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大台北半價買房 社福政策之一_ 非自用住宅釋出


jesse061978 wrote:
概述:認定房屋為民生...(恕刪)


除了台北外,還很多地方可以住,
你想擠進台北市、我也想、很多人都想,潛在需求這麼大,房價會下來嗎?
需求這麼大,當然就給投機客炒做的空間了,
熱門的東西才有人要,才有人炒,
不然怎沒人要去炒花蓮、台東,花蓮3x坪電梯大廈只要200多萬,
少做這些不切實際的夢了,努力工作多賺一點、多存一點比較實在。

jesse061978 wrote:
概述:


真的是很不能了解現在的人腦中都在想什麼?如果你認為台北市才是天堂,那麻煩請自己努力一點去賺錢,有一天你就會圓夢了,如果政府要用你當初買的原價去收買你的"非自用住宅"你願意嗎?政府自己沒有去做好國民住宅,現在又搞個什麼社會住宅,唉。。。。下次投票都不知道該投給誰了,年輕人,要住好地段,就努力去賺錢,不要整天想些有的沒有的,那是不會實現的,重點是,台北市不可能跌成一坪十萬二十萬價格,除非明天就要打仗了,就算它跌下來,你確定你有錢可以去買?先想想這個吧,乖,快去努力賺錢
我的小小小成就是靠雙手及血汗拼出來的,沒有靠任何裙帶關係,為什麼會被說是既得利益者呢?

我每天從台北市中心精華區送完老婆小孩上班上課後開車去蘇澳工業區上班,下班再開車回來。不知道批我的大哥在那裡高就?

有關讀書,我最新買的2本蹲馬桶書是"帖木兒之後"及"大探險家Pathfinders",不知這樣算不算有文化水平?

至於比學歷,小弟不才沒唸留洋博士,只有20幾年清大土碩士一枚,我承認水平是低了些,只能多跑美國矽谷、東京、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地科技大廠求教。
不過我家族7個平輩,共有3位英國名校博士、2個美國博士,1位美國CPA,全家就我學歷最低,不過因為學歷不如人想出頭,所以也最會鑽營。

順便告訴您,蘇澳一坪7萬就算豪宅,不知大哥有沒有興趣?

這篇文章真的很好笑
謝謝樓主花費心血寫這篇讓我有個happy的夜
聽收音機有一句老話

30歲之前,人不左派沒有靈魂..
30歲之後,人不右派沒有智慧..

樓主,你靈魂還在...
我靈魂早十多年就被狗叼走了..

台灣的近期比較激進的土地政策有"耕者有其田","375減租"..
被宣傳成非常成功,可是我覺得有大部分原因是當年沒有言論自由罷了.
受害的人當年是不能有雜音的,現在這條件不存在了..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WOWO88 wrote:
我覺得要推 失業勞工...(恕刪)

錯! 全錯!
股票不是民生必需品, 鈔票才是!
我覺得要推 身家不到??元的人半價向有錢人和央行換鈔!
拿五百換一千...要五毛給一塊...
後面大家都知道...你說奇不奇怪 =_=
(純看到WUWU88大的文章笑翻了, 增加點文章的笑度)
cashmax wrote:
我的小小小成就是靠雙手及血汗拼出來的,沒有靠任何裙帶關係,為什麼會被說是既得利益者呢?...(恕刪)

認真您就輸了...
jjhuang.tw wrote:
台灣的近期比較激進的土地政策有"耕者有其田","375減租"..
被宣傳成非常成功,可是我覺得有大部分原因是當年沒有言論自由罷了.
受害的人當年是不能有雜音的,現在這條件不存在了.....(恕刪)

當年可是....那個"白色"年代啊....
話說....我一個朋友就"幹"得要死,如果當年他家的地沒被這樣搞,
那現在民權東路過來一大片都是他家的哩....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樓主大概是期末報告或碩士論文要撰寫proposal了吧

第一句話就有問題:
認定房屋為民生必需品---這句話對,但推論錯

誰說房屋一定要自有,政府也可以租屋補助,為何一定要啟動非自用住宅釋出政策以平抑屋價?
樓主把它歸類在社福政策,更是搞不清楚社福是甚麼?
社會福利是要政府出錢的好嗎?而不是要別人辛辛苦苦賺錢買的房子吐出來。

最後一句也有問題:
願景: 住者有其屋, 為每一個沒有富爸爸的年輕下一代有機會可以在大台北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家

不曉得樓主有沒有想過,一個沒有富爸爸的人辛辛苦苦買了一間房屋,努力賺錢想幫年輕下一代
再準備一間房屋,他錯了嗎?同樣的年輕下一代有富爸爸(或是辛苦賺錢的爸爸)就該死,
還要把房子吐出來給沒有富爸爸的年輕下一代買,這樣說的通嗎?


不要把抑制房價政策跟社福政策糾葛在一起,
這樣比較容易釐清你的論點,
砍掉重練吧





我是樓主, 感謝大家的批評與指教, 小弟虛心接受,
不過是一篇討論文, 可千萬別動氣喔, 覺得太刺眼的話, 把他當成笑話一下置之吧,
我單純善良的願望,是怎麼樣讓大台北的居民歡笑可以多一點, 煩惱少一點,身體更健康,
讓一般人不用把人生中大部分精華的時間都奉獻給一些鋼筋水泥,可以更有機會發現自己人生其實也有很多可能性,
發揮一點創意讓大家腦力激盪一下,

我承認這篇的理想性是高了一點, 不夠實際, 很多細節有改善的空間,
我也了解現實是殘酷的, 這是個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社會, 永遠有扯不清的利益糾葛阻擋世界更美好

這篇文章的邏輯很簡單,
只要你同意, 房屋是民生必需品,囤積(或者說是買來收藏)某種條件下需要受到管控, 文章只是把手段衍生出來, 因為房屋的稀有性,無法大量生產,經過稅制的設計,把非自用住宅的資產配置需求減弱(並非禁止),從而釋放一些出來做資源的有效利用.
只要你不同意, 認為房屋就像一般投資商品,可以任意買賣追逐利益的最大化, 那麼這篇文章就會很刺眼,會降低你從房屋投資獲利的機會,

那麼房屋到底是民生必需品還是一般投資商品呢? 這是一種信仰之爭,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個人傾向是民生必需品,不去看豪宅這種極端的例子, 要關心的是平均成交價格必須和人均所得作某種程度的掛鉤,在這樣任其畸形發展下去, 就是在懲罰晚出生的年青人.
經過設計的房屋政策絕對可以解決房價問題的, 德國不就是個例子嗎?
在台灣實現的難處就不用我多說了,
不過我還是期待看到總統候選人的房屋政策怎麼解決這個十大民怨之首, 最好是有5年10年的長期政策,不要只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這一屆總統大選我關心的只有房屋政策, 若都提不出好的政見,那就便宜了綠營了, 因為起碼會跌一些.

很多人回說實現一戶一宅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想古代的有錢人曾經也這樣說的,老子有的是錢,要娶幾個有幾個!
誰想的到"一夫一妻制" 竟然是被規定在現代的法律裡,
但現代人就只能有一個嗎? 只要你想要, 多花點成本暗地裡來也行,
這不是上面提的經過稅制的設計,把非自用住宅的資產配置需求減弱和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呵呵, 扯遠了~~

我覺得樓主的思路應該稍微改一下,如何讓多數人受益?.
甚至可能的話,大家都受益, "win win solution"

我記的有個香港經濟學家,研究"375減租"
他發覺地主在減租之後,收益反而是更高的,

原因在減租之後,佃農的收益高於社會平均.
所以吸引很多優秀勤奮的人來當佃農,
單位農產量又再增高了

所以地主的收益比例變低,但收的錢更高..
我不知道真偽,看來是有可能的.

這樣佃農跟地主都雙贏了..

當然原先面對高競爭被淘汰的就佃農是受害的.
一定都有受害,只是盡量讓多數人受益罷了.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