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台北市民 老了? 還是懶了? 電梯大樓小漲 公寓下跌4% .....

CA91007 wrote:
正確科學研究:運動對...(恕刪)


恩恩 了解 !



那再問一下
假設是 同總價

小點坪數的電梯大樓 VS 正常坪數公寓

市民普遍上會怎麼選?
metta-sati wrote:

會被罵死
釘子戶都一堆了 還奢望 居民主動都更 @@?
打死都不可能 就算地震來了 還是嘴硬
一毛都不想掏
這就是 台灣人的民風...(恕刪)


一毛都不想掏

最主要是的是"沒錢"
老屋翻新後.居住面積縮減.又有增值稅.日後要繳管理費.公共用電等費用..

自住者怎麼算都是划不來...
俗話說
好死不如賴活著..

前面說過歐洲如巴黎.英國等有百年建築..
台灣只會考慮短視的營利而已...
歐美的百年建築跟台灣五十年的老厝..
結果是台灣老厝不要命??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CA91007 wrote:
台北公寓跌價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五十年使用年限越來越近,
銀行肯貸款給這種使用年限及將到達的房子成數越來越少,
會去買公寓的大多都是經濟比較不充裕需要貸款的人,
因此公寓會越來越難賣,這才是主要原因。

所以說等到這波公寓房價修正回來,
之後會有小規模不動產投資客的空間,
有能力籌集大約一兩億資金的人,
用時間去跟老公寓慢慢耗,
整棟買下來然後加裝電梯拉皮再賣出,
至少有倍數獲利吧。

大型建商反而弄不了這種東西,
不能強拆,養員工去搏感情也不划算。
不長眼 wrote:
最主要是的是"沒錢"
老屋翻新後.居住面積縮減.又有增值稅.日後要繳管理費.公共用電等費用..

自住者怎麼算都是划不來......(恕刪)



有獎勵容積阿 其實居住面積 還是很OK

願意等久一點 甚至還能有50%的容積獎勵


至於後面你說的錢 跟 不划算

命 VS 錢 ...就看市民怎麼取捨
當然還牽扯到 土地共同持有的麻煩....

只能說...難解

中高樓層除紫外線強烈易傷眼傷皮膚、地震無處可逃、閃電容易打入室內外,近年大台北地區從住家墜樓意外亦頻傳,突顯 電梯大樓中高樓層安全疑慮甚深。
個人評估預售屋2F開價有比中高樓層高1~2成的趨勢!

--------------
爸媽鬧離 少女刀抵頸要跳樓
2014年09月30日
少女不滿父母鬧離婚,持刀站在三樓冷氣室外機上欲跳樓(保護當事人,衣服經變色處理)。李銘宏攝
【張貴翔、李銘宏╱新北報導】新北市一名高一少女因父母吵架鬧離婚,她擔心幸福家庭就此破碎,昨晨持水果刀爬出住家三樓窗口揚言跳樓,看到警消前來,還以刀抵頸威脅:「不要靠近!」睡夢中的父母驚醒見愛女站在冷氣室外機上,嚇得直說:「媽媽只是說氣話,拜託別做傻事!」雙方對峙近一小時後,警消以雲梯車緩慢靠近趁機將少女拉下奪刀,化解危機。
.......
講真的
五十年限規定根本不用理

以吃拿台灣人吹噓作假,把法律當屁的個性
到最後就是50年到,政府強制驅離一棟時,住戶哭訴抗議,鼻涕流流流
到最後不了了之

如果今天五十年到了真的可以強制都更
老公寓價格鐵定爆衝到跟公寓電梯房一樣

現在漲幅不一,就是市場認為老公寓不可能都更,100年都不可能
所以房子繼續折舊,土地繼續增值,換算下來漲幅不如電梯公寓

最後,台北市的舊電梯公寓,挑高都超矮,不如老公寓
住起來很壓抑,要不然舊電梯公寓的漲幅會更大



Derek2020 wrote:
中高樓層除紫外線強烈易傷眼傷皮膚、地震無處可逃、閃電容易打入室內外


太豪洨了啦

真的會為了這種理由去遷就住低樓層嗎

妳下面引的新聞跟家庭因素比較有關

跟住高樓層還低樓層無關好嗎
如果上有老父母,
下有小孩就知道了.

老人膝蓋退化或者曾經摔倒骨折過,
沒電梯的話, 出門兒女全部要用扛的.
如果沒有兒女幫忙,
那出門就變得困難重重.

另外公寓幾乎都沒地下室停車場,
買一家大小的生活用品回來時,
變成雙手萬能,
一路從遙遠的停車場提回家.

結論: 因為北部人日常生活的"運動量"大,
所以壽命反而最長壽.
hello
很好理解呀
公寓屋齡老,鄰居平均素質較低
搬家不方便,家有老人小還也不方便
通常無管理員
若有媽媽,老婆,女兒,晚上是很危險的
上班族無法收信或包裹,梯間電梯沒人掃
倒垃圾還要出去倒
地下室無停車位,還要到外面租或停路旁白線
新車我是不敢這樣停...
此外因戶數少,也很難有管委會

若換成大樓~上面的缺點全都解決了
還有地下室的停車位
雖要拿公設坪數去換,但我覺得值得
畢竟公設也是住戶共同使用的空間
適當的公設比才不會讓大樓像公寓般擁擠
這些都被建商賺走了...改建分回來的面積比原來房間小
建商趁機把一堆公設灌給原屋主,
想要住回原來面積請自己拿錢出來買,
問題是要拿出幾百萬....
metta-sati wrote:

有獎勵容積阿 其實居住面積 還是很OK

願意等久一點 甚至還能有50%的容積獎勵


至於後面你說的錢 跟 不划算

命 VS 錢 ...就看市民怎麼取捨
當然還牽扯到 土地共同持有的麻煩....

只能說...難解..(恕刪)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