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unhome wrote:
同樣,物以稀為貴原則下,美國政府多印了很多鈔票,那麼理論上它就不能再換到同樣多的台幣,其結果就是台幣升值,美元相對貶值~
然而,央行為了"保護"自己手中巨額美元資產(4000億美元),沒辦法接受美元貶值的事實,"只好"跟著印鈔票,讓台幣與美元之間的價值差不多~另一個央行跟著印鈔票的理由就是說,要保護台灣的出口產業~
(恕刪)
到二月底止,我國外匯存底為US$390.69 Billion,不過這應該不能算是央行的資產吧?
外匯存底為:
政府所持有的黃金、
政府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幣、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金,
以及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產淨額。
根據央行1月5號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底外資持有島內有價證券及存款市值達2,375億美元。
若以去年12月外匯存底3,820.05億美元估算,外資持有島內新台幣資産佔外匯存底的比重超過6成。
所以你說得第一點保護央行本身得巨額美元資產並不正確,
也許是保護台灣的出口產業.
但更重要的是維持匯率的穩定比升值或貶值都來得重要.
畢竟出口商要顧,進口商也要顧.
匯率不要劇烈變動,對所有產業都好.
kkkkiori wrote:
央行你不要再校長兼敲鐘了,
韓國,新加坡的浮動匯率那麼大,也沒看到他們缺少競爭力阿...
該倒產業就讓它倒吧...
保護過頭如同之前的汽車業,有什麼競爭可言!?
手裡的白飯雖然沒啥滋味,他人碗裡的山珍海味比較好吃。但還沒能力掙到碗裡的山珍海味之前,還是別衝動地把碗裡的白飯給倒了吧!
萬一掙不到山珍海味,而碗裡的白飯卻給倒了,那豈不就得餓肚子?
是,同意,台灣該倒的產業很多,但試問接續這些產業的承接產業成型在哪?茁壯了嗎?若無,則冒然砍殺現有產業,後續會產生哪些衍生問題?
不妨觀察老共政府這20年來的謀略與操作手段,或會有些感觸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