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公寓與透天還能因為容積率有都更價值.......那大樓呢?


lulalla wrote:
其實台北市近十年有不少老大樓進行拉皮,
政府有補助大樓外牆拉皮的部份經費,以及更新電梯設備之類。


我想我擔心的不是外皮問題。
我現在租的是十六年的大樓, RC結構地下3層地上24樓層, 主要柱子是常見的4X4共十六根, 柱子約1MX1M(目測)。
我剛搬來就去地下層東看西看, 發現很多管線都已經有失修的情形, 管委會對於相關管路的維護相當差。
而且, 幾乎每個月都有住戶申請裝潢, 打掉不少牆, 是不是會對大樓結構造成影響, 我想該住戶也不太CARE吧。

這還只是個十六年的大樓, 那三十年, 四十年的大樓, 依台灣人打牆自私的習慣, 到底當初原始設計安全系數還剩多少? 我想, 這才是我擔心的。

像現在台北忠孝東路那些大樓, 外觀差, 結構也好不到哪去, 未來如何重建, 如何拆除(又不能像國外用爆破的吧), 都是大問題啊。

mr.jorgechen wrote:
我想我擔心的不是外皮問題。
我現在租的是十六年的大樓, RC結構地下3層地上24樓層, 主要柱子是常見的4X4共十六根, 柱子約1MX1M(目測)。
我剛搬來就去地下層東看西看, 發現很多管線都已經有失修的情形, 管委會對於相關管路的維護相當差。
而且, 幾乎每個月都有住戶申請裝潢, 打掉不少牆, 是不是會對大樓結構造成影響, 我想該住戶也不太CARE吧。

這還只是個十六年的大樓, 那三十年, 四十年的大樓, 依台灣人打牆自私的習慣, 到底當初原始設計安全系數還剩多少? 我想, 這才是我擔心的。

像現在台北忠孝東路那些大樓, 外觀差, 結構也好不到哪去, 未來如何重建, 如何拆除(又不能像國外用爆破的吧), 都是大問題啊。

爛到一個程度,就會慢慢跌價,最後被人買走拆了改建。
或者是用「整修」的名義,整間打掉蓋成一模一樣的。
台北市小棟商辦已經有不少這樣的狀況了,
改成小棟商務旅館的不少。

至於如何拆?專業的都沒問題啦,
你應該沒看過仁愛圓環財神酒店拆除喔?
用吊車把小台怪手與小山貓吊到樓頂,
一層一層往下拆就好了。

lulalla wrote:
爛到一個程度,就會慢...(恕刪)


感謝解惑, 我查了你說的財神酒店事件了。
不過它是商業地區, 如前面所說的, 商辦較有價值, 住宅地區權狀分佈多, 要應該比較難。

恐怕未來只能如你所言, 爛到變危樓, 價格跌, 被收購後重建了!
mr.jorgechen wrote:
公寓與透天還能因為容積率有都更價值.......那大樓呢? 現在的大樓大多容積率都用的差不多了吧。
樓主搞錯了,不是容積率的關係,是土地持有人數的關係。

5樓公寓,通常建蔽率是60%,蓋5樓,所以用了300%,現在台北市住3的容積率才225%,透天的話加蓋的更多,通常都比300%還多。舊大樓呢,常見的是7樓的華廈,一樣建蔽率60%,蓋7樓,所以容積用了420%。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已經使用的容積都比現行的法規要高。

透天之所以容易都更,是因為地主只有一人,搞定一人就好,再來是公寓,5樓雙拼10戶,搞定10人即可,大樓的話,人數眾多,曠日廢時,而且舊大樓用掉的容積更多,即便所有的容積獎勵都用上,也沒辦法一坪換一坪。假如一間大樓的土地所有人只有一人,那都更就容易了,即便新建容積比舊容積小,不過價值卻遠超過舊大樓。

所以重點是產權集中程度,而非容積使用多寡。
我看很多20.30幾年的公寓,
建蔽率都超過80%X5到6樓=400-480%容積耶,

然後透天建蔽率都玩到100%X5樓=500%容積喔(3樓半加蓋變成5樓),
還有加蓋變成7樓的倍數翻耶,

這些恣意違法的傢伙真的會想都更嗎?

像5+6頂樓加蓋的住戶,
土地持分10坪,
合法建物30坪,
又偷蓋了30坪,
這樣有60建坪的建物,
想要換取都更後100多建坪的華廈(約3戶)+雙車位,
各位看臉皮有沒有夠厲害
這要獎勵成啥米壞款才會願意乖乖都更呢????

小乖乖333 wrote:
我看很多20.30幾...(恕刪)


原來如此......
看來未來要買屋, 總戶數在四十以下的才能做考慮了, 百戶以上的要整合是比天還難了。
像5+6頂樓加蓋的住戶,
土地持分10坪,
合法建物30坪,
又偷蓋了30坪,
這樣有60建坪的建物,
想要換取都更後100多建坪的華廈(約3戶)+雙車位,
各位看臉皮有沒有夠厲害
這要獎勵成啥米壞款才會願意乖乖都更呢????



因為他們認為都更後的公設比35%太高了啊,
舊公寓的公設常常10%而已,
100多X0.65=70建坪,
可是雨遮陽台好像也有灌是不是,
所以最後好像沒比較大間耶,
繳的管理費還貴很多呢

像我認識的台北人說可以的話,
想再往上加蓋一層30建坪更棒,
他說這樣可以向建商凹更多好康!!!!
(1坪換X坪,頂樓住戶賺的才夠本)

可是建商要他的舊建物幹嘛,
建商只是想拿土地而已啊,
釘子戶實在很無厘頭,

我不是說王家,
他們那個是獨立產權的,
實在不應該為建商自己的私利去硬強迫,

公寓華廈持分者眾採多數決,
那當然是沒話說,
因為頂樓有的很無賴故意要阻擋,
讓自己最後一個和建商談,
要凹好多離譜的好康,
他們還說公寓也是頂樓最值錢(沒電梯喔),
因為電梯華廈也是頂樓視野最好,
噪音最少空氣最乾淨!!!!

最誇張的是還有人說1坪土地都不想權利轉換給建商,
要讓建商的建物當成是權利屋去賣,
沒有土地產權,
只有使用權,
然後還是一樣要幫原住戶免費蓋新房子咧,
當成是土地的租金叫建商一次付清
(因為有讓建商在他們住戶的土地上蓋房子,
這已經是莫大的恩惠了,
頂樓戶好棒的如意算盤耶)
說到底

買住家大樓

風險也挺大的

一坪便宜點 給你70萬

等傳到第三代

等到房子老化 不能住人了

還能剩多少

土地持分能有幾坪?


小乖乖333 wrote:
我看很多20.30幾年的公寓,
建蔽率都超過80%X5到6樓=400-480%容積耶,

老建照沒有容積率只有限高,所以說不用算容積沒有意義。

至於建蔽率破表有兩個原因:
1.法定空地被另外分割,有可能是兩棟公寓中間的私設巷道,有可能是公寓旁邊正在出租車位的空地。

2.騎樓面積算法定空地,其上方的房子沒被算入建蔽率。
lulalla wrote:
老建照沒有容積率只有...(恕刪)



老房子容積率還是要看的,
雖然當時沒有規定,
但是現在有規定了啊,
所以都更即使有獎勵容積,
但相對以前來說,
建坪數一大堆沒增反減的住戶,
據我所知他們幾乎都會反對都更到底,
除非能凹到讓他們爽的好處,
但建坪數實在有限,
建商要分.各地主也要分,
如果給其中某個釘子地主莫名其妙的好康,
那就是犧牲其他人的權益了,
所以真的很多都很難搞,
(一直堅持他們要最後才談,先去談別人,
他們不急,不缺房子住也不缺錢,沒凹到就算了,反正絕對不給重蓋,
鄰居撕破臉也沒差,反正他們不住那邊了,
黑道來找更是不用怕,就是這麼屌)
還是要提醒容積早就玩完的老公寓,
都更只是騙局一場,
炒地皮用的假題材笑笑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