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言 wrote:我還以為會像仁愛路或敦化南路那種的林蔭大道 我反而這樣比較好因為像仁愛敦化南路那種幾乎都是車道為主現在這人行道跟車到是各一半這樣比較會讓人想在那走動.路太大,車就會很多,基本上坐在路邊都是吸廢氣比較多 至於還沒看到林蔭~樹剛種,過幾年就很可觀了,大安公園剛開始樹也光禿禿的
adcgvef wrote:如果能夠只蓋...(恕刪) 有總比沒有好,去年還對這塊這麼長的空地好奇,會怎麼開發呢?現在這條大道取名市民大道倒是跟我當初參加市府網路票選心目中的南港大道有所落差.不過還算幸運,票選2次就抽到4G隨身碟.哈哈哈哈
轉貼分享_URS13_[Play Ground 游‧樂園]&[社區工作成果各位親愛的朋友:「URS13_Play Ground 游‧樂園」,以藝術進駐南港社區與荒廢了十六年的瓶蓋廠空間,企圖融入在地生活,注入新文化創意活力,啓動社區改變的可能。今日南港,正是未來經貿發展以及臺北市連結世界舞台的關鍵節點,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須避免流失自我風貌,方能催化屬於地方自身的再生蜕變。因此在我們的計畫中,保存工業遺址在都市發展歷史脈絡裡的文化意義,以及社區自我價值建立,是整體活動的深層根基。這也是為甚麼,我們以社區工作坊成果展,作為系列活動中的序曲。九月二十四號南港游樂園社區工作坊成果展開幕,長期奉獻於國內文化資產保存的丘如華老師,特別為廣大的台北市民策展常設主題展“火車快飛”,介紹首都鐵道沿線展業遺產。而四處走訪之下,我們終於尋訪到瓶蓋場老員工,展出他們的口述歷史與碩果僅存的相關文物,還原瓶蓋場過去風貌。藉由葉蕾蕾的計畫,中華科技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們,在這一季夏日,燃燒他們的熱情,贏得了社區長輩們的心,我們將展出爺爺奶奶的畫作和創作歷程,敬請各位期待十月份完成的壁畫,描繪他們心中的南港美景。禾磊建築也以白色啤酒箱為元素,藉由打開及置入,轉化瓶蓋場成為凝聚南港社區共識與釋放創意活力的基地。這波展覽,作為社區參與型塑南港未來的先聲,也將啓動十月十五開始的各項行動,敬邀各位朋友前來熱情參與,見證南港瓶蓋廠從塵封的歷史中蛻變轉化為新都市創意行動基地的開始。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422962297570.205037.1356865551&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