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有買房,
6月訂,
9月成交,
10月過戶完成,
12月才查的到登錄資料。
我查到的登錄資料都正確。
同棟大樓,我不是最貴也不是最便宜的。
我的途徑是 " 自行找代書 " 。
代書有說:
『他們都照規定走,該登錄就登錄,
也不簽兩份合約 』
被抓到的下場就是偽造文書罪。
登錄的時間,會因交易的流程,過戶完成,債權塗銷,
代書申報的時間點有差。
仲介也只是找代書委辦,
除非這代書心臟很強,
每個物件都亂搞。
要求證的方式很簡單:
自己買賣一次,或找一個認識的人,
他真的有作買/賣,然後資料已經登錄的。
然後, 實價登錄的網站搜尋機制有點鳥,
如果單純用 " 條件搜尋" 會找不到資料。
像我家, 是後來直接找地址才出現的。
登錄的價格,日後多少也會影響銀行貸款成數,
高報低,低報高,說實在對任何一方的沒絕對的利益,
所以代書不會吃飽沒事幹,登錄假資料。
如果,我的房子被低報,我一定很不爽,
我一定去檢舉。
我不知道其物物件有沒有被亂搞。
但是,我這個案子是照規矩來的。
ruast wrote:
實價登錄地政三法規定...(恕刪)
小沙皮 wrote:
但市政府只選擇性給一般民眾看最便宜的那一間,
造成大家都以60萬/坪當作最高價為基準去往下喊價!
各位有發現這樣的事嗎?...(恕刪)
這有什麼好迷思的,實價登錄就是跟你說附近的成交價而已啊。
讓仲介不能虎爛而已......
這樣說好了,之前房價60萬/坪,現在這間開的70萬/坪
那仲介要能說說出為什麼這間比較貴啊....
不然仲介費這麼好拿喔!
像是裝璜、隔局、無暗室,公設比.....有許多東西可以說明/比較
如果你的仲介說不出差異,那出60萬/坪,只是剛好而已.....
出價只能有"方向" ,哪能有基準 ?
屋況、樓層、裝潢、屋主的心態,'財力
都會影響價格。
舉例:
2F的爛格局,要跟高樓層比價。
屋主不缺錢,
屋主是投資客。
這些都會影響成交價。
錢在你口袋裡,權狀在屋主身上,
僵在那裡,你損失又不會比他多,
他房子空轉,你可能放在銀行裡多生點利息。
買賣很簡單,不是他降,就是你加。
到了平衡點,就會成交。
過程時間長短而以。
不然就付費給房仲,
堅定你的底價,
浪費口水,跟耍弄心機,讓專業人士來。
能成就買。
如果,你真的對這物件心中有愛,
就長期抗戰呀。
Remark ,
你對仲介的話,還是要有保留。
包個小紅包,
問管理員,搞不好有意外的收穫。
小沙皮 wrote:
我是樓主, 我也說了...(恕刪)
最後成交在約72折附近,重點來了 這途中,仲介一直拿不知道哪來的成交紀錄,實價登入上沒有的房屋成交價都在高高的,我去查確實那附近的確有幾間房子成交但是價格不詳,不過我方還漫堅持的,最後房價是漫符合我的開價。單價高的房子我不了解,但是以我們低單價(相對..)的台北市房子,我覺得房仲價格會開的高高的然後用各種話術去跟你說這周圍房價已經不是你想的那麼高之類的,這位仲介大哥招術都漫高明的,像是他說他有最近成交的房子可以帶我去參考以後怎麼改裝,附帶一提這間是多高的價格成交,之類的手法。
事後我去回想,其實基於我本來就抱著我想買,但是喊不到我要的價格就放棄,所以有點消極,另外一點,我跟好幾個業務交過手了,有點經驗值,所以沒有被他虎的一愣一愣外加團團轉。
板主遇到的房仲說法我覺得也只是話術之一,政府會選擇性公開,你當打資料進去還要再人工篩選很容易嗎?別鬧了。
很多人會說一定是濫政府弄得濫招,我會很合理的懷疑這些人是房屋仲介之類的,我很同意前面濫政府,但是濫招我倒覺得他們沒那閒時間幫你篩選不公開這地區或這社區較高的房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