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美國又在印鈔票了,美豁出去了!

WonderDragon wrote:
所以除了美國以外,

那其他國家也應該有漲兩、三倍才對嗎?
...

這票持有滿手美金的美國債主們,選擇的避險工具未必是房地產,其實也有一堆選擇黃金,造成黃金開始飆漲。

此外選擇房地產的話,也必須對該地區有一定的熟悉度,因為房地產的價值在於所在區域,就算是台北市,也還是有所差異。此外就是成本的考量,東京都銀座比台北市更好大家都知道,問題是太貴了成本太高,成本太高也是避險要考量的風險。

所以如果選擇房地產當避險工具,通常會選自己熟悉的地方,正好這些債主很大一部份都對台北市還蠻熟的,所以...當然買中國大陸地產的也不少,所以對岸重點精華區也是漲的一踏糊塗。

其實,也是有些人去找越南啦這些地方的房地產當避險,實際上有新聞出來,問題是有幾個人熟越南房地產啊...

總之,不是所有國家,所有地區的房地產都可以當這波量化寬鬆下的避險工具,所以引言那樣的推論都是沒道理的,甚至台北市內的房地產都不全是可當避險工具呢。

台灣整體的房價就更是慘慘慘了,但是我就要問啦,高雄市房價那麼便宜,你幹嘛不去買?
完美女神
所以錢沒有變薄,

這票持有滿手美金的美國債主們特別喜歡台灣,

特別是喜歡台北市,

理由可能是台灣政府也喜歡他們,對嗎?
WonderDragon wrote:
所以錢沒有變薄,

這票持有滿手美金的美國債主們特別喜歡台灣,

理由可能是台灣政府也喜歡他們,對嗎?
...(恕刪)


第一句錯了,如果錢沒有變薄,那這些美國債主們持有美金或美元公債就好了,幹嘛這麼麻煩去弄避險商品。當美金越來越薄,匯率緊盯美金的新台幣也跟著變薄了!所以其實我要補充,不止美國債主要避險,手上有點閒錢的人幾乎都是這樣想。

第二句建議應該修正是,有一部份滿手美金的美國債主還真的蠻愛「台北市」房地產的。

第三句...對,藍綠政府都一樣,但是牽涉到政治層面的論述,我就懶得多說啦。
完美女神

MPV5233 wrote:
也是因為錢變薄了...資金浮濫

營收創新高............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Reich wrote:
第一句錯了,如果錢沒...(恕刪)


這種只有特定地區特定商品的漲勢,

應該不是"錢變薄了"可以解釋,

應該算是"炒作"了!

ginthdiana wrote:
但這樣的倒楣事,卻是美國為了當老大哥,用幾十年來忍受世界各國的巨額貿易逆差所一直承受的,


如果我有印鈔票的權力,我也歡迎全世界的物資來我這,我再印鈔票給他們就好了

Reich wrote:
此外,幹嘛不買美國的房地產?當然有啊,美國精華區的房地產如紐約曼哈頓區,很值得買,價格也沒跌啊!但是買那個成本比買台北市高太多了,所以...
...(恕刪)


大錯特錯... 這位小姐很愛罵別人錯,自己也錯得離譜...

不是成本的問題,美國放出5000億美金到市場上來,不一定流入美國本土市場。
國際熱錢要跑也不會往美國跑,跑去大陸跑來臺灣跑去日本,房子還沒買。
明年不小心匯率一波動5-10%,就賺了…
臺灣最近外資買800多億的股票,放個半年,就算股市沒漲,匯率就可能賺40-80億元...

前面很多人說美國人的好話,好像亞洲國家守匯率是罪大惡極
美國人搞國際化,自己把工廠搬到國外,毛利高的自己賺,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享受低通澎的成長時期,就是靠這種全球化的分工。

美國人兩億多人,佔用全球兩三成的資源,大量借錢消費。
現在還要求債主讓美金貶值,讓他的負債壓力減輕...


jacya wrote:
因錢變薄,而不是房子變貴!...(恕刪)


Reich wrote:
第一句錯了,如果錢沒...(恕刪)



喜歡用錢變薄來合理化房價漲幅的各位,請搞清楚好嗎?

1. 現在房價漲幅大於通膨,依然是不正常的現象
2. 十幾年前房價再跌,難道那時沒有通膨嗎
看了大家南轅北轍的精闢見解之後深深覺得總體經濟學真的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哪.
Oaksiung wrote:
看了大家南轅北轍的精...(恕刪)


+1,收藏下來看~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