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為何台北捷運獨厚小碧潭?


一個小路人 wrote:
新北投本來就是額外的支線
誰跟你原本主線蓋的
你沒看到他是另外蓋一條嗎?
要跑象山新北投,是想重演文湖線大當機事件?

你要不要去這個地方看一下:

捷運紅線在這個地方,上行下行軌道都一分為二,
以致在北投站形成四軌二島的大型車站,
東側那兩軌直接往新北投方向去。
如果不是主線,何須以雙軌規劃?支線來回跑單軌即可。

而且,新北投是以三節車廂運作,但是月台有六節長度,而且還有兩邊可停靠,
顯示出新北投站在規劃時是以主線車站的規格規劃的。

一個小路人 wrote:
麻煩看一下松山線路線好嗎?松山線是西門到松山,關新店什麼事?

麻煩看一下松山線的顏色。

松山線跟新店線都一樣是綠色,換言之是綠線,以後會整條一起運作,這是二期路網最初的設計。
http://www.dorts.gov.tw/ct.asp?xItem=661039&CtNode=20270&mp=115001
松山線完成後除連接新店線之營運...

以後會新店線直通松山線,這是既定的走法。
就像中和線在新店線完工之後,兩邊就連接,南勢角直通到迴龍這樣。

無知又嗆的人真有趣.....
一個小路人 wrote:
台北有三條東西向捷運
唯一的南北向淡水到新店還要被砍??

原來棕線不是南北向?

一個小路人 wrote:
象山線憑什麼開到淡水?有接到北投就不錯了吧
別忘了原本的規劃象山線只開到中正紀念堂,是為了便民才開到北投,現在又想延伸淡水????
反對象山延伸淡水壓縮到新店-淡水的空間

一開始信義線就是規劃淡水跑象山或是北投跑象山,
怎麼可能只到中正廟?

你仔細想一下,
如果中正廟一邊收淡水到新店的車,一邊收象山到中正廟的車,
同樣的月台數之下,中正廟假設3分鐘一班車,
那象山與淡水不就變成6分鐘一班車?
因為兩條線在中正廟用同一個月台啊!要不然就是中正廟再擴建月台。

只有無知的人才會做這樣的設計。



淡水--新店這條走法就是過渡性的,
二期路網全部完工時就該取消這個走法,
這樣班次才會密集。
lulalla wrote:
原來棕線不是南北向?...(恕刪)

1.不得不認同的更多了~
2.捷運規劃是很久的事情,依照顏色分流本來就是第二期路網完成後必須實現~
3.綠色的線規劃原本就是松山.."南京東(南京復興)"..松江南京..中山..西門..中正紀念堂-古亭..新店
4.紅色的線則是淡水..北投..民權西..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東門..大安..象山
5.當初北投跟南勢角分線的時候,中永和的居民也適應了對向轉乘~
6.依目前的行駛模式,對臺大醫院以北的居民前往公館以南是比紅綠線分流以後更糟,因為要選擇特定班次才能前往新店,如果分流後班距則大幅縮短,而新店居民只是在中正紀念堂對向轉乘,又不用等車,有什麼不好?

平湖客 wrote:
如果沒有北投往返台電大樓的區間車,東門站要承受的轉乘壓力可想而知;有了這線區間車,新蘆線往台北車站,經由忠孝新生或東門轉乘,中和線往台北車站,則在古亭直接換車,如此一來,人流分散了,大家也比較方便了,不是嗎?
...(恕刪)


可是這樣一來,變成新店、公館→西門、松山,以及中和→西門,象山→台北車站、北投淡水的乘客不方便了!
因為爲了容納台電-北投的班車,象山線及松山線的班距受影響,增加這些旅客的等候時間。
caesar1040 wrote:
可是這樣一來,變成新...(恕刪)

現在已經沒有北投-台電大樓的車囉!!!
而是北投-中正紀念堂-象山&西門-小南門-中正紀念堂-台電大樓的區間車取代~
lulalla wrote:
麻煩看一下松山線的顏色。

松山線跟新店線都一樣是綠色,換言之是綠線,以後會整條一起運作,這是二期路網最初的設計。
http://www.dorts.gov.tw/ct.asp?xItem=661039&CtNode=20270&mp=115001
松山線完成後除連接新店線之營運...

以後會新店線直通松山線,這是既定的走法。
就像中和線在新店線完工之後,兩邊就連接,南勢角直通到迴龍這樣。

無知又嗆的人真有趣.....笑


最初的設計歸最初的設計,設計是設計,正式營運是正式營運,不需要混在一起談
以現在旅客來說,淡水直達新店絕對有必要性,畢竟他貫穿整個台北市的南北
中和當初過了古亭就轉彎了,而且中和線北端只到北投,改線後影響並不會像新店這麼大
淡水-新店是整個貫穿台北市,大哥,這路線重要性比你想像中還中要許多


lulalla wrote:
一開始信義線就是規劃淡水跑象山或是北投跑象山,
怎麼可能只到中正廟?

你仔細想一下,
如果中正廟一邊收淡水到新店的車,一邊收象山到中正廟的車,
同樣的月台數之下,中正廟假設3分鐘一班車,
那象山與淡水不就變成6分鐘一班車?
因為兩條線在中正廟用同一個月台啊!要不然就是中正廟再擴建月台。

只有無知的人才會做這樣的設計。



淡水--新店這條走法就是過渡性的,
二期路網全部完工時就該取消這個走法,
這樣班次才會密集。

為了全部3分鐘而分流只會造成變相的浪費
捷運不是你開的,電費不是你繳的,所以台北捷運越密越好,我搭車方便,捷運公司電費繳爽爽?還不是用你的納稅錢去繳

中和線現在分流後根本是過度密集的班次,很少看到分流後可以一班車擠到上不去的
雖然乘客搭乘比較舒適,但是大眾運輸本來很重要的就是搭載量
我認為分流前的北投-南勢角運量剛剛好,既可以免轉車又不會讓車廂空空
雖然是6分鐘比較久,尖峰時刻也是會有加班車的

為了分流讓自己少等車,結果浪費納稅人的錢來繳電費?
捷運只要還不是擠不上車,就沒必要亂加班
不是有坐位才叫捷運
只要捷運上還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上車的空間,這班車都算是浪費載客率,還想提升班距?

目前台北捷運有載不完嗎?只要載得完代表運量足夠,也就沒必要搞分流加密班距那些的
只要還有一個人的空間能上車,都算浪費載客率
花一樣的成本,不想要3分鐘一班,寧可6分鐘一班車的天才,今天第一次見到了。

這就叫慢活主義嗎?
一個小路人 wrote:
最初的設計歸最初的設...(恕刪)

我知道新店的居民人很多,但是為什麼一直反對跟松山接呢?
中永和人口本來就過度密集,你看新蘆這端根本運量就不太夠~
這種軌道運輸本來就有專業性,不要把台北捷運搞的路線更複雜,搭車的人不僅會錯亂且快車會變慢車!
只是對向走一下,頂多是沒位置,有差這麼多嗎?
如果不看好新店的捷運,可以搬到更方便的地方!
所謂捷運就是快捷才叫捷運,不然搭公車就好了啊,還不是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至於發班的密度則是捷運公司可以評估的~也不是誰說了就算!
另外,當初新店和南勢角接淡水和北投是權宜之計,僅是為了降低班距和增加運量而已~就像灰姑娘的馬車午夜十二點一到總要恢復成原貌的!
最後,像我從淡水北投往新店方向也沒有這樣的反彈~

lulalla wrote:
花一樣的成本,不想要...(恕刪)

成本哪來一樣?
3分鐘一班要多開很多車子,只會浪費
目前的路線已經很好了,不要再改又像文湖線一樣當機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