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買房子划得來還是租房子划得來


combocard wrote:
現在的情況是房市很好租金很差,有空多看一下租屋市場,很慘的....要是我,一定趁現在把空房賣了


了解,所以如果房東現在要賣房,房客要買嗎?
還是搬到別的地方繼續繳租金呢?
這篇應該貼在這邊才對

看看人家是怎麼賺錢的............. 房市高手卻租房子住。

「當所有人覺得都沒問題的時候,我覺得就是問題大了。」

****************************************

逆向攻守 獲利3千萬 聶雲 2009年07月28日地產王 放大圖片


假日常帶著全家人出遊騎車運動的聶雲,喜歡大直重劃區單純又兼具休閒感的住宅環境,購屋與租屋都鎖定這個區塊。 圖片: 1 / 1外表中規中矩的聶雲,在買賣房地產的思考邏輯上卻很叛逆,在多數人不敢下手時,他大膽買進:在多數人買進時,他卻獲利了結,光是近5年,靠著2進2出大直豪宅,就獲利3千萬元。
對於最近市場充斥房市回溫的說法,目前租屋的聶雲不以為然,他認為房價還沒到谷底,評估至少再等2年才會進場購屋。


週末上午帶著兒子剛從俱樂部返家的聶雲,讓小兒子寶弟在身上爬來爬去,看著帥氣兒子一臉滿足表情的他說:「奇怪!我從小很乖、很聽話,老大茄寶就跟我很像;可是寶弟卻不一樣,很有自己的想法,常常會挑戰我。」
進入演藝圈10年,除了被媒體誤報跟現在住在同一個社區「首璽一品花園」裡的孫振華同居的緋聞外,聶雲與負面新聞幾乎絕緣,是一個乖乖牌,但他在操盤房地產上,卻完全跟市場逆向而行。


放大圖片
聶雲目前租屋在「首璽一品花園」,名模孫振華也住在這個社區。

逆向思考 反操作
「多數人追求的,是在揣摩股神巴菲特在做什麼,想要跟著這些天才的腳步,我覺得很難,但觀察笨蛋在做什麼比較容易,所以當8成的人都在買房子時,我就不要買。」深信「28法則」的聶雲認為,財富的分配總是只有2成的人賺錢,其餘8成的人賠錢,自認不是天才的他,選擇跟多數人不一樣的方法打理房地產。
去年總統大選結束,當市場上一片叫好,房市將因三通帶動繼續上漲,聶雲毫不戀棧的把自住的大直豪宅「皇后大道」賣出,「當所有人覺得都沒問題的時候,我覺得就是問題大了。」
皇后大道是聶雲近5年內在大直重劃區賣掉的第二間自住房子,但早在2003年底,聶雲為結婚準備新房,就曾在大直以每坪30萬元左右購入第一間60坪的房子,「當時房市低迷,很多人勸我不要買,我認為那就是進場的時候。」
「在2005年底房市開始起漲,我不認為當時的經濟環境有那個行情,加上第2個兒子將要出生,家裡空間不夠,決定先獲利了結。」他以每坪將近40萬元的價格,售出在大直購入的第一間房子,獲利近500萬元,之後在同一個大樓租屋。



放大圖片
聶雲說小兒子寶弟有點叛逆不像他,其實他在投資房地產上,也是很有主見,不隨波逐流。

租金低 不當寓公
在2006年房價飆高階段,已有許多投資客觀望時,聶雲卻又再次進場,「當時整個亞洲股市與經濟成長一片大好,我判斷還有上漲的空間。」他以每坪40多萬元購入89坪同樣位在大直重劃區的皇后大道,去年分析房價已漲過頭,以每坪70萬元售出,賺了近3,000萬元。
現在住的首璽一品花園,每個月要付出11萬元的租金,聶雲卻認為很值得,「相同的金額,只能買到2,500萬元的房子,但現在住的是8,000萬元的豪宅。」他分析台灣的租金行情過低,當包租公絕對不划算,所以不做買房子租人的投資。 對於市場上房價永遠也不會跌到原點的說法,聶雲不以為然的說:「人的忘性很大,11年前我就看過大直的預售房子,沒有面對河景的1坪叫價50多萬元,但6年前我卻以30多萬元買到,誰說房價不可能跌到原點?」他認為房價也是通膨的一部分,是因為貨幣貶值才讓東西變貴,否則買麵包也應該可以抗通膨。

Alst0312 wrote:
租房子的,只有存款-200萬(房租)
買房子的,有房子+存款-300萬房貸


你的算法還是有破綻...

用你的算法
租房子的,只有存款-200萬(房租)
買房子的,有房子+存款-200萬頭期款-300萬房貸
你忘記房子是買500萬,不是300萬。
而且200萬一次付出去跟分20年付出去,壓力差很多吧!

真要挑,應該問...月租9千的房子需要用500萬來買嗎?
我在中壢租的房子,含車位賣480萬,月租13000

個人覺得在目前以租房子比較划算

許多人都會說租不如買,因為20年後租金付出去了還買不到一間房,但是你想想以買房子來說

200(頭期)+1.5(月繳房貸)*12*20=用560萬買屋齡30-40的老房子

等你付完房貸,房子也差不多該打掉重建了,到時後有沒有建商願意都更還很難說,沒有的話就要開始傷腦筋怎麼去維護老房子(這也是一筆錢)

但以租房子來說

1.5(月租金)*12*20=用360萬買一間屋齡30-40房子的使用權

等20年後房子舊了你可以去租別間更新或更好的房子,不用擔心維護房子的費用,也不必一直守著老房子而不自由

更何況都還沒把一些稅賦等等的開銷算進去,時代在變觀念也要跟著變,別再被那些建商、仲介的說詞綁住了自己的想法,最終買房子、住房子的還是你自己,以自己的需求為準吧
人家租房子住是獲利了結
想繼續住豪宅(對多數人來講的總價) 但是付出相對低的成本
這是正確的

現在是不是能買到有利的價格 看功力 也看機運
但重點是心中的哪把投資的劍 有沒有在磨

沒有在磨 沒有出手過
沒錯 當然不會受傷 當然也就不會有利得

只能說 那都是說的一身好武功
跟說的一手好球 說的一桌好菜一樣
都是空談
樓上的意思就是叫全民皆來投資房地產...大家皆作房地產投資客?

房地產被套了..可以打電話叫仲介跌停板掛出?

絕大多數人喜歡擁有一間房子,會比較有安全感~
我是贊成買房子的。

因為我算一算,通常7000租金,在台北大概都是超小套房或者大一點的雅房,了不起10坪好了。
租20年,要168萬,水費、瓦斯、網路、第四台、管理費不用,電費假如一個月平均300元,20年要再多繳7萬2。

買房子如果買500萬20坪的大樓兩房的話(先不論它在哪,台北市大概沒這種價位的套房吧),
頭期款準備200萬,貸款300萬,若年利率平均3%,算一算20年共要付大約600萬。
假如水電、瓦斯、網路、第四台、管理費,一個月約2500好了,20年再加60萬。
房子20年後假如每坪少5萬好了,那就算約400萬。

租房20年共會花費1,752,000元,房貸跟房租價差,可存到231萬左右。
買房20年共會花費6,600,000元,房子大約是400萬的價值。

所以如果20年內你共可以賺660萬元的話,
租房20年最後是剩下431萬
買房20年最後是剩下400萬(假如你賣房子的話…)

其實算一算,是差不多的。

可是再以平均坪數來看,租房是20年都住10坪雅房,買房的話20年是住20坪個人大套房。
20坪稍微改建一下,還可以將其中一間出租給熟識的人,每個月你還可以回賺5000~7000不等。
所以,為何大家愛當包租公包租婆,因為一間20坪的房子隔成4間租出去,連房貸都不用自己付,賺翻了。

所以…買房還是租房哪個划算,第一先看個人需求,第二取決於你買的房子。

說真的,長年租屋在外,要租到好房子真的是運氣…但是買房子要房價不跌,也是要看運氣…
既然都是運氣,看你是喜歡搬來搬去的不想被房貸束縛,還是想買大一點的屬於個人的房子可以自由改裝、住的舒服一點。

那麼…第一個條件是先有頭期款200萬再說吧……
買房子,租房子,那一種划得來,這要看你自己身份,
就以租金達15000的住宅,房價應有800,千萬,
自備款就200-300萬,裝潢暫不計,租房子也許已經裝潢好有傢俱,
買房子的,要交稅,要保養維修,費用....?
租房子的租金全含,甚至可以要求2,3年油漆一次.
自備款200-300萬,如果是一企業經營者,創業者,能有多大幫助,
2年,3年,也許就加倍回報.
對受薪者則是付出後短少利息收入,自己無法運用資金,
退而求其次拿來購屋保值.
這評估很難,看各人了.
相同的理由 我想版上的許多指標人物可以回答你
聶雲的例子 他們並不覺得該這麼做

投資或置產 是一種態度跟眼光的培養
我沒有說任何人該現在去置產
版上一直有過來人分享置產的過程 原因 判斷 跟結果

我想買房租房是個人的自由
增值貶值也不關他人的事

網路交流經驗或知識
是用來避免錯誤成因的 也是學習成功原因的

置產有賺錢或賠錢 那是果
為何置產有人能賺到錢 但有人搞到被法拍 才是因

何必倒果為因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