商混和的地方。

聽過老一輩的台北長大的長輩說過,三十幾年前,忠孝東路附近還都很多稻田,當時台北最繁榮,人們最嚮往的地方叫做萬華,現在聽起來很可笑吧,而在十幾二時年前,台北最好的地方叫做忠孝東路仁愛路敦化南北路信義路等等大安區的路段,而當時如果有人跟你講,信義區在十幾年後會很棒!你看到那邊當時都是草長的比人高,你應該也會笑吧,而十年前,我在大直念大學,旁邊大直重劃區與內科的廠辦區都是荒廢一片,如果當時有人跟你說,將來這裡會成豪宅區與重要的商業重鎮,我想很多人也會笑掉大牙吧,其實以台北的發展與地理格局,我相信未來台北的中心會是在信義區,也就是101那,應該短時間幾十年內不會再移動了,而比照國外的情況,在downtown裡的高級住宅區與周圍的純住宅區會是最好的住宅區,所以信義區裡的豪宅,與一橋之隔的大直與內湖重劃區裡的房子,會是未來新生活形態中的好房子,而住商混和缺乏規劃,巷弄狹小,人口密集的大安區很有可能將會步入萬華的後塵。

買房子買地段,但當然也要看個人需求與偏好,大家買房子的目的都一樣,希望環境好,自住,兼一點投資心態,總不希望換房子時房子沒漲,而我前篇所提的地段問題,我的意思是總不可能今天信義區為台北中心,明天就變成淡水了吧,總是還是要尋找一些軌跡,與歷史來判斷未來,不過房子畢竟是自己要住的,如果有需求,或是真的很喜歡,那買在哪裡都無所謂了,畢竟,住的開心最重要。



大直有大學?


你該不會是在說....實踐家專...吧!!!!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