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

台北市的高房價是錯的

willk wrote:
理性用數據討論1.房...(恕刪)


這是你們玩的

也是所謂的學者玩的,總認為少少的數據就足以掌控漲跌


在股票市場打滾十數年之中

多的是聰明的人用著各種方法試著去猜何處是頭,何處是底

但這種猜頭猜底的行為,都是反人性的

而反人性,就要信任自已

所以如果錯了,都是一大段之後才認錯(這還算是好的,有人從頭至尾都不認錯,斷頭了都還是市場的錯

)必定是輸的很慘

所以這樣的人通常不用多久就消失在市場之中

所以,與其去猜,不如直接看,看一些大家不屑用的東西


只要目前價格會一直突破新高就是多頭

只要價格一直破底,就是空頭

像這種白癡般的理論,大家都懂,可是偏偏九成以上的人要背道而行


散戶不計代價斷頭賣出了,就是底

這只有業內知道

大股東賣出了,就是頂。因為只有大股東最懂自已的公司


而我們不是業內也不是大股東,只能依經驗決定後買進,常常檢視,然後去守價,如此而已!


我不止一次說過

我不知現在買進會不會獲利

我只能依過去的經驗綜合告訴我現在可能在何方

那邊比較有可能獲利

當價不斷的突破之時,我沒有理由看空

看起來很笨的經驗,但卻很好用

不過,經驗也有錯的時後

因為經驗只適用過去,不一定適用未來

所以如果硬要買進

就是挑好的物件(什麼是好物件,這又是另一個議題),買進價比別人少10%

未來才會別人跑的快,除此之外,其他的就是等待及檢視

如果一個買進的物件周遭價位一直不動

那也許你就要考量當初是否看錯

如果買進時間不長的物件,

周遭價位就足以開始快速脫開我的成本區之時

這個方向就是對的

之後,在沒有價格出現暴量不漲之前

都沒有理由猜頭退出



還是一樣一句老話

我尊重你們的堅持

我也覺的你們說的很有道理

但這都是建立在"目前已是泡沫化的前題之下"才會成立的


而我,沒有看到一些經過實証的論証之前

只憑他們所謂的專家提出一些都不知道怎麼來的公式或是根本無法証實是否對或不對的公式就要說服我

那就和我所學嚴重背道而馳了

我自然不會認同

我沒辦法像你們引經具典,

我的理論都很簡單,研究想買的地點及買賣接手力道後,如果適合就談,談好價就買進,

之後做好風險控管,如此而已!再來的,都是一些細節,短時間內也說不清楚!

你覺的有用就用,沒用就當廢話吧!




stephen02 wrote:
多的是聰明的人用著各種方法試著去猜何處是頭,何處是底

但這種猜頭猜底的行為,都是反人性的

而反人性,就要信任自已

所以如果錯了,都是一大段之後才認錯(這還算是好的,有人從頭至尾都不認錯,斷頭了都還是市場的錯


不是頭部就不是泡沫?

網路泡沫的案例才幾年?

哎!

特偵組 wrote:
有人提廣場協議是日本由盛轉衰的關鍵!
時間點上有點點誤差!
應該是日圓急速升值後,日本企業會社突然發現她們對海外來說非常有錢,狂買美國資產入主美國企業!
日本第一的口號不是喊假的!
時至今日號稱衰退停滯1-20年的日本仍然是具有龐大外債債權(包含無償給中國貸款)+龐大外匯存底的國家!
...(恕刪)


特偵組 wrote:
我想講兩件事情
RTC賠付機制,AMC的產生他的背景因素是為何?
這是企業主與金融機構過度且錯誤的投資放貸,導致全民買單的實證!!!
...(恕刪)


光看這兩件事就可以知道特偵組大是獨立思考的人
泡沫破了資產價格沒有大降有時是表面
但已經全民買單了
美國金援2房跟收購房地產債券就花了上兆美金
還沒包括兩年來破產的數百家銀行
是的
資產價格好像沒大幅下跌
但我們已付出代價了
另外網路泡沫的代價似乎是後來的美國次貸
那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代價會是什麼?
人人都應有屋住

國人囿於傳統有土斯有財迷思思維,熱衷於買房,不置產買房總覺得沒有安全感,甚至對不起自己,是人生一大遺憾;
部分原因是由於沒有負責任的政府,建立租買並行的社會住宅政策所致。民眾為求一棲身之處,只能靠自己自求多福,買屋居住,犧牲生活品品質,

幾乎終身當屋奴,實在可嘆。
一個完善有效的住宅政策應買租双管齊下,才能解決目前大台北地區房地產的惡性炒作,光靠現在採取的措施,無法竟其功。
目前的各項希冀杜絕房地產炒作措施,原則與方向固然正確,但絕對不夠,仍然應在土地、稅負、融資、信用管制等各方面加大範圍與力度,對所謂

投資﹝投機﹞、囤積、如股票當沖、買空賣空似的非居住性炒作嚴加打擊。房屋固然是資產,但基本功能是居住,決不應任由投機取巧之徒利用政府

之經濟、金融、財政、土地等政策漏洞,囤積哄抬、巧取豪奪,掠奪社會財富,滿足其邪惡貪婪之心,否則社會正義、人間公理何在?
最重要者則是應立即火速在大台北都會地區所有公有閒置土地上興建出租國宅﹝公有閒置土地不能只是在民怨壓力下消極的不出售而已,而應積極

運用,負責任的政府早就應該在民怨發生前處理運用﹞,以合理低廉價格租與合乎條件、資格之民眾,如此加強供給,配以上述之管制措施,双管齊

下─打擊非居住性之投機購買置產囤積+大量供給居住需求之出租住宅,房價之非理性飆漲即可漸行獲得控制。
台灣的政府數十年來毫無住宅政策,放任民間建商各行其是,美其名曰自由市場經濟,實係放任不管,成為叢林社會無政府狀態,任由資本家、財團

及一干土豪劣紳等以各種手段巧取豪奪,民眾在有土斯有財的傳統錯誤思維迷思下,任由建商宰割,付不合理之高價、購置華而不實、品

質低劣之住宅,幾乎終生背負房貸,鎮日辛勤工作,只為了償還房貸,如此變相的受剝削,任由彼等賺取暴利,實乃不公不義。
之所以如此是由於政府之無能與不負責。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採取正確之住宅政策,即買租雙行、並進﹝不是說要並重﹞,政府對私有房地產之正

常發展固樂觀其成外,亦應有公屋國宅政策,在都會區公有土地上興建國宅供中低收入民眾租用,如此才是完善的住宅解決之道。如有部分民眾基

於傳統思維,也欲政府興建中低價位住宅出售,則亦可視情況恢復興建部份地上權國宅﹝一則售價低廉,另土地仍屬國有,免受賤賣國產之抨擊﹞

供其購買,惟禁止在一般市場上流通,如欲出售,僅限賣回給政府﹝價格依原購買價減折舊加通膨率合理計算﹞,以免藉公共資源謀取私利﹝雖然

地上權住宅吸引力較低﹞;以前台北市政府興建國宅出售即係錯誤之政策,民眾、仲介等利用人頭戶參加抽籤,得手後轉手賺取暴利,以人民所有之

公共資源鼓勵投機取巧,敗壞社會風氣、違反公平正義,莫此為甚。﹝政府不能也不該以公有資源供給民眾房地產之財產權﹞
吳敦義院長之林口興建平價住宅及重新開發淡海新市鎮案方向不能說錯誤,但曠日費時、緩不濟急﹝郊區住宅兩案,成功之關鍵在交通與生活機能

,需大量經費,所費不貲,為長期建設,不似市區內興建出租國宅因土地免費,僅需支付建材費,可解燃眉之急﹞,更不是解決問題之全部;故意忽略

或無知於本文上述在台北縣市都會市區興建出租住宅之思慮,一味想把中低收入者趕到郊外,造成實際生活之落差,這是昧於現況的思維。民眾在

市區工作、討生活,台北市如同是書房、工作室,但卻要回林口、淡海睡覺休息、上廁所,有人可以接受﹝房價低廉可以擁有﹞,有人不願意﹝寧可租

賃享有方便﹞,政府應雙管齊下,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尤其不可有都市土地寸土寸金,應“善加”利用,怎可興建不符經濟財政效益之平價出租或地上

權國宅的想法,如此勢利、漠視中低收入者權益,喊的漫天響的庶民政策豈非謊言?果係如此,這樣的政府應予嚴加譴責、唾棄。
感謝apple33、willk大大提供了許多相關資料
我也不曉得誰是對誰是錯
也許stephen02大大說的也沒錯

不過我個人是比較支持apple33、willk的論調
感謝你們的討論
讓小弟在此增長了不少知識

你們的討論是值得的
我相信很多人會經由你們的討論
而更清楚的瞭解到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儘管錯了
也會比較清楚的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至於那些說文章是用來互相取暖的人
小弟就不予置評了...

小弟也是有屋一族
來這邊討論是來學習知識的
那種來這邊討論卻冷言冷語的人...
如果無法提供更好或更多的想法...
真的不曉得來這『討論區』是幹嘛的...

Reich wrote:
經濟理論一點都不難,但是被一些學者刻意扭曲之後就變成很難。


就是要咬文嚼字才能顯示出學者的才華洋益嘛~


harrison_cheng wrote:
任何的操作,不論是股票還是房地產,千萬不要跟著學者教授或是什麼分析師的,她們的分析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很合邏輯,再我看來一點屁用都沒有.



本日最中聽~~

分析師那麼利害就不用只光顧著分析不去操作了

學者更是通常只會出一張嘴

反正死是死道友又不是死貧道

沒在怕!
國際熱錢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是極劇烈的、不健康的。當熱錢湧入,股市、房地產狂飆。但熱錢是追求高報酬率,當一個地方的投報率下降,熱錢撤出也是毫不手軟,結果就是留下高通膨、低生產力的經濟環境。也因此彭總裁對國際熱錢毫不客氣。
為何熱錢會造成低生產力:因為熱錢炒作房市股市,使許多人有投資報酬率很高的錯誤印象,因此紛紛舉債協助炒作,賺取高額利潤。但當熱錢撤出,個人的舉債根本無法承接市場,因此股市房市下跌,個人信用破產,間接使得消費力到下降,銀行緊縮銀根,谷房市下跌,如此惡性循環。不但其他務實的人要繳稅幫忙解決銀行呆帳的問題,個人也因信用不佳,心態浮誇而無法認真工作,只想再靠下一波熱錢翻身,也就是賭徒心態,因此根本沒有生產力。
鼓催投資房市的人,若都是以自有資金投資,那是OK。若是借錢投資,最好是能自負盈虧,到時放手不管的人是佔大多數,不然許多掏空公司的案例是謠言嗎?銀行呆帳是財報失誤嗎?SARS時的大量法拍屋不就是所謂可以自付盈虧的人留下的爛攤子?

Reich wrote:
張教授說的(節錄):泡沫價格的計算公式,是以當地租金和民眾所得當基準點,反推回去算出當地民眾可負擔的售價,以現在3成8泡沫價格來估算,這間開價1坪80萬的豪宅,至少高估了大約30萬,建議合理價格大約是在50萬。



那很可能是因為張老闆口袋只出的起五十萬




超過預算只好放風聲看看會不會影響到房價~

kuoyuan1 wrote:
鼓催投資房市的人,若都是以自有資金投資,那是OK。若是借錢投資,最好是能自負盈虧,到時放手不管的人是佔大多數,不然許多掏空公司的案例是謠言嗎?銀行呆帳是財報失誤嗎?SARS時的大量法拍屋不就是所謂可以自付盈虧的人留下的爛攤子?
...(恕刪)


版上這些抱怨房子太貴的,不正是最喜歡這些"爛攤子"的人?

不都一直希望爛攤子快點出現嗎?
  • 5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