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ystem wrote:這句話其實有很大的問...(恕刪) 你說的漏水壁癌等問題應該是在買屋前就要屋主處理的吧?而且目前知名仲介也都有保證這些狀況呀!還有並不一定是每間屋況都這麼差需要大翻新呀!現在很多人買新成屋也是要改牆壁移廁所的,除非你買預售屋才有機會請建商改!而且現在新社區的一些規定會讓你的裝潢做起來綁手榜腳的!
#2住了三十年的公寓,覺得鄰居的品質從公共環境可窺見一二,通常,鄰居素養高的區域,較重視綠化與街道的清潔, 遛狗時隨時會攜帶清便用品,走進巷子裡, 感覺蠻清潔、舒服的, 較不容易與鄰居發生摩擦(除非本身是惡鄰居).在參觀房子前,先看巷道,再看樓梯,如果整層的住戶,鞋子擺置整齊、梯間窗乾淨,可推估1. 鄰居進出單純2. 鄰居重視居家的公共環境整潔3. 社區自制力、向心力高(沒有永遠的你丟我撿,EQ高的住戶會想辦法糾正鄰居惡習)第一關通過了,再來才是思考格局裝潢的問題如果真的不幸(還是有或然率)買到環境整潔但住一堆惡鄰居的社區時,別擔心~ 通常這類的社區要脫手較容易(聰明的你都上當了,更何況是其他人)家~ 要大點、住起來會舒服點,辛苦扛房貸的目地,不就是買一個好的居住品質嗎?而且~ 公寓的土地持分高,有機會在有生之年遇到改建案~那時~ 還清房貸,身上還有一點閒錢時,1. 賣掉再換一個更好的地段2. 加碼買進更大的生活空間3. 維持同樣生活空間,還能分點錢因為~~這是住在首都才有的福利...
我會選1我的原因是---你現在買便宜的老屋,以後想要賣時價格也不會太好1.折舊問題: 新房在前10年的折舊率是最少的,因此,保值度高(代表你交的房貸是有投資效果的)2. 就像其他大大提及的"安全問題"與"惡鄰居"問題.....如果你的鄰居都是老人家,其實有時候思想是落差很大的!在買新房子時有管委會,至少有制約效果。而,安全問題往往也是影響房價!當你有惡鄰問題,你也只能便宜賣,愈早脫手愈好!3.我個人覺得台北市的精華區新房跌價空間有限。因為新房不多,想買的還是不少......4. 裝潢、整修修房子真的很難又很痛苦,尤其是人住進去了還要修.....真的是很難! 老房子有個問題就是當你買時你不知道問題有那麼多,當你開始修之後,預算就一直加一直加,很恐怖的!而且為了改格局,萬一牆打下去才發現你會危害整棟樓(打到不該打的牆),鄰居告你,房屋價值瞬間減少,那才可怕......認真的說,買房學問大! 買舊房,學問更大!我是學會計的,所以在想事情是總是會把一些跟會計有關的想進去....
adrian3849 wrote:小弟純粹好奇,想瞭解...(恕刪) 如果不考慮社區保全與一堆用不到的公共設施的話....當然是選[2]同一個區域的新屋與中古屋的價差大可將中古屋改裝成最舒適的居住環境, 當然外在條件必須符合您的需求...再來使用空間至少多出30%以上
也不見得大樓就不會沒有 龍蛇雜處的鄰居, 半夜打麻將或喝酒唱卡拉OK 隔音的問題呢而且那些人比你想像中有錢多了...上班族還是M型社會裡最可憐的bluesystem wrote:幫忙補充一下大家可能...面對龍蛇雜處的鄰居, 半夜打麻將或喝酒唱卡拉OK很常見, 老公寓隔音又差,隔壁做什麼事很難不吵到你的.可能樓上有小孩或老人(半夜不睡或透早起床活動)的, 那就更有得受了....現在的新大樓,會想住的或是買得起的, 不敢講一定都是什麼有水準的人, 不過多少有一個門檻限制, 居民結構比較平均, 比較不用跟機率對賭. 隔居怎麼樣是(恕刪)
岑岑 wrote:我會選1我的原因是-...(恕刪) 不是舊公寓就會有惡鄰居,也不是新大樓就不會有呀!新大樓每間都很貴,買得起的都算是有前人,開管委會就會發現那些有錢人很愛計較自以為有錢說話比大聲違規裝潢的話就是大不了讓你扣保證金的態度!不管新舊公寓都會有好鄰居跟壞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