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titan wrote:
一般捷運(MRT)的路網設計
大多是屬於L型路線設計
所以原本綠線就是新店松山線
紅線就是象山淡水線
只是路線未完工,也只能先以其他方式營運
103年底若松山線通車
本來就應該回歸原路線規劃通車才對啊~~
只是要抱怨一下
古亭站月台層當初設計的有夠小的
現在常常發生人爆多的狀況
希望松山線通車後能改善
讓松山線、新蘆線恢復原規劃路線行走
不要全擠來古亭站了~~
古亭站原本就只是個新店 南勢角線的分歧車站
但因為列車重疊區間行駛,大部分的乘客都已經上好目的地的車,並不會特地下來轉乘
但自從市長的"德政"之後,導致許多人都必須在古亭站下車轉乘,這才是古亭站擁擠不堪的原因
否則依照原始設計,古亭站的月台是夠的
其他車站一個月台要兼顧雙向,古亭站一個月台只要兼顧單向,另一個原本的備用月台是不開放的
松山線通車後,南北一條通的路線仍然有保留的必要
否則對於需要南北一條通的乘客都需要轉乘,將會使另一個轉乘站人潮爆多
而且新店去松山,依照直通的路線來說根本是繞路,最佳路徑仍需要透過中山站轉乘
若這個一條通路線未保留,需要利用中山站轉乘松山線的乘客將會變得需要轉乘兩次,或是只好繞路到西門,平白浪費時間
當初松山線計畫由西門開始一定是有其道理,我們的市長就一定要他透過小南門接軌新店線
別忘了小南門當初是蓋來作為"維護軌"的
淡水線和板南線的列車需要透過維護軌才可以進出北投機廠
而不是拿來營運的
只是完全閒置又很浪費,再加上小南門當地的勢力影響,才會出了小南門線這條,以低密度的行車,讓路線兼具維護軌和營運的特性
如今把原本的維護軌拿來營運,勢必又增加了列車故障時列車回廠的困難度
松山線最佳的營運模式就是 台電大樓到西門 延伸成為 台電大樓到松山
如此維護軌和松山線營運又可兼具
而且不會影響到淡水-新店這一條路線
至於北投南勢角變成北投象山,這也只能當成黑歷史了,畢竟中和線已經接給新蘆線,除非哪個市長很有魄力,不然很難改了,只能讓它成為黑歷史了吧
一個小路人 wrote:
古亭...(恕刪)
新店線轉松山線最佳方式是古亭轉中和新蘆線再到松江南京轉松山線,可比一車直達省下約3分。理論上,同樣8分鐘,中和新蘆線能從古亭到松江南京,新店松山線只能到北門,北門到松江南京約4分,松江南京轉乘約1分,轉2次比直達還快。如果到中山轉還不如到中正紀念堂轉,中山要往下走,加上轉乘時間兩者是差不多的。
小南門線當初設計就是綠線正線的一部份,只是同時保有維護軌的性質而已。板南線剛通車時,營運區間只有市政府—龍山寺,南港機廠還沒啟用,所以需要透過小南門線才能到北投機廠停放。
捷運列車每天都要日檢,除非有端點站發車需求(如象山後方尾軌),否則一定要停到機廠進行日檢,確認正常後隔天才能繼續載客。停在尾軌的列車,早上尖峰結束後會日檢,下午尖峰才出來繼續開。不要問為什麼車子不直接停在路線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