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這是打房政策嗎?]舊屋換新屋 北市都更大利多

1.無殼市民 有啥政策嗎?
2.中古屋漲價 對無殼市民有助益嗎?
3.不就肥了建商?

容積變2倍 營建署:難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0,5244,11050202x122010042500139,00.html

感覺又像在走台北好好看的路
什麼都市容受力又變得視而不見了
目前北巿府審議都更容積獎勵有六大指標,包括時程獎勵、原容積高於法定容積、社區平均居住樓地板面積低於北巿平均居住水準、地區環境、違章戶、規畫設計等, 必須符合這麼多才有兩倍,否則也只有1.5倍而以!不如降低評估的標準實在!

不是高容積率的商一二三是否也是如此?

BTW,600坪的面積,對於市中心的舊公寓來說,有些還是大了些,小公寓還是享受不到!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真的瞭解都市計劃就會知道這個政策有多爛
有多少容積率必須要有多少開放空間來相應!
現在只是把容積率隨便往上提高...
但對於相對的都市開放空間保留地呢?
難道市政府不打算準備要負責徵收嗎?
一味的加高建築物高度卻沒有相對的開放空間
台北市的人均綠地已經是世界排名後段班的
更不用說那些多出來的"容積率"公共設施哪裡來?
這種政策只會讓台北更擠生活品質更糟


擴大台北市供給面
而且又不是建豪宅, 只是把老公寓變成新大樓, 面積都只有 20~ 30幾坪 (要蓋還原住戶)
總價較宜人, 又增加供給面, 對房價抑制應有幫助
就比較不會聽到有人居然要花 3600 萬買老國宅這種光怪路離的案子了 !
對平抑房價有幫助 !
這對房價應該有壓抑的效用 , 先不用說跌 , 至少不大容易再漲 .
像我們家本身也是因為換屋才買新屋 . 若現在都更門檻降低 , 通過容易 , 那換屋需求的民眾就減少了 .
我老家現階段也是在談都更 , 但很多鄰居大多因為重建後室內坪數縮水反對 (繼續自住者多)
或許投資者角度跟我們老百姓不同 , 但我相信換屋需求就少不少 .
這招很棒 給個讚 提升了廣大民眾住的品質 又提供了房子出來 供給增加了 相對的 價格就會被控制

也對新的預售屋帶來了一些效果 因為價格亂開的話大家會去買老舊的中古屋 等重建翻新

這是個很棒的政策 看來好市長 這招 這是多贏 民眾開心 工作機會也會變多(住宅相關產業) 市容又變好

也讓更多要買房的人有更多的選擇 不一定要買新的預售屋了 還是新的成屋
應該是老舊房子狂漲,然後新成屋看不下去,就房子都能有這價格
那新成屋應該要更高一點才對.....
供給量????現在"自助"需求已經小於供給了
是投資需求>供給吧....
現在買中古屋應該變得很難殺了
或許房仲:雖然30年,但是一都更就是兩倍容積喔....屋主不是說很想賣....所以這價格很硬
台灣GDP不是靠建商和炒地皮,這樣下去台灣不會進步
都更就算變兩倍,建商要分一杯羹,原本屋主地坪應該也會變小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