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服貿會讓北市房價再漲50%?

會,香港就一堆大陸人在開中葯店,或化妝店。

狂炒租金。

台灣人以後只能睡隔板屋了。

真如大陸人說的"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

gerkk wrote:
漲得跟香港一樣然後台...(恕刪)


可以開放,但是要防堵。
有可能房價漲50%,其他物資被搶購,所以漲80%~~~~
先把你地皮買起來 蓋商店 中資飯店
再把你物資壟斷 原物料大量收購
接著陸客都去中資商店消費 買台灣貨
錢都給大陸賺走了
台灣還剩甚麼
房地產板塊就談房地產吧

首先本人是北京丫頭,老公是高雄人,目前我們都定居在北京,關於服貿的抗議越來越激烈,大陸這邊的新聞最近有報道,但服貿具體是什麼還是在01種,各位大大的討論中略知一二。

1、北市房價和北京不相上下,論國家發展前景,中國占優,投資房產的話,同樣的錢不必買台北的;
2、投資600萬台幣拿身份還有醫保,個人覺得門檻太低了,花錢拿身份養老太輕鬆的~
3、勞動力競爭,開工廠,大陸便宜;
4、高級人才競爭,跨國公司來說,大陸薪水比較高一個級別;
5、各種小賣攤小生意,台灣優勢比大陸多得多,各方面都比大陸強;

目前我和老公身邊的朋友是這樣的選擇
1、大陸朋友,沒有人想過移民台灣,基本有錢的都是去歐美,去香港也只是跳板;
2、台北朋友A在台北,一家在台北,北京兩套公寓,最近賣掉北京一套公寓,增值5倍,拿到手1000萬以上的人民幣,繼續在北京謀求業務發展,台北和北京兩邊跑;
3、台北朋友B在北京,夫妻兩在北京工作,去年生小孩,老公帶小孩回台北,因為怕孩子有大陸口音,待業中;老婆繼續在這裡工作,夫妻兩個為小孩長期分居,賣掉台北一套公寓,在北京買了第二套公寓,因為太太有繳稅3年,就拿到名額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租金繳貸款;
4、台北朋友回台北,在大陸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水土不服,回到台北蝸居在父母家,當起房仲;
5、跨國公司北京朋友在台北長期出差,因為跨國公司總部都在大陸了,朋友經常去出差,台灣分公司覺得如果她能長期在那邊最好,無奈各種條件限制,只能頻繁往返,她的薪水比台灣同級別高一個level;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和現實情況,但我想,無論是誰,都會覺得在家鄉打拚賺錢最有幸福感吧。
tea_king wrote:
會,香港就一堆大陸人...(恕刪)
服貿協議內容只提到了什麼樣的人可以來、來多久
            ̄ ̄ ̄ ̄ ̄ ̄ ̄ ̄ ̄ ̄ ̄ ̄
 開放來台的:商業訪客(每次不超過三個月)

       來台工作的負責人+主管+技術人員(每次不超過三年、可無限展延)

       來台履行契約服務的人員(不超過三個月或契約訂定時限)

 開放去大陸的:符合WTO水平承諾的人

        去陸履行契約服務的人員(每次不超過兩年、可申請展延)


 WTO水平承諾內容我找不到相關資訊 或許有包含前兩類也不一定

 但為什麼兩方明訂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台的大陸人沒有限制一定要有專門職業證照

 而去大陸的台灣人卻要具備服務相關學歷和技術職業資格呢?


加上移民署提供的 服貿公聽會-人員往來相關說明的資料

 這份資料除了什麼人可以來和來多久之外,

 還明確指出資金達多少(至少600萬台幣)、可以來多少人(6~45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是這份文件卻還有訂定要求來台正式工作的負責人+主管+技術人員,

 除了工作經驗還要有相關學歷或專業證照的規定

 規定的來台停留的時間有的和服貿協議的一樣、有的比較少

怎樣算專業還有可以待多久這兩件事 大陸人到底要遵守哪一種版本?

 如果到時候這麼多人都跟著合法設立的公司來台灣 卻像某些勞工一樣非法滯留

 或者是儘管合法停留 卻影響台灣的一些政策執行該怎麼辦?

 香港、新疆、西藏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入出國及移民法 http://ppt.cc/-51P



移民署法規查詢系統


 第三條 停留:指在臺灣地區居住期間未逾六個月。

     居留:指在臺灣地區居住期間超過六個月。

     永久居留:指外國人在臺灣地區無限期居住。

     定居:指在臺灣地區居住並設立戶籍。



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 http://ppt.cc/iVA-



移民署法規查詢系統


 裡面現行大陸人可定居台灣的條件主要是透過依親也就是結婚關係來取得的

 這樣看來 前面提到服務貿易裡面的小漏洞 似乎最多就是永久居留無法拿到戶籍

移民業務小精靈 http://www.immigration.gov.tw/wizard/mp.htm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移民業務小精靈


大陸人民的分類下面 就有定居這個選項 怎麼樣的人可以申請


 *大陸地區人民基於經濟之考量,經許可在台灣地區長期居留滿2年者,得申請定居。
        ﹋﹋﹋﹋﹋﹋﹋﹋﹋﹋﹋ ̄ ̄ ̄ ̄ ̄ ̄ ̄ ̄ ̄ ̄ ̄ ̄ ̄

 *大陸地區人民,經專案許可在臺灣地區長期居留連續滿二年
政府所使用的模型(model),在ECFA實踐中已被證明不可信
如今拿一樣的東西老調重彈,卻還是有人願意再被騙一次

就我自己接觸大陸人的經驗,嚮往台灣的還真不少啊
大陸還有所謂的"國粉"
在各個宜居城市的排名,台北都排相對前位
且醫療、教育資源、社會福利、空氣品質、交通、衛生都明顯較佳
台灣現在大陸人已經不少了
一方面說身邊的大陸人其實不想來
一方面又硬要通過
看香港資源被掠奪的情形
怎麼這麼矛盾
猫的典礼 wrote:
房地產板塊就談房地產吧

首先本人是北京丫頭,老公是高雄人,目前我們都定居在北京,關於服貿的抗議越來越激烈,大陸這邊的新聞最近有報道,但服貿具體是什麼還是在01種,各位大大的討論中略知一二。

1、北市房價和北京不相上下,論國家發展前景,中國占優,投資房產的話,同樣的錢不必買台北的;
2、投資600萬台幣拿身份還有醫保,個人覺得門檻太低了,花錢拿身份養老太輕鬆的~
3、勞動力競爭,開工廠,大陸便宜;
4、高級人才競爭,跨國公司來說,大陸薪水比較高一個級別;
5、各種小賣攤小生意,台灣優勢比大陸多得多,各方面都比大陸強;

目前我和老公身邊的朋友是這樣的選擇
1、大陸朋友,沒有人想過移民台灣,基本有錢的都是去歐美,去香港也只是跳板;
2、台北朋友A在台北,一家在台北,北京兩套公寓,最近賣掉北京一套公寓,增值5倍,拿到手1000萬以上的人民幣,繼續在北京謀求業務發展,台北和北京兩邊跑;
3、台北朋友B在北京,夫妻兩在北京工作,去年生小孩,老公帶小孩回台北,因為怕孩子有大陸口音,待業中;老婆繼續在這裡工作,夫妻兩個為小孩長期分居,賣掉台北一套公寓,在北京買了第二套公寓,因為太太有繳稅3年,就拿到名額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租金繳貸款;
4、台北朋友回台北,在大陸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水土不服,回到台北蝸居在父母家,當起房仲;
5、跨國公司北京朋友在台北長期出差,因為跨國公司總部都在大陸了,朋友經常去出差,台灣分公司覺得如果她能長期在那邊最好,無奈各種條件限制,只能頻繁往返,她的薪水比台灣同級別高一個level;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和現實情況,但我想,無論是誰,都會覺得在家鄉打拚賺錢最有幸福感吧。(恕刪)


簡單說,台灣人面對中國永遠是統獨問題,是一個想併吞我們的國家,甚麼合作都不單純。

台灣強者早就走出去面對外資競爭,台灣有世界頂尖的半導體人才(台積電製程海放三星),IC聯發科,鴻海...,也有服務業的頂尖人才,大陸人不是對手,而且不管簽不簽,強者們早就走出去了。
沒競爭力的慘業當然淘汰,但一般小市民要的是生活。

但炒高房價的話,大家受不了,經濟成果是全國人的努力,但卻集中於少數人,政府要有好的配套。

但光是房價,政府目前就已經無能為力了。 房價會飆或不會飆,這只是預測,但政府定要有配套措施!

但配套措施在哪裡,小弟真的不知道。
可能要限制中資只能承租 不能購買
如果要買 只能有有限年限的地上權(只能給幾年)

要防止中資擁有台灣土地跟房屋
每年中資可申請的人數也有限

路人一 wrote:
可能要限制中資只能承...(恕刪)


可以這樣歧視性的法律嗎?

其他國家的人可以擁有台灣房地產, 只有中國不行?

TC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