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不靠別人,台北市買得起3500萬左右的房子,大概是怎樣經濟收入的?

還要記得算管理費,100 * 40 ~ 45,一個月大概要四千五到五千,一年六萬。繳到不住了為止。這也是不小的開銷。
maxwu123 wrote:
不靠別人,台北市買得(恕刪)

應該還要包含先前存頭期款吧?

還看是否結婚,養小孩.

我知道醫生應該可以買得起

目前3500萬左右的房子.
室內要30坪

基本上還要加上前後陽台,如果還有算雨遮的話還要再加

以公設抓30%算,起碼權狀坪數要55-60 才會有室內30坪這東西

台北市 3500真的很難找到室內30坪,還有車位的新房子

真不知道在貴甚麼東西

3500萬,可不是3500塊
白手起家,全部靠自己的話,基本上用年收入的7倍來看能夠負擔的房價上限,這跟每月房貸不要超過平均月收入的1/3的建議是類似的

所以買3500萬,建議粗抓還是要有500萬的年收入.

但越高價的房子,如果對有繳稅收入的人而言,可能要往下修正一下,例如7000萬房子,會建議年收入就是要高於1000萬至少10-15%,畢竟1000萬年收入繳稅的比例遠高於500萬收入的人,這時候我會建議用年收6倍來買,如果收入不大需要繳稅,那就不用修正.

當然你可以選擇用更高倍數的年收入來負擔更高的房價,前提是你有把握未來的收入會明顯更高,或者你打算用較差的生活品質撐下去. 但天有不測風雲,黑天鵝一來,就看底夠不夠撐過.

買台北市高房價的房子,我個人偏向5倍購買屋主本人個人年收入或以下,不要用家庭年收入,留點buffer,畢竟高收入遇到黑天鵝的變化很大,另外,資產留一些比例在其它地方,建議還是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
maxwu123 wrote:
不靠別人,台北市買得(恕刪)


30歲買 40歲買 50歲買 應該差很多吧

30歲 努力5-10年 40歲 努力15-20年 50歲 努力25-30年 時間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變數

有人中間不買房 先投資 創造被動收入

有人把房子也當做是一種投資的工具

每個人創造收入的方式不一定 累積財富之後沒買房之前中間的用途也五花八門

5年到30年 好幾個景氣循環 經濟多空

其實真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比較標準

努力充實自己創造自己的主被動收入+在適當的時候在自己熟悉的產業或是投資工具創造更多的財富

每個人選擇並樂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大家互相祝福吧
台灣有錢人比您想像的多很多
年收200吧
TOMMY9999 wrote:
台灣有錢人比您想像的(恕刪)


自從我去吃凱菲屋,漢來,君悅這些千元以上吃到飽的餐廳

看到四五十歲的夫妻來吃,夾了一塊牛排,點了一瓶紅酒

然後就吃甜點。相較於我在那邊拿餐來回至少10趟

我就知道貧窮大大的限制了我的想像
TOMMY9999 wrote:
台灣有錢人比您想像的(恕刪)


根據10年前去上課時

任職國稅局的講授人員所提供的未證實資料

台北市一年所得(主被動收入)破億以上的個人約莫2萬

時至今日已經10年了 這個數字應該是只多不少才對

但是買房子不是只看你的主被動收入(單一期間的流量觀念,通常是一年)

還要看你的財富累積情形(單一時點的存量觀念)

但萬一之前完全沒有財富累積 不能提供被動收入的來源

完全只靠薪資的話 除了要先生出 700 的自備款

未來你以後生活的30年中 每個月都還要上繳給銀行 9萬4 的薪資

所以未來30年中 你完全不能有失業的危機與困擾

一般建議房貸每月攤還不要超過3成 但是台北市其實都來到5成左右

也就是說你如果每個月要繳給銀行 9萬4 那麼你的每月平均〝稅後〞月薪約莫要到 18萬8萬到31萬3之間

幾乎就是一個公司中高層主管的薪水區間 那他的年齡應該大概也就是40歲上下了

所以假設如樓主說的要買下 3500 萬的房子 那這樣的薪水級距 加上 700 萬的自備款

萬一薪水都沒有甚麼成長 那剛好工作 30 年之後 就又窮得只剩下房子了

那剛好退休之後又響應政府政策以房養老 之後就又要孑然一身了

哀哀哀 台北人加油 希望大家都不會窮得只剩下房子 以上

個人認為,能靠自己買3500萬房子的,大多是換房,將舊的房子(可能1500-2500萬)賣了,然後去負擔那增加的1000萬的新成本。

一個新人第一次買房3500萬,這個依照台灣薪資水平不太合理,

買房可以養房是真的,先挑好地段,住一段時間再換更大更好的,長遠來看都會增值的。分享之。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