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老房子的都更行情:自我感覺良好??


Devin1927 wrote:
個人認為,巷子內的老舊公寓反而才有都更的機會,臨大馬路的反而比較會拿翹,店面的利益也比要難擺平,且大馬路的住宅其實反而比較不適合居住,空氣差又吵,但反而又價錢高、愛拿翹~


巷弄內大家比較有意願
不會拿俏
但麻煩的是
分到的比例都不好
1.是小巷子未臨兩條計畫道路
要整合一大片面積不易
獎勵會小很多
可蓋樓地板面積小很多
2.單價較低
建商同樣的成本分到的市價較低
當然會給住戶比較低的分配比例

所以很多住三的五層公寓
原始容積是300-350%的
新屋約在40萬的
可能只能分到公設加上室內總坪數等於原來權狀而已
所以大家又都沒興趣了
新屋如果有到50萬
可能還可以多酚個一個車位
要是有六七十才有可能談到1:1室內

所以很多巷子內的
最後都不了了知了
Vaporman wrote:
所以還是要看建商提供的條件如何,

可能我們這房子雖然30幾年了,但都還維持得很好,結構也穩固

但是再過10年呢?20年呢?就很難講了

更不用說那些房子已經有裂痕或是漏水的了

都更還是有其必要性,尤其現在房價高漲,要買新房沒有機會,

都更的確算是一個解決方案,只是大家資訊不能不對稱,

要慎選建商,不要受騙上當才是。...(恕刪)


以前的房子大概是20-30坪(實坪)
建商來搞個最低40坪(40*75%(扣公設25%)=30坪
即便是用建坪一坪換一坪(用地坪換就更少了)
你還要花錢買10坪
老房子一坪50萬.建商賣新房子要賣多少70??

建築成本多少?
上面有網友說建商的建築成本12萬/坪
即便是房屋老舊.自地重建....
160X12也才1920.....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CTfrank wrote:
以前的房子大概是20-30坪(實坪)

建商來搞個最低40坪(40*75%(扣公設25%)=30坪

即便是用建坪一坪換一坪(用地坪換就更少了)

你還要花錢買10坪

老房子一坪50萬.建商賣新房子要賣多少70??



建築成本多少?

上面有網友說建商的建築成本12萬/坪

即便是房屋老舊.自地重建....

160X12也才1920.....


因為小弟去年有兩間公寓剛好才談都更
一間公辦
一間自己找建商談
我才了解到許多知識
您說的這一塊
通常都是非常精華區的
為了好賣才這樣蓋
並不是為了要大家掏出錢來
因為它可以在市場上賣更高的價錢
沒必要用鑑價的8-9折
這麼便宜的價格
讓妳們多買幾坪
通常一區
相同坪數的很多的
建商會去規劃差不多的坪數給妳
然後放在低樓層
上面的高樓層就會規畫她們覺得這個區位好賣的坪數
如果真的蓋的比較大
要大家掏出錢來
1。會有很多人不願意簽
2。有錢的人真的會多買幾坪
  因為是鑑價的9折大概是市價的八折


不過自己找建商談的

條件真的給得很差
20202020

CTfrank wrote:
以前的房子大概是20-30坪(實坪)

建商來搞個最低40坪(40*75%(扣公設25%)=30坪

即便是用建坪一坪換一坪(用地坪換就更少了)

你還要花錢買10坪

老房子一坪50萬.建商賣新房子要賣多少70??

建築成本多少?

上面有網友說建商的建築成本12萬/坪

即便是房屋老舊.自地重建....

160X12也才1920.....


關於上面這個部分,

上面有位shean9019大哥已經回覆的相當詳盡了

小弟做一點點微薄補充,

通常一般合建契約在找補上面會有規定,

比如說10%的面積之內用權利變換的價格找補,超過10%以市價九折計算之類的
(%數或折數各家建商皆不相同)

事實上建商不會刻意把坪數設計得要讓地主還要掏錢,

一是怕你真付不出來很麻煩,二是怕你太有錢一口氣買太多,

對建商來說重點是要賣給外面的客人才賺錢,建商會希望盡量不要被原地主買走太多,

加上現在新的容積獎勵專案有一條是,規定建商設計的坪數要有一定比例是合適規模住宅的大小
(18-30坪)

所以像以前那樣刻意設計大坪數來洗走原地主的狀況以後會比較收斂。
(當然無良建商還是有,所以我們應該要避開無良建商~)
dannyc50 wrote:
35 坪的公寓都更後還想室內仍然 35 坪然後權狀 50 坪再加一個車位?????
不用貼錢我絕對不會相信的啦....


如果用地是住三-2,或住四-1以上,建商又不會太黑心

以現在公設約30%,是有的,且還有多幾坪找補的錢可以拿~

住三有得更新就不錯了,住三-1跟住四要拼一下

都是要看自己土地的價值

如果住三住四搞不是很懂????

30米以上道路臨路才有可能住三-2或-1以及住四-1

巷弄內基本上都是住三(市中心巷弄內有可能會是住四),容積差0.75

除非是巷弄內緊臨臨路的房子也有可能跟臨路的土地分區使用是一樣的

土地使用分區一覽表


Vaporman wrote:
加上現在新的容積獎勵專案有一條是,規定建商設計的坪數要有一定比例是合適規模住宅的大小
(18-30坪)...(恕刪)


對阿
我說的就是這點...
原居住的30坪實坪.跟後來的30坪(未扣公設)剩21坪左右
舊房子比較大還夠住
換了小的房子但比較新...
9坪等於少了客廳或大房
若要回復原本居住空間
勢必是要再買....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再補充一點
等樣的施工品質跟材料
一坪可以賣100萬
根依坪可以賣40萬的'
分的就完全不一樣
因為建商的成本是固定的
多出來都是毛利
單價越高
當然它可以分的越少
就可以賺到25%左右
這樣大家就可以多分到一些了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
巷弄裏面的真的很難
不能拿單一案件來下定論

CTfrank wrote:
對阿

我說的就是這點...

原居住的30坪實坪.跟後來的30坪(未扣公設)剩21坪左右

舊房子比較大還夠住

換了小的房子但比較新...

9坪等於少了客廳或大房

若要回復原本居住空間

勢必是要再買....



大大
對不起如果是這樣
我大膽推測
您是巷弄五樓蓋的公寓要跟著外排一起都更
當初原始容積幾近350%
目前是住三
以容積獎勵到五成來算
新屋一坪近45
獎勵越低的
您那邊新屋市價更高

這條件已經算不錯了
可以考慮這間賣好後賣掉'
去買旁邊條件一樣的公寓繼續住
這樣也是有利潤的

小弟是在一個小建商公司上班,就所知道的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都市更新有統計過,從一開始跟地主談都更,到整棟蓋好,平均約7.7年

會這麼久是因為台灣的地主大部分普遍都更知識不足

如果有建商肯找你都更那真的是天上掉下來的財富

看到板上有些人會認為分配到的再扣掉公設會比原來住的房子小,認為被凹了,其實並沒有

建築法規內有規定,7層以上的大樓必須要有雙逃生梯,新大樓也要裝設電梯這些都是公設的部分

公設裡面還有分大公小公

大公,指全體住戶共同分擔,例如配電室、台電受電室、機械房、蓄水池、水箱、空調室、清水池等

小公,指如電梯間、通道、走廊、門廳等

這些公設都是要讓住戶生活品質更好

我個人認為公設在25%~30%都是合理範圍,(但是最主要還是要看建築師如何設計)



舊公寓不是沒公設就是公設非常小,這是沒錯

但是這些舊公寓的樓梯乾淨嗎?

這些舊公寓有電梯嗎?

這些舊公寓有管理員嗎?

這些舊公寓附有停車位嗎?

這些舊公寓安全嗎?


我們不時在新聞上看到有些變態尾隨女子進入公寓,在樓梯性侵甚至猥褻的都有

通常發生的都是這些沒人看管的高危險群舊公寓

另外居住在4~5樓的,舊公寓沒裝電梯,如果有家裡年長者出入常常走樓梯爬上爬下

除了對年長者是負擔外,如果年長者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後果不堪設想



地主在都更方面不用操勞太多,只要出土地就好,其餘交給建商去做

因為都更是一條漫長的路,建商需要花很多的時間與資金

而這些動則幾千萬幾億的資金都是跟銀行貸款,都是要利息

板上也有人說建商要談一塊都更,在談的同時,先一塊一塊的將地買起來

但是買這些地是投資,大家要記住"投資一定有風險,有賺有賠"

若是談的都更這塊其中有某地主不肯都更,那建商豈是不是每個月都在損失利息

所以以前會看到有些房子蓋到一半就沒在蓋了,那些通常是資金嘎不過來,倒掉的建商

或許板上又會有人說,到時候蓋好賣掉的錢都賺不知道多少回去了

有些人會去算建商大概賣掉幾戶,大概賺了多少錢

但是都沒想到建商在前面砸了多少資金下去,投資了多少成本

建商(實施者)不管做都更或是合建所牽動的行業太多了

建築師,地政士,營造業,都市更新處,代銷公司‧‧‧等等有的沒的太多了

這些都是要給建商(實施者)要去負擔的費用

都更的眉角很多,說了這麼多,手好酸啊,趕快來這總結好了


"實施者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擁有最大利潤者在地主身上"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