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想真正了解房市走勢的人進來吧!


dr.meredith wrote:
是這樣的阿存款保險基...(恕刪)


我們的存款在銀行是歸屬於負債,而且是最重要的組成項目,而存款依不同種類而有不同兌現機制(如活儲與定儲),另一個構成銀行負債的重要組成是同業存款,存保主要要應付的是一般民眾及公司於銀行中的存款,其他銀行往來可於單一銀行危機發生時,於政府保證機制下而不用抽腿,更進一步政府可運用此一機制將大額存款(如郵匯局或公營行庫)存入該銀行以舒緩短期而大量之現金擠兌需求,如果救銀行只要印鈔就可以了,那存保基金也不會變負值了。



Don't know why wrote:
我們的存款在銀行是歸屬於負債,而且是最重要的組成項目,而存款依不同種類而有不同兌現機制(如活儲與定儲),另一個構成銀行負債的重要組成是同業存款,存保主要要應付的是一般民眾及公司於銀行中的存款,其他銀行往來可於單一銀行危機發生時,於政府保證機制下而不用抽腿,更進一步政府可運用此一機制將大額存款(如郵匯局或公營行庫)存入該銀行以舒緩短期而大量之現金擠兌需求,如果救銀行只要印鈔就可以了,那存保基金也不會變負值了。


是這樣子的
我想我們已經逼近舉債上限了
存保基金要轉成正數 要不就要修法通過舉債上限
要不就是提高銀行營所稅
不然錢怎麼來?

這不是您說甚麼政府保不保證的問題
如果以總額來看 真的沒有危險嗎?
愛爾蘭是不是也是這樣?

yunyunhome wrote:
這種論調真的是毫無根...(恕刪)

這情況與台灣這種封閉經濟環境大大不同,在台灣,投資管道有限(例如,許多避險基金在台灣就不准賣,保險公司在海外進行投資時限制一大堆),資金很容易集中在少數資產上~
大大您終於提出了這個相當關鍵的重點,許多版上的所謂"神人"經濟學家,都還是陷入了學者迷思,就是只從本身的專業提出論點,但忽略了這個世界的運作,不是依循著書本跟博士論文走的,許多產業的個別因素都未被考慮,就直接提出結論。很多人也許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唸的很好,但這兩門學科,可沒有告訴你原來台灣的央行跟金管會,前者可以用下最後一盤來做匯率、後者可以用約談來阻止合法的投資;又有多少人真正出身金融,且同時能夠兼顧金融法律實務,才知道台灣的金融財政體系簡直可用"獨裁"兩個字來形容,不僅外匯買賣沒有充分的自由,投資工具更是少的可憐,利率創新低,卻直接一紙行政命令,限制房貸成數,搞的各銀行不知所措,只好用信貸偷渡房貸(有擔不能借,鼓勵借無擔?),且銀行除自用不動產外,原則上不准投資不動產,基金銷售被雷曼這件事搞的灰頭土臉,只好盡量賣穩健型的基金...等,更別說保險業,這個也不準那個也不行,說個明白點的,要是遠雄人壽今年的獲利不佳,股東們可不可以上街頭?私人利益跟公眾利益原本就很難調和,但資本世界,原本就是要在合法的範圍內盡量保障私人資本的發展,除非有重大影響公共利益與社會善良風俗的情形,否則政府任意介入,也有違法濫權之虞(更別說台灣政府的違法濫權限制某一方私人資本的發展,往往就是要成就另一方的私人資本發展...公眾利益?台灣人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重要)。因此。結論就是,台灣氾濫的資金要往哪去?有不少部份只能流入不動產市場不是嗎?台灣人理財原本就保守,買不動產向來在華人的觀念裡,是一種對自己與後代負責的理財行為,但許多"經濟學者",沒有想過台灣的錢就像流不出去的水,在沒有多少洞可引流的情況下,怎能不往相對不受限的不動產市場流...

dr.meredith wrote:
是這樣子的我想我們已...(恕刪)


你認為有危險,但這也是先假設房地產崩盤才有危險~

因為,如果用不著動用存保基金,管他夠不夠~

再說,要控制金融業的崩潰,又不是只能靠存保基金?

以美國來說,這次房地產崩盤,也沒只靠存保FDIC呀~

在非常時期,自然會有非常手段~在正常時期,頂多少數銀行董事長掏空資產,導致出問題,存保的資金就足夠處理~

總之,我是不太明白為什麼老是圍繞著存保問題打轉?這跟房地產有什麼關係?

ginth wrote:
這情況與台灣...(恕刪)


台灣氾濫的資金要往哪去?

只要政府打房成功,別擔心啦!很多資金就會自動消失啦!



dr.meredith wrote:
是這樣子的我想我們已...(恕刪)

小姐...原來你把政府負債的問題,跟金融實務放在一起比較啊,難怪我不了解你的意思...
另外,你好像也把政府負債跟私人資本的資產負債表放在一起比較,所以會得出台灣很危險的這樣的結論?
國債與私債是完全不同領域的東西,私債比不能過高,是因為私人資本的目的在營利,國債通常只受流動性影響,否則日本早就變菲律賓了,自然我們跟南韓也沒有必要超英趕美追日了...金融市場也是一樣,在台灣的銀行受嚴密的監管下,要發生系統性流動性風險的機率微乎極微,單一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台灣應付起來遊刃有餘,尤其台灣人的根深蒂固觀念裡,銀行是不會倒的;就以中華銀事件來說,有個不可靠的消息,力霸重整,關中華銀屁事?而是有心人在此同時,以小股提取方式,單日就提走數十億現金,造成擠兌,當然有個更不可靠消息是,這些小股,都跟王X曾有關....當然,倒抽銀行"銀根"的大型企業,也"功不可沒"
yunyunhome wrote:
你認為有危險,但這也是先假設房地產崩盤才有危險~

因為,如果用不著動用存保基金,管他夠不夠~

再說,要控制金融業的崩潰,又不是只能靠存保基金?

以美國來說,這次房地產崩盤,也沒只靠存保FDIC呀~

在非常時期,自然會有非常手段~在正常時期,頂多少數銀行董事長掏空資產,導致出問題,存保的資金就足夠處理~

總之,我是不太明白為什麼老是圍繞著存保問題打轉?這跟房地產有什麼關係?


好好好 都沒危險
銀行就繼續超貸好了
銀行有危機 就不要用存保叫納稅人買單
公銀行庫進駐 花的可是我的納稅錢
我為甚麼不能發聲

如果銀行可以自己自生自滅 做得到的話 我讚成要玩的繼續
因為死的就是大股東 不是老百姓

ginth wrote:
這情況與台灣這種封閉...(恕刪)


台灣的封閉環境,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穩定,物價穩定,經濟穩定,不容易受到外部影響

例如,這次以美國為核心的金融海嘯,對台灣的衝擊就還好

壞處就是,只有少數資金能夠自由活動的有錢人(部分錢在海外),她們可以輕易找到最佳的投資策略

還有,外來投資者也不太願意來投資,什麼亞太營運中心、亞太XX中心,根本弄不起來

枉費台灣絕佳的地理位置,不管是去日本、大陸、東南亞距離都算近,結果卻被地理位置沒這麼好的香港、新加坡搶去亞太XX中心

我常常都絕得莫名奇妙,很多從美國寄來的包裹,非要先繞到新加坡或香港再轉運到台灣....

再看,美國佬要賣南山人壽,賣了好久好久都賣不掉....這樣誰敢來投資呀?

當然,好處就是穩定

只是,都已經這麼封閉,如此"穩定",還有一堆人喊危險,說有存保危機,隱藏負債等等危機

搞得政府政策只有更保守,更封閉

說真的,風險沒那麼可怕,只要口袋夠深,過去風光時賺得更多,就有能力賠~

像新加坡,在金融海嘯時受得傷害比台灣還大,但風暴過後反彈力道更為強勁~
"現在美國狀況比預期還要好,不要說QE3了,搞無好QE2都會提前結束的~"

"當時的環境與現在的環境差異很大,怎麼能直接套用呢?

按照現在的狀況,合理的石油價格大約在110美元/桶,再上去就屬泡沫了~

現在的價格上漲主因來至於利比亞的應供"暫時"中斷,導致供需出現不平衡現象,又加上許多國際投機客眼見機不可失,大力炒作~

然而,利比亞的供應暫時中斷,又加上投機客總有一天會獲利了解出場,到時候要靠什麼來撐住價格?

就算歐美日瘋狂地印出了很多鈔票,但也不至於只能投資在石油上"

版主所說的並沒有不對...只是我把未來的環境及人為心理的操作考量納入參考所推出來的理論...

我目前也認為美國狀況進入佳境..所以需求是未來的...並非現在...加上美元依然表現弱勢...所以投資者及投機者必然會進行炒作套利...也就是為什麼油價會超出預期...突破120美元....
貨幣供給量只是一個基準參考因數...並非純對...只是想提供一個造就環境趨勢的一個參考因數供大家參考

但並不能以單一參數就判斷...要不然...你會發現現實與理論都是超出預期...就像現在的油價及金價一樣

全球所有的投資目標的都是看未來的趨勢...所以會有超出現在理論的價格..當然人為炒作算不算...

我認為當然算...因為內線也是一個參考指標...所以期貨及股市的波動也納入我的領先指標之一..

貨幣理論是被動的...是環境趨勢來造就該國貨幣控管...當然你看台灣的貨幣供給量來推論我的說法

是豪賭..豪無根據....這我理解...但你如果把美國及中國及整個亞洲一起捉出來看...其實就不會那麼

誇張了...這也是符合經濟理論的....如今再加上美國貨幣的乘數效果...對投機客來講等於是告訴全世界

的人...現在是炒作天堂...請把握機會...這也就是整個亞洲政府最害怕的事情...

像今天頻果日報就報導..索羅斯說明.."中國已錯失了用人民幣升值的方式來壓抑控制通膨"...

這句話是有立場的話述...他只說對他有利的部份且正確的部份...我想他應該買了不少人民幣吧...

用通膨來恐嚇中國大陸政府....但我想是沒用的...中國都不理美國了...才懶的理這個投機者吧...

dr.meredith wrote:
好好好 都沒危險銀行...(恕刪)


你真的很怪耶,明明金管會三不五時進行金融檢查,你還是直接下結論說台灣必定會有系統性本土金融風暴?想像力真豐富~

明明政府有在關注並控管金融風險,還是有一堆人喊個不停....

當然要控管,但力道不能太大,必須要讓市場沒有感覺之下,逐步緊縮、調控,不然很容易波及到正常交易行為~

美國會出大事,就是"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管,但在彭淮南任內管得可多了,要出大事真的很難

再說,政府管制太多,保護太多,其實也是壞事,讓大家變得懶惰,不負責

舉例來說,很多人居然傻傻地認為"連動債"就是類定存但利率比定存高....爆掉後,一堆人又去抗議....

唉...你自己對自己的投資居然不花心思了解,出事後卻要政府負責,要銀行負責?

當年,我也曾看過連動債的廣告,說得聽起來很讓人心動:保本,虧損有限

但,當我想要更深入了解為什麼他作得到"保本,虧損有限"時,老實說我看不懂...

看不懂就不投資了....當然也就避過雷曼破產的風暴....

中央銀行公布,2月底全體金融機構房貸餘額為5.19兆元,較1月減少近5億元,是近兩年首度「倒退嚕」。銀行主管悲觀認為,隨奢侈稅政策鐵定上路,銀行房貸業務將進入寒冬,全年房貸餘額將出現負成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25/112011032900355.html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