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沒MRT會怎樣?

stephen yen wrote:
不過像是捷運這種公共建設如果每次都要和貪汙畫上等號,那未免太沉重了
該做事的還是要做,該抓貪的還是要抓,


名嘴節目、台媒新聞節目看太多就變成這樣了,
有公共建設出現,大家變成只想到貪汙,沒去想到好的一面...

不知道大家希望國家有建設有貪污,
還是沒建設沒貪污比較好?...

有建設沒貪汙就不提了,目前台灣不可能...


沒有MRT,把坐MRT的人通通移到地面,你想想有多恐怖,

以前學生時,家裡到學校(都在台北市),
6點以前出門坐公車(剛好家裡就在公車起點),7點半前可以到學校,
6點已後出門坐公車,大概要8點半才能到學校,
不管幾點出門,大概到了第2,3站就沒有位置可坐,
後面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站不會停靠,因為公車滿了,
18歲後開始騎機車上課,交通時間縮到單程1小時,
當然不再坐公車了。

別忘了,我家在公車起點,可以有位置坐,可以在車上休息睡覺,
但後面住在站的人呢,能不能擠上公車都是問題,
在這種狀況下,大部分人都會想改用騎車或開車吧...

如果台北沒有MRT,每天上下班時間,馬路上汽機車保證多到爆。

stephen yen wrote:
現在台北少了MRT真...(恕刪)


少蓋八條線其實現在對台北市的影響已經不那麼大了,影響大的是這八條線連結的衛星地區。

台北市內的捷運路網其實已經是飽和的,以往一條捷運線開通帶進來的搭乘人數都是幾十萬人,在半年內還會有搭乘旅客日運量倍增的成長。但在新莊線開通後,這種現象就沒了,總運量的成長就只是帶進來10多萬人,就連這次信義線通車也只是再多成長20萬人次左右的運量,因此可以推論,後續路網(尤其是延伸線性質的路網),其實疏解台北市內交通的成效已經不再那麼高了。以此來看,萬大線應該是最後一個可以被預期會帶入一定運量成長的捷運線。

所以以交通流量來看,不蓋後續八條線,其實影響不在台北市,而是在新北市。台北市內不論是縱向或橫向的捷運路網,其實算是四通八達了,以距捷運站五百公尺為半徑來看,台北市內除了山區,被估有將近75%的土地面積都在這些圈圈內,如果劃到八百公尺,那就更高了(記得是將近9成),而八百公尺以步行來看,不過是10分鐘的事,再加上UBIKE系統的建置,建捷運真的不是急迫的事。

因此,捷運路網下個建設的重點應是新北市境內的橫向連繫,這部分當然台北市是不太可能出錢的,要看新北市政府自己來做,所以新北市才會自已開始成立捷運工程單位(新建工程處)來辦。而在中央舉債已達上限的狀況下,這些三環三線的建設經費,中央是不會那麼大方的,少了台北市的預算,新北市府就只能靠土地開發來挹注,所以才會一直推重劃區,這招能用多久,沒人知道。但可預見的,以新北市舉債上限約千餘億,年度預算規劃約台北市的三分之二來看,三環三線能蓋完一環就是莫大的成就,這還未加計沿線土地徵收已改為市價計算所可能導致的建設成本上漲更別說三環三線的總里程數還比現在台北市內所有捷運路網還長,也就是土建及系統成本會更高,還要加計通膨因素)

因此,早日抓開國王的新衣也是不得不的選項,畢竟沒錢就是辦不了事。

結論就是,以房價來看,現在有捷運的地區應該會獲得支撐,忒因為可預見的短期內,交通便利性不具替代可能。而三環三線,除了現在已開工及通過財務可行性評估的有希望外,其他的就真的要靠挖到石油了。
現在的台北市公車跟以前不一樣了
非熱門路段與非尖峰時間班次不多就算了
紅綠燈多到爆加上等紅燈的間隔超久
一樣的路現在差不多要花上以前兩倍的時間才能到
只剩下老人跟學生在搭比較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