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ngo wrote:
B大說得真好!雖然我...(恕刪)
是啊! 建商整天罵不同意戶刁鑽,貪婪,然後難搞,很釘子,
但重點是: 你為啥非來搞我的土地上手不可? 不為了錢難道是為了"公共利益"?
那你怎不多出點錢把我土地買斷買回去? 一了百了? 文林苑案樂揚要早出兩億買下王家,
不就什麼事都沒了? 太貴? 這叫"公共利益"嘛! 奇也怪哉,為了公共利益,
我必須用我不想接受的價格賣地,你卻不肯用我要求價格買地,這是什麼邏輯?
我地主要搞錢就是罪大惡極,你建商就是搞公共利益,不讓你賺錢,甚至賺很大不可以?
現在台灣這些都更,有幾個是絕對必要,或是確實基於公共利益的需求去進行的?
如果沒有,那就是大家圖利,政府放容積獎勵,建商跟住戶對分對搶,如此而已,
誰比較善良? 誰比較邪惡有差嗎?
建商整天恐嚇,都更不能強制玩,門檻加高,以後台灣房子都倒光了!
真是笑話奇譚,原來台灣的建商都這麼有責任感,這麼道德心,關心台灣以後房子會倒光?

那你怎不"做做公益",例如多出個幾百萬把我的土地買回去呢?

有錢有勢的財團不做公益,不願犧牲,卻叫財力遠不及的人要看開,"配合"都更,
犧牲利益,犧牲店面來給建商圖利,這是什麼鳥邏輯?
一句話: 倒了再說!

以國小約民國75年那時的合建案來說 建商至少不敢用下三濫手法
但會從住戶中找配合的來遊說 里長鄰長那時還不敢介入 因為都是老鄰居認識
剛好我家是鄰居的三姑六婆閒話家常集中戶 因為我媽是會首
所以基本上 很多鄰居都以我媽簽不簽為依據
基本上當初大概條件跟先在比 其實差不多 權狀一坪換一坪多
但多兩個車位 不過一山有一山高 建商後來改設計圖
記憶中 若沒記錯 申請建案時 硬是從20層改成30層 屌吧
不過事後 那位鄰居聽說 條件超好 至於私下就不知了
現在里長 都很敢 明著暗著都上下其手
我還聽過有南部里長帶頭抗爭基地台(基地台業這說的)
事後私下逼基地台業者 將基地台轉到他名下房子上安裝
夠狠吧 因為一年牽扯的利益 超過數百萬元以上
其實建商都精算過 住戶根本能少輸為贏 就不錯了
現在裝潢 擔心的是 鄰居一定會訝異 不是要等都更
週邊地區 沒記錯就有三四間邊間店面被建商租下搞都更辦事處
所以跟裝潢公司要求 全部設計圖面 一定要經過建築師評估後
照規定跟市政府申請房屋裝修 不能動的千萬不能變更
不然 哪個惡鄰居檢舉 通通都做白工 要千萬注意
最理想的其實是由政府機關等中立公正的第三方來做最合適
偏偏政府不幹
那只能期待社區內的熱心人士來做
---
我常常很吶悶為何這些老舊社區的住戶都如此被動
寧可坐著等外人來談都更(然後被分走一大塊 或是根本等不到)
就是不肯自己主動
是沒有時間?(退休族 無業失業者那麼多)
沒有專業?(前期的整合只要識字了解一些基礎就夠了 後期照樣要交給專業人士)
不想吃虧?(勞心勞力的結果讓鄰居搭便車自己又沒有多分)
我想是人的問題居多
有人懷有私心想謀私利
有人大公無私還是會被中傷懷疑
但是人的問題不論是自辦或是交給建商都少不了
看一下台北市的新屋房價
整合住戶的可能回報是非常優渥的
Drango wrote:
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了,戶數少還有希望,但是像我家這邊快兩百戶地主,還有房沒地的住戶,要整合哪那麼容易!
只要跟錢扯上關係,就沒有所謂的公平正義!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為都更推動中心招募人力,預計將徵聘業務組、企劃組組長各一名起薪約五萬九千元,資深規劃師五名、資深分析師一名起薪約四萬六千元、規劃師五名起薪約三萬四千元。
針對都更中心未來政策重點,邊泰明表示,未來會有新的想法、許多操作細節,他也很急著想找新副執行長,但還沒找到人,邊不諱言新人選要積極推動都更效率,而未來「一定要找有都更實務參與經驗的人」。
周維崇回憶,當初面試副執行長,有五、六人來自建築界,只有他暢談社區共識,結果最後他被錄取。
中心成立三個月就積極介入水源整宅二、三期都更整合,他希望將權利變化變得公平、公開、透明,減少under table(檯面下)的操作,而未來新副行長將有新做法,貫徹北市副市長張金鶚的政策,讓都更遍地開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