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n1927 wrote:
目前台灣已經有很多貧富不均嚴重化與經濟復甦無感的民怨,若是再繼續加深這種「階級的差距與對立」,這個政府一定選不贏,對中國開放,但是利益都是「有錢人」獨享,一般人民只能收到「物價高漲」「超高房價」的「惡果」,
不管哪個顏色的政府都希望房地產好
而且不管是不是台灣,美國,愛爾蘭當初也是希望房地產好
因為房地產好經濟一定好政府不會垮台
現在的問題是,房地產好到底人民的收入增加哩
還是單純因為低利率和信用寬鬆的原因
拿美國來說,房子升值和人民的生產力完全沒關係
只是單純很多人看低利率大量借貸
結果一窩蜂的把房價炒高,現在爆了還要全世界幫忙買單
台北的例子更明顯,這幾年來人民的薪水有變高嗎?
如果沒有,房子的升值是不是因為低利率和長期房貸?
當然這場劇我不知道還會演多久,或是怎麼演
但是結局一定會回到基本面而已
只是三年還是五年的問題而已
當然大部分的人不會有耐心等結局
所以短期房價一定還會往上衝
這時候政府應該就只能指望對面來這裡繼續炒下去了,最後應該開始慢慢開放
看來也是一堆人抱著這種想法,想說你不買他不買,阿六就會來買了
很明顯的,這些投資客也不是笨蛋,知道現在最後的希望就是阿六了
當這種"你不買,他不買,最後阿六進來只會更貴"的想法出來的時候
就知道房市到哪裡了
我個人是認為,就算阿六要過來買,插個旗,也不是隨便買的啦
這樣說好了
你是有錢阿六要來插旗,要來買棟房子炫耀,你會買哪種房子?小套房?別鬧了...

你是有錢阿六要炒房投資,那又何必過來這彈丸之地?大陸多的是還有得炒的地方,利潤更高
有人說在這邊有永久所有權,如果你要炒你會在乎嗎?當然是買賣錢到手就好了,又不是要住

沒關係,大家繼續炒,我是30出頭了沒錯,但我只恨我稅不能少繳一點,以後還要幫這些人擦屁股
只能想辦法把資金先挪到其他可以賺錢的地方,多賺一點等機會買戶自住的房子
也不願一輩子都給一間房綁著了,畢竟真的等到的話,差下來那些錢都不知道可以多爽幾年呢
等不到的話,反正也沒差,至少繳的稅不用擦屁股,表示大家都風生水起,那我也樂得一起享受這經濟成果
房價當然會回檔,就算腰斬,也要有錢買,重點是要有銀彈,不然帝寶變回70萬/p, 一般人還是買不起!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可是也沒必要把台北看得比香港差。
就如有人會說美國無敵一樣,
隨著世界的改變,
中國也有可能第一,
台北也有可能勝過香港。
台北開放給陸資來買,
台灣人口(2300萬)又大勝香港(700萬),
台灣有電子業,香港的電子業遜,
台灣的觀光產業潛力比香港大,只要台灣努力發展觀光產業香港就完了,
故宮藏了很多中國文化,風景的觀光景點又比香港多。
台北的金融業更有機會勝過香港,
香港的地位漸漸的會被上海取代。
但台北的地理位置,可以讓我們與中國關係密切,且又可以分隔,
只要我們與中國關係不要太差,
又曖昧又分隔的關係,
台灣的區隔,可以讓中國富豪的錢來台北投資,不受中國政府100%的控制,就是一項利多,
中國政府還是有機會干預香港,畢竟香港已經回歸了,
台灣又是法治國家,錢放在台灣並不會無故而消失,
台灣又有產權,而不是僅有50年的使用權。
未來被上海取代的是香港不是台灣,
台灣從中國飛來飛去才2~3個小時,也比美國以及西洋國家近,
房地產因此好管理,
上海等城市與松山機場成為一日生活圈,
從台北坐車還沒到高雄,陸客已經早已飛到上海了。
在產權有保障,交通便利,又因為不同政府所管制(避稅、逃稅、藏錢比較有機會)下,
台灣的利基久了,會越來越比將會被上海取代的香港更佳,
甚至比投資歐美房地產還方便。
台北的房地產是淺碟型,市場比較小的意思,
我們還怕中資來太多,害我們買不到,
怎麼可能中資不來。
台北超越香港,台北取代現階段香港的地位,
香港被上海取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