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unhome wrote:
台灣的封閉環境,有好...(恕刪)
說的好,台灣的銀行,全體加起來也沒一個花旗大,就是因為做大也沒意思,賺錢時候賺的沒人多,賠錢時賠的倒是比人家快,過度限制銀行的業務,就是只能空喊亞太xx中心,台灣的銀行開出去的票,人家外國銀行就是敢一個星期讓你兌現,反過來,台灣的銀行,最快的要1個半月....
保守或積極,本來就是兩難的選擇,但前者就像長距離慢跑,不太會跌倒,但進程也慢;後者就像中距離賽跑,跌倒的機率高,但兩相比較下,在"既定目標"的達成上,前者是跟不上的...等到跟上了,人家又不知到跑到哪去了....在台灣早期缺乏資本的情況下,保守是生存的手段,但好笑的是,華人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就是保守所帶來管理上的便利與容易做帳(國際收支)的假象下,兩岸不約而同死守金融的過度監理,台灣已經確定錯過亞洲金融風暴後的快速成長期,對岸呢?拭目以待....
另外,台灣房地產縱使崩盤,也不必然危及銀行,台灣的銀行的資產評估,是不把有擔保放款的抵押權值列入的,台灣的銀行,重要的是逾放比,只要逾放比不高,銀行"客觀上"與"法律上"就沒有危機,也就是借款人仍然按時繳款,銀行的"資產面"就沒有任何改變。
再來,存保基金保障的是小額存款,目的是不要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而造成擠兌,而存保基金主要也由各會員銀行,提撥一定資金支應,原則上存保基金目前還沒有什麼嚴重的負債,那位小姐把重建基金與存保基金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