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據2010年台北市從8月1號開始,將針對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以上,4、5層樓的老舊公寓,放寬容積率限制,獎勵額度從原有的1.5倍上限、提高至2倍‧也就是光都更可以增加的部份,由一點五倍增加為二倍‧等於增加33%以同樣的坪數來算,拿一個未來可以增值33%的屋子換一個沒有潛力的新建案?划算嗎?
新北市已經不是以前的新北市了有人說3/2線的三峽?真的有來過三峽嗎?若要說居住品質~三峽絕對不差~你在台北的房子賣掉來三峽台北大學城買三間七百至一千萬的約30~40坪含車位的(不可能嗎?)已成交總價換算一坪約不到20不難找~說不定還能買台BMW~在差也夠買兩台T牌(怕車位不夠?)再說不定還能剩一點兩間租人~不用上班每月領40K左右租金附近什麼都有~國立大學綠地~(雙國中小)~高中好似快出來了路大條~西堤~麥當勞~超市*3家樂福~星巴克~B&Q~HOLA尾巴那還有萬坪公園(小公園不計其數)平常適合養老三峽晚上10點後很安靜過年特別假日期間(你明天來看看老街)從大學城出發五分鐘路程沒有捷運?(現在是沒有~不過旁邊永寧~樹林那都有)誰說未來沒有要到台北市政府甚至一班公車就會到要出國玩~北二高就在旁邊~上交流道30分內到機場要夜市輔大花園~樹林~板橋南雅(開車路熟半小時內都會到)哪裡不好?當然如果覺得住台北市就是高人一等(的確也是)那令當別論~如果生活品質條件都更好~那我想低人一點~!
不知道樓主幾歲??四十年的房子如果屋主約三十歲,應該也是還好房子如果建商沒偷工減料,住個七八十年結構也絕沒問題!我鄉下老家的磚造+木樑屋頂蓋的老屋120多年了,都沒事,何況鋼筋水泥?網路上常說的房屋年限30年,50年,指的是經濟方面的年限 (法律上,銀行貸款等等),並不是物理年限(房屋倒塌)喔!結構沒問題的話 表皮維修費能有多高??漏水重鋪防水層十萬有找大修整層隔間打掉,水電管線重拉四十萬有找(裝潢是非必需品先不計算)不也像新的一樣??去新北市如板橋文化路等等一線地區換間新成屋,一坪也40萬以上,應該是差不多1:1沒賺也不會貼太多錢,但華廈這種大樓新建案幾乎是沒有了,現以大樓居多使用實際使用坪數是一定會變小的,現在新房子公設很高!! (30%左右)大樓管理費(每個月一坪至少60元以上,30坪就要1800),生活機能,居住習慣,工作地點,也要列入考量多方考慮,別只為想換間"新"房子而換房別做錯誤的決定囉!
換房子應該會考慮工作地點吧!北台灣工作機會向外擴散的趨勢還滿明顯的,這也是為何台北市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只有台北市有工作機會,房子再貴也有人買,至少租金也會隨房價越來越高而不墜落香港貴成這樣,租金報酬率比起台北還不算誇張我個人覺得現在台北市的房子最大的問題不一定是貴而是整個大環境變化的問題,最要命的還是工作機會向外面分散掉了世代剝削也是一個問題,賣舊房的大概是三四年級的退休族,而現在搶買房子的主流是六年級買世代人數的比賣世代的大50%~100%將來八年級來接手六年級房子的時候,還剩多少人?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衡量,房子佔你總資產多少比例?有沒有準備拿身家重壓房子到退休為止?退休後還有25~30年的日子要過,台灣到時候有多少退休族?
你這個問題還是要整個家庭做整體考量如果是你家世代都住在台北市,那原則上還是以不賣為主,盡量存錢買第二房(新北、台北皆可)。如果沒有非住台北市的理由,則可尋找較為優質的居住環境原則上比較推薦新北市捷運藍線或是新莊副都心附近(頭前、塭仔圳等重劃區皆可)台北以前最熱鬧的是淡水、新莊、艋舺、大稻埕後來演變成東區、信義區可是你看歷史的軌跡還有可發展的素地地點原則上若要搬到新北市,則新莊及板橋是首選新板特區(含府中)目前是台北盆地天際線最壯觀的地區百貨X4、影城X2、誠品X2、高鐵X1、台鐵X1、捷運X2、快速道路X2、長短途汽車總站還算不錯的學區板橋的能量目前已經非常高了~但是還會更高,最主要不是只有板橋在提升而是週遭附近地區也在提升(三峽、樹林、土城、中和、新莊)而板橋剛好是這些地區的核心城市目前三峽北大特區到板橋府中附近透過65快速道路只要15分、土城、樹林透過捷運或是火車也是在20分鐘以內以前溪南地區可能90%的假日消費會到台北市,但已經漸漸被板橋擋住這種質量的改變已經出現在江子翠到海山站之間的捷運站這塊區域及三峽北大特區以後只是會越來越廣、越來越擴大溪北的新莊也有相同的地位(只是存在風險或是尚未成型)不過想買板橋或是新莊不錯的新大樓住很爽,可能要準備個2500W以上較為可行....
ottlinux wrote:我真的了.... 雙北合併小弟目前一人住信義區(非豪宅) 周邊鄰居有時都有些很糟糕的了更別說是北縣.....就算真有合併的一天...北縣終究還是北縣(恕刪) 台北市跟新北市不過就是一橋之隔更何況信義區也是在這二十年內開始迅速發展什麼叫做「更別說是北縣」?的確居住在台北市市中心的人,居民素質相較新北市來的高是事實但不表示就該被你用這種口吻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