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有禿鷹用不法手段炒高房價 政府會管嗎 ??

江霓 wrote:
人頭…還好呀總不會用...(恕刪)

詐騙組織都可以買到銀行的人頭帳戶,假結婚人頭, 國宅人頭,股票人頭.....
政府都不能解決這些人頭, 就能解決你想像的如此簡單的人頭?


bbe022001 wrote:
這是一個想變天的心態...(恕刪)


這位大哥
你不用著把我想得那麼偏激

我只是題個解決問題的方向和大家討論
該如何配套 當然有很多想法 只是我沒有一一寫出來
寫得天衣無縫 也不代表什麼 畢竟我又不是政府
所以也不用花心力鑽我的漏洞來教訓我,不如一起花心思想想怎麼解決目前房價所的比過高的問題

現在台灣大部分的工作機會都在台北市
可是台北市裡面沒有足夠的土地蓋住宅了 導致供需極度不平衡,房價任由人家哄抬
我並不想靠房子變有錢人 ,也不想我花二十年的時間 ,沒有生活品質,賺的錢都拿來還房貸,替建商台轎
我只希望政府能在大家工作的地方蓋足夠的又負擔得起的房子

松山機場 隨著都市的發展,它已經位在台北市的中新地帶
就都市土地利用上本來就很不符合效益,台北市又那麼欠缺土地
祈望他遷走(或乾脆就廢掉讓桃園機場取代) 讓政府或有良心的建商蓋足夠的房子給人民居住,這不是很合理嗎?
如果那地段很好 蓋出來的房子依然很貴 那也好 那就讓有錢人去住
一百八十多公頃所蓋的房子 夠讓台北市的富人住了
至找因為房屋更多了 供需更加平衡 就不會有隨便亂烘抬的情形
房價就更合理了
大家都知道要有園區或商業區工業區等,才能產生足夠的垂直整合及聚落效應,如果公司行號有集中的現象,
如台灣多集中到北市,北市中可能又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如內科,敦北),因為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口遠大於住家數
透過市場競合,人家可以出50萬一坪,70萬一坪,出不起的當然比走,只能就距離上去取捨. 老話一句,政府要照顧
弱勢,過份冀望北市平價的房子,先想想為什麼得輪到你 ?

如果照你的觀點,工作的地方攻府要提供足夠的房子,台灣會有很多無人區,不然就是家庭就在園區內或靠的很近,
結果園區要擴大.週邊擠滿房子園區只能遷走,不然就是沒有發展性而沒落,保留一定的發展性本來就是必要的
不是把房子填滿工作地方的週圍,就台灣的房屋自有率,那快9成的人才是多數

講的東西如果漏洞百出,人家當然會攻擊,講話,文字能力,思緒,怎麼推演的如封似閉,讓人信服才是是最重要的
個人建議寫出來,不要言之無物,房價問題多數是市場供需,或許利率上昇,又會有一堆人跳出來說政符不做為或是
圖利銀行吧

若還想用七年前1200 的價格去買現在4500/錢的黃金,你去銀樓絕對被趕出來,
黃金有供需及炒作的問題,房子也是一樣, 特定大磈面積,在北市只會貴,用這些錢
去照顧弱勢,遠比去照顧特定只打算買北市,又抱怨買不起的人吧





"假設"全民有共識松山機場廢掉改蓋國宅 --> 就當這個假設成立

你覺得誰有資格 ? 應該開放給誰? 去購買 (我隨便想幾個...)

A. 全國成年人 (最公平像消費卷一樣人人有獎)
B. 購屋在台北市的人 ( 居住超過20年的居民 長期繳稅 對台北市貢獻最大)
C. 設籍在台北縣市的人,滿xx年 (要升格 權利一樣)
D. 低收入戶 (照顧弱勢)
E. 名下無資產的青年人 且提出在北市工作證明 (像青年首次購屋 幫助青年人成家)
F. 設籍或住在外縣市的人 ( 到台北工作通車很辛苦 應優先購買)
G. 機場附近居民 (長期受噪音影響 回饋地方優先購買)
H. 依特定比率分配給以上各族群的人
I. ...


其實 B-G 都可以找人頭

以前的國宅申請條件是如何 ? 合理嗎 ?
有沒有一個"公平" 又"不易有弊端"的資格條件 ?



松山機場就算釋出蓋房,

也絕對輪不到我們一般人去買,

到後來也是變成房地產炒作的話題而已.

釋出土地後誰來買才公平? 新屋每坪50~60萬, 夠便宜了吧, 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

抽籤嗎? 抽到的馬上每坪100萬轉手賣. 而且你我也是抽不到.

招標嗎? 國有財產局大面積土地釋出越標越高的血淚史還沒有覺醒嗎?

只是會形成另外一個信義計劃區, 新板特區或大安森林公園而已.

平抑房價? 門都沒有. 建商磨刀霍霍圍標, 投資客大量準備人頭搶房.

一定是這樣的. 老話一句: 回歸市場機制. 想買台北市中心的房子, 還是努力賺錢, 小屋換大屋. 這是不變的法則.

當然中樂透也是辦法之一.
greig1 wrote:
一百八十多公頃所蓋的房子 夠讓台北市的富人住了
至找因為房屋更多了 供需更加平衡 就不會有隨便亂烘抬的情形
房價就更合理了...(恕刪)


當供需更加平衡之時,也只會是短時間的平衡
因為原先因為買不起台北市而退到第二圈的人,會因為小降價而再度重回到台北市
也再度的把台北市拉回該有的價
而第三圈的又會利用因為第二圈人移入第一圈時短暫的價格下滑時移入第二圈,而又把第二圈的房價撐住
最後,只有在第三圈的房價真的因為需求的降低而降了下來
如果你是要以買台北市房子為目標,那你首要的就是要先打敗原先住第二圈或第三圈的人,你才進的了台北市。打不過的話,你就需以第三圈或第三圈外為目標。但如果你的終極目標是要用這個方法達成買第三圈以外房子的目標,其實現在不用這個方法,那邊的房子已很慘了,不到十萬的比比皆是。現在就可以買了,不用等了,反正也不會上也不會下的,十數年來,新屋的開價差不多都是如此。

更多的台北市的土地增加的結果
不過就是造就人口更集中都市而已
也就是造就第三圈或以外的房子死的更快,更沒人買而已
對買不起台北市的人又想住台北市的人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
除非那塊地大到足以支撐所有想進台北市的人都進來了,有會達到應有的降價目標!

你覺的你達成你的目標了嗎?
bbe022001 wrote:
除非那塊地大到足以支撐所有想進台北市的人都進來了,有會達到應有的降價目標!
,...(恕刪)


我就是認為 那一百八十多公頃的土地 大到可以舒緩台北市 因居住土地不夠漲翻天的問題
所以才提出來的

greig1 wrote:
我就是認為 那一百八...(恕刪)


不可能夠的...., 一旦在此區釋出所謂平價住宅的訊息, 或以低於市場行情價來賣的資訊出現.,

馬上會有搶購熱潮.

因為一旦出現"有利可圖"的印象,

馬上會出現很多潛在性的買家,

無論如何也要湊錢出來買一間, 你想假如是你也可以買, 買完現賺一倍或2/3,

你會不買嗎? 借錢也要出來買. 有錢的也要買, 沒錢的也要買, 有屋的也要買, 無殼蝸牛也要買.

現買現賺, 誰不買? 排隊排到繞松山機場一圈都有人買, 全台灣的人都跑來買, 再大的地也不夠.

別想那個不切實際的問題了.

chou1223 wrote:


不可能夠的......(恕刪)


180公頃絕對夠把台北市房價打死啦!
不過大有為的政府才不會這樣堵死建商財路!
台灣錢早過了淹腳目的時代了。
多180公頃土地容積率算225就多135萬坪的房屋出來!
全蓋豪宅一戶一百坪也多出13500戶。
不過都是空談而已。
kog0824 wrote:
180公頃絕對夠把台...(恕刪)

如果真有這麼大的一片地,連馬路,公園,政府機關用地,學校,保留地...都不留全部拿來建房子,
才是最大的敗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