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dragon wrote:房價有沒有跌應該收集...(恕刪) 說的好, 台北市1~4月成交中值是1475萬, 不知道是漲還是跌?請參考有巢氏房屋劉炳耀副總經理表示,台北市成交總價帶落在1000~1499萬的區間最多,平均約2成2比例;新北市則是500~999萬總價帶區間佔比最多,約佔4成6左右。至於桃園、台中、高雄都會區的主力總價帶,則都一致集中在200~399萬,佔比也都分別在2成5以上。 (全文請查詢 "總價曝光!全台都會熱門房屋成交總價各不相同")再加一張表格
KingDavid520 wrote:說的好, 台北市1~...(恕刪) 這數據代表大家只買的起1500萬以下的房子吧問題是現在的1500萬 可以買多大的房子?什麼高單低總的話數 掩蓋不了房價狂飆的事實
樓主好心提出成交資料提醒..想不到引來一堆房仲酸文.也難怪了..如果我是房仲..在能成交的前提下..自然是價格愈高愈好畢竟靠成交吃飯..價愈高抽愈多..自然希望價錢高一點.平心而論..同棟大樓成交可差到這麼多..座向裝潢當然有影響.但成交跟開價差距有20% ~ 30%..這已經不是照行情開了..而是擺明找盤子.
MiniFunny wrote:如果我是房仲..在能成交的前提下..自然是價格愈高愈好畢竟靠成交吃飯..價愈高抽愈多..自然希望價錢高一點. 理論上是如此,但實際上差很多...實際上能成交就趕快成交,更多的是買賣雙方價格差距不多,為了成交,仲介用他的仲介費來補這個差距。因為你不讓他成交,還有其他仲介等著賣,等別人成交了,你什麼都沒有。你說的能成交,要讓價格高,只有買方出價高過屋主底價才有可能,但是賣方想賣高,賣方想買低,你認為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機會有多少?
doc92018 wrote:只要政府不大幅升息 房價永無下跌之日 其餘都是假動作 市場不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價格漲多了一定要跌,除非所得大幅成長,可惜QE不是財富,只是透支炒作,錢走了泡沫就破了,且怎麼漲上去就會怎麼跌回去!至於利率高低僅不過是眾多參數之一,2000〜2003年房貸利率也不比現在高,但巿場流動性冰封,銀行不良債權上兆,人類不就是在重轁覆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