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營建股》遠雄人壽處分內湖辦公大樓,將轉入素地開發

poles1 wrote:
厲害 厲害 連這個都...(恕刪)


那是貼出來給看得懂的人看的,
對仲介而言就是天書了, 他們嘴巴鬼叫鬼叫一律喊多, 才是他們的正業.
十號公報上路, 財報鐵定更難看.
略描述有關十號公報對產業影響的一小段話:


證交所指出,一般而言,電子產品存貨不太會有大幅上漲,來抵銷跌價的部份,因此新的會計制度對高科技產業產生的前後差異不會那麼大。而營建業的產業特性,恐怕是受十號公報影響最大的產業。

 證交所表示,現行營建業者土地是整體評價,例如建商同時持有台北市以及淡水的土地,若前者價值上漲,後者下跌,但整體而言土地庫存是上漲的,不用認進存貨跌價損失,但十號公報施行後,土地漲跌價不能互抵,跌價必須認進當期損益。

 意謂明年一月開始,建商將無法用賺錢的土地彌補跌價土地的損失,恐怕會影響營建業者的獲利水準。

 法人指出,全球不景氣造成房地產從顛峰滑落,建商營運走下坡,再加上十號公報上路後,若未來土地跌價較大,又不能用賺錢的土地彌補賠錢土地,對營建業者如同雪上加霜。
kanchiam wrote:
難道你買房子完全不會考慮到房子未來房價的問題
假設一個很極端的問題
當你的房子買的時候是一千萬
賣的時候只剩一百萬
可是其它地區還有八、九百萬
這時候你心情爽的起來的嗎?...(恕刪)


我想請問一個問題, 為什麼你精挑細選的房屋, 到時竟然只剩下 100W, 別人的卻還有 800W?

所以你只是純粹想靠著打壓來買房彌補自己不會選房? 這只是一個提問, 自身應該多做功課才是.

M25 wrote:


我想請問一個問題...(恕刪)


我已經寫了"極端"的例子..

房子當然不會變成100萬

我的目的只是在述說買房子受到不良的仲介和建商買下房子...

造成損失....對你和家人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買房子要想清楚..

所有的例子本來就是比較誇大..

目的是為了讓人了解想法...

如果你中文不好至此....

我也只能無言....
M25 wrote:
我想請問一個問題, ...(恕刪)


別抓別人事先講明"極端"的例子猛批.
我看你的中文真的有問題.
這個版是開版人為趙老闆開的, 倒不如多看看他們家的財報.
對了, 我倒是沒先問, 你看得懂財報嗎?
建商塞給自己金融機構
不過自己也是有持股呀
這樣不就也傷到自己

如果照這個邏輯
天下太平則矣
如果崩盤
那就必定無法挽救了
只剩下拖字訣
引信已點燃
何時爆而已

月初就有聽到謠指部電話紀錄
十大建設財務有問題
那時還想
不會吧
這麼大出問題還得了
不過這萬一真的爆了
恭喜
請把鋼盔準備好
1997年事件重演
當年陣亡名單請自行搜索
又開始聞到血腥味了
根據過往的經驗,當金融保險業被其他業種入主,入主業者黑手都是指向金融保險業裡面的存款及可動用資金,請注意我說的是過往經驗啊!金融保險業裡面的存款比他買該金融保險業的股票所動用的資金還要多上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啊!這樣大家應該都知道吧!以前的台中商銀跟華僑銀行都是這種下場!所以很多銀行一聽到同業被入主,都會特別小心,減少跟該同業往來的機會。


說真的我也不希望台灣再次發生以前台中商銀跟華僑銀行的案件,畢竟當初在AMC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放款,再加上報章雜誌對案件的報導,金融界一出問題,都嘛是叫全體國人承擔,美國現在不也是這樣嗎?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這時候金融業如果高層人事異動時候
請特別小心謹慎
很可能是某些人不願接受大股東交辦事項
不願意蓋章
先行走人為上策
樓上AMC也知道
攤開放款結構
會令人嘆為觀止
而大股東早就遠走高飛享樂去了
留下經辦和主管吃牢飯
還有全民買單消化這些糊塗帳


proagogo wrote:
這時候金融業如果高層...(恕刪)


現在我公司投資部門已經是三天兩頭就有總公司新的通報,我也是密切注意,有幾家建商與資金短缺的上市櫃公司已經被列入危險名單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這幾間大家熟知的建設公司都非常危險
各大金融機構的投資部門分析都已經發出警訊了
大家能避則避
就算現在真的一定要買
也請選擇新成屋出手囉~~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