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捷運新店線與淡水線永不分流嗎?

gigihh wrote:
為什麼不新店改接北投,先讓淡水信義線串接?

實際上似乎沒啥差別,分色只是管理上的方便而已.
捷運路網越密,越要習慣轉乘.

到時候外國或外地旅客一定會搞得霧煞煞。

外地旅客不會管啥紅線藍線的,轉乘站搞清楚最重要.

gigihh wrote:
而且捷運局的規劃模式...(恕刪)

這種事讓乘客決定就好,
反正台電-西門區間車是暫時性的.
可是我覺得這是捷運公司需要處理的問題,因為乘客必須能掌握足夠的資訊,
否則捷運公司也不會在自己發的文說,西門尖峰時段會用兩邊發車,請大家注意列車行使動態。
如果捷運公司真的想宣導這種轉兩次的走法,那就必須要嚴格控制時間讓乘客好掌握,
否則資訊不確定的情況下,乘客會無所適從,這樣車站的秩序管理壓力會更大。
請參考 http://www.trtc.com.tw/ct.asp?xItem=50310475&ctNode=22278&mp=122031

gigihh wrote:
可是我覺得這是捷運公司需要處理的問題,因為乘客必須能掌握足夠的資訊,
否則捷運公司也不會在自己發的文說,西門尖峰時段會用兩邊發車,請大家注意列車行使動態。
如果捷運公司真的想宣導這種轉兩次的走法,那就必須要嚴格控制時間讓乘客好掌握,
否則資訊不確定的情況下,乘客會無所適從,這樣車站的秩序管理壓力會更大。
...(恕刪)


就是說嘛!
現在小南門線就是這樣,應該在板橋線的車內告知小南門線的班車還有幾分鐘會進西門站,以及在新店線車內告知小南門線班車幾分鐘會進中正紀念堂站,這樣乘客才不會無所適從是要在西門(中正紀念堂)轉車還是到台北車站轉車。
淡水-新店有著綜貫穿大台北的重要性
沒有理由不跑直通
松山線最佳的營運模式就是 松山-台電大樓
淡水-新店才是南北主幹,輔以北投-象山
一定要同一顏色跑到底才是最笨的不懂變通
基本上南京東路已經有相當多的307公車,根本不需要最密班距的捷運
捷運松山線不直通台北車站,也是松山線不需要這麼多車次的理由之一

另外對於新店往松山的居民而言,最短路徑反而是搭乘淡水-新店到中山站轉乘松山線
一定要開一路直達的話反而繞更遠的距離
而且淡水-新店直通,往松山的新店旅客一樣可以在中正紀念堂平行轉乘松山線
對於往松山的權益並沒有受到影響

一個小路人 wrote:
淡水-新店有著綜貫穿...(恕刪)

你這幾年的人生一直糾結在這件事上...不累嗎?

一個小路人 wrote:
淡水-新店有著綜貫穿...(恕刪)


真的建議你不要浪費時間在01上,
應該去選台北市長,
選上就有決定權了。
該分流就分流吧⋯南勢角線不就分流了?
分流前早上八點五十上車,到景安站車箱大概就八分滿,到頂溪站幾乎都是擠上車的⋯
分流後,到古亭站換車,車箱頂多六分滿⋯
分流的結果⋯公車業績變好了吧?感覺中正橋的機車也多了點⋯永和中正路上早上復康巴士叫車率也變高⋯
反正早晚都會習慣的⋯香港地鐵不是也要轉來轉去的?只差人家是先規劃後建設,咱們是先建設後規劃,當然有差啊。
其實二期路網是一開始就規劃好的,如果不是一開始就預留,那有辦法規劃同月台平行轉乘?

古亭、中正紀念堂、東門、西門這4站都是平行轉乘的,一開始就規劃了。
JOE640805 wrote:
反正早晚都會習慣的⋯香港地鐵不是也要轉來轉去的?只差人家是先規劃後建設,咱們是先建設後規劃,當然有差啊。

lulalla wrote:
其實二期路網是一開始就規劃好的,如果不是一開始就預留,那有辦法規劃同月台平行轉乘?

古亭、中正紀念堂、東門、西門這4站都是平行轉乘的,一開始就規劃了。

如果是一開始就規畫的,就會把未來可能人口移動的方向全盤規劃考慮進去
當初就會保留松山直接接信義線的可能性,不像現在毫無保留
現在也只是正好把車站空月台拿來用而已

從忠孝新生站體就可以發現,當初板南線的月台是多麼狹小,完全不像是預留轉乘人潮而蓋的
可見根本沒有預留什麼設計,就是後來才新增的而已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