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en wrote:
我曾經以建商的角度去想房市的走勢...以最近一堆新建案來說...他們的開價一個比一個高..而且一副不怕賣不出去的樣子!也沒聽說有哪家建設公司週轉不靈?這讓我很疑惑!
建商看不看好未來景氣變化
看建築融資就知道
你看今天聯合新聞網
房市回春? 建商推案卻趨保守
房市回春? 建商推案卻趨保守
2009/07/28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國內房市景氣回春?中央銀行昨天統計,到6月底止,本國銀行、外商銀行及中小企銀承做購置住宅貸款(購屋貸款)餘額達到4兆7712.86億元,較5月底大增357.5億元,創史上新高。
值得購屋民眾注意的是,銀行業辦理購屋款餘額創新高之際,另外兩項與房地產相關的放款業務,包括房屋修繕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卻持續下降,顯示市場雖然認為房市景氣有回春的跡象,建商卻未同步看好未來房市景氣,推案已漸趨保守。
銀行主管說,所謂建築貸款,是銀行業貸給以興建住宅為目的之借款,包含對建築業、其他企業及個人戶等之購地融資、建築融資及興建住宅相關之貸款。建築貸款餘額減少,顯示建商保守看待未來房市或房價,減少借貸推出建案。
但建商對房市後市保守,民眾購屋意願卻大增,導致購置住宅貸款(個人因購屋的貸款)餘額節節升高。
央行統計,到6月底止,銀行業承做建築貸款餘額進一步下降至1兆0017.6億元,創下過去1年半以來新低,並較5月底大幅下降147.95億元;若與去年同期比較,更是大幅衰退326億元。
大型銀行主管表示,受金融海嘯衝擊,目前市場資金雖充裕,利率處於低檔,但除房貸業務一枝獨秀外,其餘貸款都衰退,使銀行放款逐漸集中在與不動產相關業務。
央行表示,至今年6月底止,銀行業承做的購置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及建築融資,總計放款餘額就高達6兆5,890億元,占國內主要金融機構總放款量(21兆餘元)的三成以上。
至於在汽車貸款、機關團體職工福利貸款、其他個人消費性貸款,以及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方面,央行統計,到6月底止,除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止跌回升,餘額為2,206億元,較上月底增加57.6億元;其餘車貸、個人消費貸款、機關團體職工福利貸款都持續衰退,顯示民眾對未來景氣看法仍持保守態度,不敢向銀行借錢消費。
圖╱聯合報提供
還有這篇
基本面未好轉 榮景有隱憂
基本面未好轉 榮景有隱憂
2009/07/28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
今年第二季以來,台灣房市吃了「陸資來台」大補丸後,就擺脫了去年下半年成交量急凍的陰霾,迅速恢復活力。如今景氣前景看似愈來愈樂觀,投資客們怕卡不到位,紛紛動了起來,積極置產,而首購族們眼見所得未增、房價卻持續攀升,只能望之興歎。
昨(27)日房仲業者發布的調查結果,正是呈現台灣社會兩端的聲音。口袋原本就較深、資本較雄厚的族群,一來害怕自己的在低利率時代中,資產逐漸縮水,一來也看好房市景氣,於是近來紛紛把資金投入房市,尋覓好標的。
至於有實質居住需求的首購族,多半是受薪階級,在失業率降不下來、薪水也漲不上去的情況下,生存壓力已夠大了,還得看著部份區域的房價不斷攀高,想買房卻怕受傷害。
市場上多的是「現在不買、以後就更買不起」的聲音,但在實質購屋能力未提升之前,叫買方如何追價呢?
的確,房屋可以是種「投資財」,但房屋更基本、重要的效能,是作為「消費財」。投資客的錢轉進房市,總有一天要再轉出的;唯有自住族群,才能長久支撐房市。基本面不轉佳,房市榮景下的隱憂,恐怕就是深不見底。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