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政府打房後的房市

政府打房
加上媒體,報章雜誌,還有名嘴們天天喊房價看跌看跌
什麼先砍三成至四成.......
我覺得都是一堆人在放屁

我手邊是沒資料~~~
但如果有人有分析
拿出同一區塊近10年的房價
房價有跌過嗎???
應該沒有吧
頂多是平緩一點而已

如果最近有在看房子的朋友們
應該有深刻的體認吧
我最近看房子看的很...
只要狀況不錯的~~~我們還在考慮的時候
以經成交了...
外面搶房還是搶的很明顯啊
所以~~~看到喜歡的~~還是勇於出價吧......
第一:這收入型式的稅制就是看賣房子實收的,不論他賺或賠。在未通過立法院之前…一切都還只是"暫定"

第二:這是整個市場的,如果他說要晚一點再賣,但是旁邊類似物件已經低價售出,他一直堅持高價(除非他口袋夠深,那他就是投資客而非投機客),那就看他能忍受的程度是到多少,自己的房子當鐵球去給別人撞,我想我自己是屋主也不好受。

第三:打房會很難打到資金充足的人,因為他就是很多閒置資金,但如果…有其他的投資管道收益比不動產高,例如:假設現在定存實質利率可以到達4%,那…這一些人或許可能就脫出認賠,或是股票市場隨便買就會賺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就轉換。

這買與賣雙方的賽局,原本就是看哪一方的拉力較大,那就有相對的優勢,奢侈稅只是發揮一個絕大影響力的因素,還有就是央行的貸款成數,最終就是回歸買賣雙方哪一個拉力較大而以。
如果政府能在謄本最後註明的買賣成交價,那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完全的透明。只是會有二種的情況,代書(地政士)權力過大?交情好可以造價拉價?仲介業會消失過半…因為沒得拉價的空間,只能議低價格。那就又會造成房價過於低檔…或是取消公告現值課稅,以成交價值來認定核課稅額。(離題了)

回歸基本…就是看哪一邊的議價能力強,哪邊比較怕,那另一方就有相對優勢。
政府 這種不完全算是打房

純粹是要抽稅罷了

大家都短期交易 稅繳那麼一點點 政府不爽阿

真正能打壓房價的 只會是在利率

利率一升 管他口袋深不深的 都會擔心阿

現在的說好聽是奢持稅 說到底就是交易稅的一種

跟股市一樣 政府怕股市預期心理及泡沫 永遠先砍的是散戶或口袋不深的

到最後 政府就造就了[大富者恆大,小富者恆小,窮者翻不了身]的社會結構

政府永遠只會為稅收及選票來施政的
讓心靈去旅行 ~~~

klaw wrote:
供給量下跌,需求量一樣...(恕刪)


短期供給是量縮,但投機客在需求端是下滑的,自住客的需求在等待中 減少成交量
長期來說建商要賺錢 供給不變,但需求端少了投機客搶食

amethyst_love wrote:
口袋淺的沒辦法撐2年,難道口袋深的就願意為了那15%而付2年的利息嗎?...(恕刪)


1. 有些貸款, 前兩年不用繳利息. 看你怎麼貸.
2. 新的建案, 完工後好幾個月都不用繳稅.

只要不必繳稅付利息, 房子兩年後再賣就好了.
所以, 打房是打假的. 對投資客和建商一點壓力都沒有. 尤其是大戶.

跟一百萬口號生小孩是一樣腦想出來的. 再說, 政客打死也不會練葵花寶典.
不用想得那麼複雜

簡單的供需原理

就可以知道

房價會不會跌

供給: 全台新房推案量創歷史新高+中古屋

需求: 分2種 1是自住型 2是投資型

此課奢侈稅顯然是打口袋不深的投資客

所以需求會減少

供給增加 需求減少

結論...

就不用說了
這個稅率有一定的效果
我個人看法是 在新成屋來說 會抑制一定的量下來 就是說 新房子應該會穩下來... 舊房子就要看新房子的走勢 跟著緩漲... 最多小跌 不太可能大跌...

就資金的流動來說 一年的變動或許會讓這些大戶少賺很多 而不只是那15% 所以有些資金會抽離 但是影響的部分 似乎並沒辦法左右房價的走勢...

房子是錢堆出來的 目前的資金流無處可去 沒有一個國家或是物品看起來是可以吸引資金的 黃金原油原物料都已經漲到歷史高點 在資金無處可去的情形 蒜頭棉花之類爛期貨都可以炒作...

唯一讓房價有效下降的方法應該是升息 真正拿出現金來買房的應該還不到10%吧? 通常都是操作極大的財務槓桿... 目前的利率這麼低 一年房子因為所謂"通貨膨脹" 而拿到的漲價就足以cover掉那些利息 這才是大戶們老神在在的原因... 這也是爲什麼大家這麼感買的原因吧? 只要政府說 買房利率升四碼 房價一定下跌

課稅這個方法抑制的不是房價 而是走勢... 短期間來看 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長期看來 會有一些 但是 我個人認為不大... 原因是物價太高通膨高 就算課稅 那也是一兩年的事 可是房子幾年內應該都還是保值的標的 綜觀世界經濟還是疲軟看來 整體來說 並沒有一個特定標的能夠吸走大筆資金 中期來看 還是房地產比較保值 在這個觀念之下 不必期待房價會跌.. 反而可能小漲... 就是說 漲幅變慢 時間拉長... 等到經濟變好 這時資金流一走 房價就會下跌...

至於股市什麼的 現在我覺得都背離了... 不可能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大家就不要想太多了...
1.不要再講升息了,那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一升息你看會有多少的房子被拍賣,打到的大多是自住型的
2.不要再騙最後一隻老鼠了,半年前同排四樓賣23w/p,在奢侈稅風聲出來前,同排二樓28w/p,這禮拜五,對門的五樓告訴我,他打算17w/p

有沒有打到我是不知道啦,或許是對門佛心來了吧…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pengkuofeng wrote:
所以真正的投機者及投資者最害怕擔心的是景氣反轉的撲殺....這個將會造成血流成河...連台北市的房價

無一幸免...因為這是人類正常行為所造成的...

所以在這裡簡單的說明...此波房市如不修正或持續惡化走向資產泡沬...

請大家多研究法拍屋及銀拍屋的技巧及規定....

因為奢侈稅的威力是在斷頭...不是打房價.....不跌就是不跌...一跌...直接就法拍去了..



這叫做自作自受,我是很想多看幾家銀行像AIG或者雷曼兄弟一樣的下場
房市亂象的根源只有一個 就是 "利息"
廣大的銀行存戶要負很大的責任,明知道自己的存款是拿來做什麼的還是乖乖的放在銀行


不管景氣再怎麼反轉都不會真正傷到不動產業者,最後都是銀行的爛頭寸
台灣的資金寬鬆到可以貸出一坪一兩百萬的價碼,反正游資多,不怕貸
可怕的是這些游資被有計畫的整合用來炒作特定的籌碼,跟核爆一樣,周邊的不動產因為比價效應也開始亂喊價

同樣的一個建案假設第一年用一千萬成交,貸到800萬,隔年用一千五百萬成交,也只能貸800萬的話,也沒有人會不爽了,有辦法靠自己的資金炒上來,算是你的實力

去年官方的報表台灣地區不動產的成交價平均大概是一坪22萬,扣除台北市部分偏差值破表的權值,台灣的房地產也沒有到病入膏肓的程度.只是公共建設投入最多資源的地段被建商金主們拿來中飽私囊,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


klaw 你的發文 邏輯一向非常條理分明, 我覺得很棒.

至於這次的分析,

"7/1後市場供給量下跌,投資客紛紛把房屋撤下封盤不賣
(投資客會到7/1還不賣,那就是打定主意要持有兩年勒),
供給量下跌,需求量一樣,價格會不會提高?會"

我的想法是,
- 需求的部分, 減少了小投資客占的分額, 這部分的影響是會造成需求下降; 而供給/ 需求曲線的新交點 (i.e., 新價格) 會和當地區域需求中, 小投資客的比例有關. 我的假設是 小投資客退出的部分, 未必會全部被大投資客出面加碼囊括.

- 一個最近我觀察到的新需求現象是, 負擔的起的人, 紛紛開始為下一代"存房子"了. 一些擔心"將來小孩子買不起房子"的人, 在資產配置裡面提高了不動產的部位, 這真是天下父母心啊....@@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