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論點是有根據的政府不是推出"以房養老"政策嗎? 這個政策就是看出"養兒房老"不可靠,所以鼓勵大家用房子貸款養老,所以假設今天我有1000萬元資金,這筆錢是要多生一個小孩或是多買一間房子?答案當然是後者囉,養一個小孩出生到20歲,1000萬元花完歸零,小孩還不見得會養我,但現在花1000萬元多買間房子,20年後卻會增值好多倍,至少可以保值,當然是買房子划算呀,所以現在年輕夫妻寧可多買房也不願多生子,造成台北市房價大漲
生育率0.94代表平均每對夫妻也生了接近一個孩子當孩子長大準備成家立業了好像也該要有個房子了男孩子的爸媽說:「兒子啊,現在房價這麼貴,老爸老媽身邊也不富有,就這麼xx萬可以資助你,你自己看著辦吧」女孩子的爸媽說:「女兒啊,現在房價這麼貴,也不好意思讓老公一個人辛苦,但老爸老媽身邊也不富有,就這麼xx萬可以資助你,你自己看著辦吧」男孩子的爸媽想:「就這麼一個兒子,不幫他要幫誰?」女孩子的爸媽想:「就這麼一個女兒,不幫她要幫誰?」管他xx萬到底是有xx萬,一間房還是就這麼集眾人之力撐起來了...生兩個的話還要對半分咧...
別傻了,不然現在房子是鬼在買嗎台灣房價波動什麼時候跟人口數成正比了?等台灣人口大量外移之於鄉村人口外移一般或許還比較有機會或是請426再打幾顆飛彈過來吧不然房價什麼時候是跟理性齊步的?這麼神 人人都去當老師就好啦
j474511 wrote:我就是頂客族不生小孩是因為我不想花錢養多的錢買房子是想老了可以吃房子養小孩到時跟本不會回收現在政府又在規劃以房養老正合我意...(恕刪) 逆向貸款到時候死的是銀行銀行收了滿手臺北市爛屋(還一定是不會更新的喔)人口變少、沒人買、海平面上升、大屯火山爆發、臺北陸沈、暖化盆地高溫真是以房養老只有現在這一代老人吃的到因為到下一代銀行就因為收太多爛屋而倒光了沒關係到時候台灣因為沒人、沒生產力、沒稅收所以政府會先倒到時候也不會有「要不要救銀行」的爭議逆向抵押撐不了三代的啦台灣房市從來只有分配不均問題、沒有數量不足問題要解決只有幾個辦法1.嚴格且巨幅限縮臺北縣市土建融資:這是避免資金炒作2.變更都計、都市計畫通盤檢討、逼使國有地全面變更為綠地:這是總量管制、可以避免「量大需少」而衍生的泡沫,並確保後代的資產價值。人既然會變少,就要提前想到一定要總量管制。3.使都更容積獎勵的機制「生態化」:例如不要用「開發時程獎勵」、「停車獎勵」等無謂無益的數字遊戲,儘量改用「樹捐」、「生態複層獎勵」、「生物棲息地營造獎勵」等等。這樣可以救救實質物理環境。唉~真想選總統~以後選總統可能兩百萬票就當選了,投你票的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因為年輕人太少了
其實台灣房價的問題是『鈔票太多』。其實貨幣是持續的在貶值,所以鈔票越來越多,但是每張的購買力越來越差,各國政府為了救經濟印鈔票,更是加速貶值,另外就是兩岸和緩與中國成本上升,所以會有些有錢人的『錢』會來到台灣,土地的供給卻是有限,房地產現在又是相對低波動的標的,所以好地段的房子、豪宅還是需求大於供給,這些創新高的房地產又會帶動比較效應,就成了目前的情況。與其咒罵房市、等著看防市崩盤,不如想想怎樣對抗你手上的鈔票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