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看不懂整篇的重點4000萬很多嗎?在台北可以買到很好的房嗎??只是在說他不想在台北生活而且過不起很好的生活而已台北市市容的確不及有些國外的一線城市但是他的交通便利 他的經濟發展 他的一些建設 跟國家提供的預算都是遠高過其他地方的會講出這種話的要不是退休要去鄉下養老要不就是沒住過台北市蛋黃區的更不然就是以為新北是台北市的如果住過大安信義的精華區體驗過交通便利 生活機能完善 人民素質相對高附近公園可以供下班下課居民散步運動 並且是有規劃有整理的公園別跟我說豪宅或是獨棟的人可以自己在家運動不用公園也不出來在家附近的公園跟百貨常常看到郭董帶小孩老婆還有不少上市櫃公司董事長也都喜歡在附近走動還有很多其他二三線城市沒有的優點應該說 二三線有的 台北市應該都能滿足難道那些董事長他們只能在台北賺錢?他們賺不到錢?難道其他城市真的很棒他們不懂得要去?沒體會過好的生活 說要是有錢我也不要或是看到外層的蛋殼就推翻整顆蛋 根本沒看到蛋黃那真的只能說搞笑~~4000萬 買半間都沒辦法 可以再存個60年~~
winxp95 wrote:看完這篇的回覆,還是有一堆台灣人在用老舊的房地產發大財想法破壞台灣,不斷在拖垮台灣經濟與發展創新能力,這些既得利益的中老年人實在是讓年輕一輩很辛苦..... 我是不清楚回覆這篇文的網友們手上房地產足不足以定義不動產的市場交易行情,我就是個市井小民,手上二套房,自己辛苦上班賺錢加上長輩支援累積來的。我的房子如果要賣的時候能賣2000萬,我不會想賣500萬,這樣算拖垮台灣經濟與發展創新能力的幫兇嗎?
在我看來這個人虧大了,存錢到60歲有4000萬“現金”沒有房,如果他年輕一點的時候一路買房換房,現在至少應該是有4000萬現金加4000萬房子,把4000萬房子賣了換蛋白區房子還可以再多2000萬現金,總共6000萬現金加一套自住可以溫馨佈置的家,多好啊。我在奧克蘭北岸買給女兒的獨棟房是130萬紐幣,前老夫妻屋主是30萬紐幣買的,他們賣掉房花40萬搬去退休公寓,有人整理公共庭園,也有Manager可以照顧他們,還多了90萬紐幣過舒服老年生活,許多紐西蘭老夫妻都是這樣做,他們非常感謝華人進到奧克蘭讓他們有好的退休生活。我二十幾歲貸款買第一個公寓145萬,住了幾年賣300萬,之後我一路買房換房,也買店鋪和辦公室,一直到48歲退休前,我身上很少有超過200萬現金,但是我用各時期存的現金換的房,除了一間2001為了西進臨時賣掉虧了200萬(如果當時不賣繼續放最後還是大幅度增值),其它的至少都是增值50%,平均也差不多有2倍以上增長(我有大陸,紐西蘭,澳洲的房)。我二姐也是類似這個人,她有兩個兒子,幾十年前夫家就有一間基隆廟口的透天,一二樓租人,自己住3-4樓,房子很狹長,扣掉樓梯其實居住品質極差,幾十年前她手中就有一千多萬現金,但一直放現金沒有再買房,那時候我只有幾十萬現金,但我貸款買房,她到現在已經嫌貴買不起兩間房給已經結婚生子的兩個兒子,三個家庭擠一個很不舒服的小透天,而我光在台灣就有三套房(兩個女兒),海外三個國家也有住宅。
60歲,現金4000萬,無高額不動產...這趴數應該沒資格對台北市區的房地產說三道四的好聽點是不想買,說白了是買不起蛋白區或中南部勉強可以這些錢應該算退休金了買房了之後晚年開銷怎麼辦如果是現金存款4000萬,另有等額的股票基金保險投資那就是另一種人生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