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房的期待大跌
跟股票一樣
擁報績優股
遠離投機股
看多看空都好
買到自己要的才重要
當原物料被炒翻天
成本應該也會被拉升
至於合理漲跌幅只是本夢比
需求一個房子本來也是一種夢
如果有錢一間沒一億便宜五折給我我也不買
會損我身價 跟人談起多丟臉
如果沒錢200萬的房子折五折給我我也不買
吃飯都有問題 沒錢繳多可憐
適得其所而已
shiweilin wrote:
奢侈稅實施後,房市利...(恕刪)
只要負擔得起,你不想買也沒辦法,因為居住需求本來就存在的!
單身時,你可以選擇跟父母住,但結婚時,甚至生了小孩時,小孩越來越大時,只會逼著你必須要買房
除非真的沒能力買,不然這種需求始終是存在的~
當然,如果你打算一輩子單身,那當然就不會被迫購屋,但每隔幾年就要搬一次家,幾次之後,應該沒幾個人受得了
換一個角度來看,不肯買房者,有很多心態是不想讓投資客賺,但你選擇租房子,其實還是再幫投資客養房子,結果是差不多的~
就算不是短線投資客的房子,租屋還是在幫別人養房子
一樣的~
另外,現在很多年輕人購屋其實都是靠父母提供資金上的援助,子女只負擔他負擔得起的房貸
因此,當你以為很多人跟你一樣,收入都一樣少時,其實你是忽略掉,很多人背後都有父母幫助的~
最好笑的是,很多父母幫子女繳了頭期款,原本預期子女會乖乖繳房貸(強迫她們存錢),結果還是照樣吃喝玩樂,腳不出房貸,最後還是父母出錢清償貸款....
上一代人充分受益於台灣經濟飛快成長,由於都很保守,存了點錢,賺了點錢,既不敢炒股票,也不甘心低利率的存款利息(早從10多年前定存利息就超低了,根本沒辦法靠利息過生活),全部都拿來買房子
由於不是少數幾個人這樣做,而是大部分有點錢的人都這樣做,以至於莫名奇妙地把房價抬起來,同時也賺了很多價差
然而,這些錢都不被統計在居民所得裡面,也沒被列在GDP裡面,因此當你覺得"大家"收入都很低,怎麼可能買得起時,其實那是因為你認識的人太少,或是你認識的人剛好都跟你一樣,自己沒錢,父母也沒錢而已~
也就是說,在這個版上拼了老命罵高房價,或是天天祈禱崩盤的人,我相信有很高的比例都是來自中南部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的父母常常都沒能力幫助子女購屋,她們得完完全全靠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每年政府宣佈新的住房政策,尤其是利空性的政策手段,都選擇在9月之前?
因為,政府很清楚知道,9月至12月都是傳統購屋旺季,若選擇在9月至12月實施,很容易讓人以為"越打越旺"的錯覺,而常常都選擇過完年的2月之後
政府官員也是要面子的~
總之,每年年底都會有一波購屋熱潮,主要就是大家習慣上買個新房子好過年,你覺得廣大的自住客能夠忍耐多久呢?
或是說你能忍耐多久呢?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投資客根本沒再怕的主要理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