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乖乖333 wrote:
idfour409
...(恕刪)
民國75~76年
在南部工廠要找個不用加班月薪一萬八以上的是簡單的事
加班以後破三萬的比比皆是
我親戚在做營建的
工人一天最低請的價格是一千五
我親戚這時出來工作的 月薪起碼都兩萬以上
而且都是做工人 不是在楠梓加工區 就是在一般私人開的工廠
你講的數據太扯了!
台灣在解嚴後經濟起飛?
這就錯了!
在解嚴前的經濟就已經很好了
你說的物價上漲通澎 是有這樣的事
拿現在跟民國75年來比 漲了約6成
但是薪水漲幅是遠大於這個數字 是以倍數在看的
我親戚現在還在工作的 從以前三十萬不到的年薪 現在都一百多萬年薪以上
這還只是工人階級升上領班這種的小管理而已
民國60~70年代是工人的天堂
只要肯作 薪水就會翻漲
更別提在大公司上班的 如在台塑這種大公司
我親戚從剛進去是5600一個月 到現在翻了十倍以上
都只是正常上下班的工人!
你要說房市沒有漲多怎樣 我都可以接受
但是要硬虎濫一堆數據騙人就不能接受
主計處都有資料可以去查的!
其他區域真的還好,
桃園多漲是正常的,
我好幾個同學台北人被擠出台北市啊,
全部去桃園買屋了,
他們覺得不貴啊,
台北人本來就是有錢人,
過去和你們爭奪房地產,
當然會變貴啊,
宜蘭市區幾年前房地產也超便宜啊,
擁進從台北過去的退休族,
身家隨便就5000萬(還太少了),
結果也是漲翻了,
咱們中南部可是人口擠過去北部,
所以房價都還蠻平易近人的,
我說咱們這邊合理,
沒有說你們北部合理啊,
覺得北部不合理,就搬下來中南部嘛,
使用太陽能效率也比較高啊
我不是在唬爛,
因為是我爸媽多年前的記憶,
有誤差幾年是正常的,
我爸媽是退休國小老師,
2人月退薪含18%現在約12-13萬,
以前60幾年剛出來做,
聽他們薪水才幾千元而已,
做了幾年才突破1萬,
那時工廠薪資確實蠻高的沒有錯
我同學是陽明的生技研究所,
去藥廠做一開始就4萬5了啊,
明年還是後年他還要外派到美國去,
新資應該又要加蠻多的了,
他覺得再不買,
國民黨不曉得會做出啥事來,
搞不好棄台北市就桃園市的越來越多,
變成桃園超漲,他家就麻煩大了,
只好下手買啦,其他人理由應該也一樣啦,
不逼到不得不出手買,
房市股市漲翻,其實硬幹也成,
因為就小區域+小籌碼,
容易控制沒辦法啊,
政府做莊就是要詐賭你能怎樣,
小老百姓要順勢而為吧
msn問他們未來規劃是怎樣,
我同學一堆賭桃園升格+台北人移過來啊,
就只有先買了,
生技藥廠算是壟斷嗎?
我同學說其實還不算是喔,
我只能說碩士的北部起薪破不了4萬的,
絕對是老闆太苛囉,
台北人嫌貴就脫離台北縣市不就好了,
其他地方真的都很平民化啦,
不然就想辦法爭取外派加薪了,
我問了做營造的叔叔,
他說像綁鋼筋的,
1個月做15-20天,
每天好像是女的1400,男的1800,
做板模的錢又更多了,
再怎麼差薪水都有2萬5,
夫妻月入基本5萬,
支出2萬去繳房貸,
大概可以買到成交價500萬的房子,
這在彰化縣的非彰化市員林鎮區域,
都還蠻好買到的大概50建坪新屋啊,
我們這邊房子真的不貴,
北部有錢人和政治人物就是太多才會這樣炒啦,
可是很神奇的北部可是藍的票倉,
既然是身在票倉,
還要抱怨這個放任炒股炒樓政府,
這不是在搞笑嗎?
房價太貴買不起, 租房子一輩子也是不錯阿 因為我認為房價會跌的
聽了幾個學者演講關於房子, 感覺還蠻有道理的.......
1. 房價高低其實跟供需關聯性很大
2. 政府統計指出, 台灣有少子化現象, 且越來越嚴重, 可見需求會一直減少
3. 民國38年從大陸大概移民 100萬人來台灣(很多是20出頭的軍人), 這些人現在大約年紀 70~90之間, 過不了幾年, 這些人就正常凋零了
4. 這些人的第二代, 現在大概 45~65歲左右, 基本上經過台灣經濟起飛,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
5. 第一代這些人自然而然凋零後, 他們的房子誰接??? 有可能是他的孫子第三代接(30~45歲).......so....沒有多餘的需求問題
6. 台北市土地真的缺乏嗎? 很多地方都是 4 or 5層的老房子, 都更之後改建成十幾二十層大樓, 供給多三倍以上......真的沒土地蓋房子嗎?
7. 開放大陸人士來炒樓, 為何人家要來? 台灣經濟成長 4%, 大陸經濟成長9%..........如果是你, 你想去哪裡炒樓?
所以說, 房價會一直往上漲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